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1-03-28 20:10马玉秀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甘南州甘南旅游业

马玉秀

(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草原文化实质上说就是生态文化,是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旅游是以当地天然草原资源为依托,与当地民族民俗特色、人文文化融会贯通,通过开发、建设等行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观光等的一种活动,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好意境。草原文化是最古老的生态文化之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全州天然草场面积272.34万hm2,占全州总土地面积的70.28%,40 hm2以上的连片草原面积达250.57万hm2,占全州草原面积的80%以上,广袤的绿毯式草原是甘南州吸引旅游者的亮点。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宗教文化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地域特色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心情成为大众旅游的时尚选择。甘南州顺应时代潮流,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特色,在草原生态文化的带动下,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

1 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的现状

甘南州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下辖七县一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合作市)。境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绚丽多彩,人文古迹众多,因少数民族聚居而风土人情各异。但是,甘南州旅游业起步比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丰富和开拓发展的过程。自1997~2019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甘南州的旅游业得到全面开放,确立了旅游业的主导地位,草原生态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甘南地区的特色品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甘南旅游业的的迅速发展,甘南从软、硬件方面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以“九色甘南香巴拉”、“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为宣传主题,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2000年以来,以州府合作市为中心,以当周大草原独特的地势特点和优美的草原风光为依托,连续举办了五届规模空前的“中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2019年7月,又成功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其独有的甘南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民俗风情以及极富有青藏高原地域特色的草原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甘南旅游的知名度以及旅游经济收入。合作市是甘南州地处甘、青、川交界处的藏区中心城市,是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它的区位优势,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市”,以加快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加快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把旅游业放在主导产业地位,全力打造香巴拉旅游品牌,重点建设“一区一节两点三线”的特色旅游,塑造“全域无垃圾,文明伴我行”的金字招牌,动员全民自觉讲卫生,爱草原、爱家乡,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

2 甘南州发展草原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

2.1 独特的自然资源

全州可利用草场面积256.54万hm2,自然载畜能力高、耐牧性强,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州内地毯式连片的天然草原是甘南旅游独具特色的优美风景线,“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大美草原的壮美景色,也是生活在喧嚣城市的人们向往的地方。美丽的格桑花草原——桑科草原,就坐落在甘南州夏河县,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夏秋的草原,天高云淡,草长莺飞,碧草连天,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坐落在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雄伟壮丽,奇异的佛教艺术瑰宝和盛大的佛事活动,吸引着虔诚的信徒和中外游客;玛曲草原位于甘南州西南部的玛曲县,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程达433 km,形成秀美绝伦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它以一种大度的姿态、平和的心态表现了黄河精神“宁静致远”的阴柔之美。沿黄河两岸草地平坦,孕育了众多滩地草原,形成辽阔草原的豪放壮美景观。另外,还有碌曲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则岔,临潭的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卓尼的“小九寨”大峪沟,迭部“石匣子”扎尕那,舟曲“神仙喜爱的地方”拉尕山等,州内草原与江河、胡泊、高山、石林、峡谷、森林等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迷人的高原自然风光特色。全州各族人民在茫茫草原、悠悠天地间载歌载舞,跳着欢快的锅庄,展露出无拘无束的天性,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吸引着众多旅游者。

2.2 民族特色突出

甘南州总人口约613 182人,其中藏族人口约297 929人,占全州人口的48.5%,还有汉、回、蒙、土等其他十几个民族。藏族是甘南的主体民族。浓郁的藏族风情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是甘南州旅游的另一特色。境内较完整地保存了藏民族传统的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拉卜楞寺为主的各大寺院的晒佛节、酥油灯会、大法会、藏戏等藏族宗教活动,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文化;每逢盛夏,又有各民族人民齐聚草原的香浪节、赛马会和民族运动会。由于长期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使得甘南的节日、婚嫁、服饰、饮食等方面兼容八方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多民族旅游风情线,民俗文化多彩多姿。

