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以超
(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433111)
鸡传染性贫血病主要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比较容易感染4 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及2 周以内的雏鸡,导致雏鸡造血机能障碍,胸腺及淋巴器官萎缩,免疫机能损伤抑制的特征,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在群体之间相互传染。 在全球范围内呈蔓延趋势,对于鸡肉的质量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威胁,给养鸡业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因此,养殖场应重视鸡传染性贫血的预防与治疗,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鸡传染性贫血病发病急,2~3d 病鸡开始出现死亡, 死亡率为10%~50%。 鸡群之间传播病毒导致感染,受感染雏鸡其主要症状为机体贫血,病鸡精神不振,不愿走动,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饮水减少,鸡体皮肤苍白消瘦,鸡冠、肉髯、可视黏膜苍白,生长发育迟缓,羽毛蓬乱无光泽,产蛋量下降,多产畸形蛋、软壳蛋,鸡翅及胸部多有出血点。 病情严重的皮肤颜色发蓝紫色,伴有腹泻,并且有破损和渗出[1]。
2.1 初步诊断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发病日龄主要发生于2~3 周龄以内及4 个月龄以内的雏鸡,其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贫血,皮肤苍白,发育迟缓,精神沉郁,消瘦,喙、肉髯和可视黏膜苍白,翅膀皮炎或蓝翅,全身有出血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2.2 剖析诊断根据生病的鸡呈现出的表观临床症状, 饲养人员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如进