2.3 文化古迹历史悠久

甘南州是我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历史悠久,它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藏文化的结合部。早在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民间的茶马交易,“丝绸南路”的开通,民族间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三河一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现尚保存较好有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白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迹;还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毛主席居、苏维埃政府遗址等。这些遗迹承载着厚重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是甘南州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草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旅游价值衰退

近年来,甘南州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旅游价值衰退。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草原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的“三化”现象较为严重,草原上的鼠害、虫害泛滥,也造成草原草地环境退化。同时,由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一些草场被占用开垦种植粮食作物,直接导致草原沙漠化;过度放牧也给草原造成压力;牧民过度割草也对草地造成破坏;草原生态系统本来就较脆弱,草原景观具有均一性,草原旅游功能又划分不清,生活区和游览区合为一体,容易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草原旅游景观的严重破坏,直接影响游人的审美趣味和游玩兴致。

旅游与生态有着天然的良性互动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反之,恶劣的生态环境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甘南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么开发不当,要么过度利用,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旅游设施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态垃圾不能有效处置而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使旅游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土地资源遭到污染,导致旅游区游客数量减少,游客游玩时间短暂,消费水平低,经营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对草原和游客的管理不到位,对草原践踏破坏严重。例如,一些草原不采取围栏等措施,缺乏合理规划,管理粗放,游客频繁踩踏,甚至车辆随意在草原横行,使得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草原生物多样性下降,草原良性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逐渐衰退。

3.2 缺乏长远规划

由于游牧民族本身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导致对草原旅游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足,牧民畜牧活动的特点是按自然变化而行的“逐水草而居”,是一种较典型的既饲养家畜又保护草原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带给甘南民族的不仅仅是豪爽热情的性格,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思想闭塞,性情散漫。甚至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游客只要踏进草地即随意收取费用的现象,导致游客对甘南旅游的信任度和对外的负面宣传。而传统的放养式畜牧方式,使得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草场退化。许多中小型草原旅游景区(点)老板眼光短浅,不注重长远,不掌握大局,只看眼前利益,不计后果,使得草原旅游始终无法形成大规模、重品牌、高收益的行业。

3.3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

从事草原文化旅游业的人,大多来自牧区,利用现有的草原资源,以设景区、开牧家乐为主开发草原牧区旅游。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没有学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真正学过旅游、管理、民俗学、民族学、生态学等知识,他们的思想守旧,经济利益至上,生态意识、创新意识淡薄,管理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将草原文化、生态平衡、经济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经营的草原旅游业规模小而散,科技含量低,不能与当下游客的精神文化接轨,降低了草原文化旅游应有的品质。草原文化旅游的未来,与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与素质水平息息相关,旅游业要创新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4 草原文化旅游开发区域特色不突出

甘南州旅游业起步比较晚,旅游开发建设的观念意识比较落后。草原文化旅游区域特色不突出,没能做到扬长避短,依旧处于粗放型发展的困境。近年来州内各县纷纷开发旅游景区景点,数量迅速增加,但成规模效应的极少。小规模、遍地开花式的草原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不仅不能发挥草原旅游效益,而且重复投资建设,使各旅游景区设置雷同,造成景区间的恶性竞争,削弱了草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对民族文化的展现还停留在表象层次,缺乏创新和特色。在开发草原旅游时必须要注意旅游资源中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所谓区域性,是对本土旅游资源开发要讲究科学性,对本土资源要有专业的研究,而不是盲目的开发;所谓综合性,是要与对旅游地理、历史、经济、建设、民俗、艺术、环保等多学科专家协同工作,综合开发草原文化旅游资源,而不是简单粗放的开发,要更新观念,提高意识,重视旅游业所具有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突出天然草原特色、民族民俗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3.5 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单调

甘南州草原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形式、种类单调、单一,文化底蕴浅薄,内涵层次低。大多数旅游景区只以草原观光、吃藏餐、骑马和听藏歌为主要内容,对草原旅游资源和文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未能挖掘。大部分旅游景区(点)就是看看草原、吃一顿手抓和藏包、跳跳锅庄,旅游产品内容单调、缺乏层次感,游客逗留时间短。另外,旅游景观多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和发展,草地的重复利用观赏性降低;旅游服务设施陈旧又落后,不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即使有新建景点,也与原有的景观景点的建设高度相似,大量景点在接待设施、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使得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下降,发展速度缓慢。

4 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府引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足够重视,要以开放的意识来对待草原文化旅游。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尤其是深谙本地草原文化的专业人才。多渠道获得投资,综合开发草原文化旅游资源。扶持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草原文化骨干企业,打造甘南知名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抓住国家对“三区三州”的扶贫攻坚政策,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藏区帮扶政策等扶持中小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补助,为保护和延续草原文化提供经济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弘扬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让世界了解甘南,让游客向往甘南。其次,草原文化旅游业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鼓励创新,避免低价竞争,正确引导游客消费,使旅游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4.2 引导人们自觉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的物质基础,而草原生态系统又具有相对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恢复,所以更需要强调保护,让保护先行,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保护旅游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保护草原自然生态系统与草原景观资源,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是草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要使草原资源旅游有价值,就要加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植被,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打造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合理规划、开发、建设草原旅游景区景点,以不破坏大面积草原植被为前提;其次,草原工作者要时常深入群众中普及《草原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当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法律条例,给人们的草原旅游活动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第三,制作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标语,放于草原旅游醒目的地方,引导人们自觉提高保护草原、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草原生态环境美了,才有草原旅游价值,搞好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才会促进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4.3 不断提升甘南“天人合一”的旅游文化

“天人合一”是草原文化的精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容并蓄,具有开拓创新的一种民族精神。草原文化旅游就是这种道法自然的提升和行动准则,是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极致地发挥。为实现甘南州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度挖掘甘南州的草原旅游自然资源和草原的文化内涵,如甘南州地域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人文文化以及以藏族为主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学艺术等。

甘南州古为雍州之地,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500多种,是甘南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文化。雪域高原的碌曲、玛曲、夏河、合作是草原文化旅游的骨干区域,主要以优美的草原风光吸引游客,这些地区要以生态旅游为目标,合理规划景区和生活区,防止生态环境破坏,提高周边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待人礼仪。例如以合作市当周沟为主会场中心,全面改造提升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农牧家乐的承载功能、接待条件和服务环境,每年在旅游旺季举办多种多样的香巴拉文化盛会,充分展现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艺术,从深度和广度挖掘藏民俗、民族文化,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吸引各方眼球,形成视觉冲击,以节庆赛事活动的“加法”换取提升甘南形象,促进区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让每位游客都能深度体验甘南草原的天然绿色草原景观以及民族民俗文化风情,体验“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不断提升甘南草原文化旅游知名度。

4.4 积极开发具有甘南特色的草原文化旅游精品

在有效保护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出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甘南州要重点打好“草原民族文化牌”,促进草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民族文化底蕴的草原旅游特色精品,要树立几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甘南州根据市、各县、镇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镇或景区,例如山水生态游为主的冶力关镇、大峪沟风景区;宗教文化游为主的拉卜楞镇、郎木寺镇;草原湿地游为主的“天下黄河第一湾”;红色文化游为主的腊子口景区。学习兄弟省份地区的经验,如,通过学习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中开发旅游产品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创新性的开发自己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

4.5 加强草原文化旅游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草原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是当前草原文化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甘南州缺乏草原文化旅游人才、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现状,充分利用甘南州的大、中专院校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建设多种形式的草原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先进的管理理念,能把草原文化与草原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把握草原文化旅游所蕴含的精神与内涵的专业人员,不断提高草原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促进甘南草原文化旅游良性发展。

5 结语

草原生态旅游,首先要建立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建设景区时要把保护草地、保护环境作为发展的条件,让人们意识到甘南州生态旅游的发展是离不开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生态文化旅游业是甘南州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对甘南州人民尤其是游牧民的经济收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正确引导草原社区居民参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参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天然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文景观可持续发展并举为目标,依靠科技,加强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提升甘南藏区“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甘南州草原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甘南州甘南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基于GIS的甘肃省甘南州垃圾填埋场适宜性分析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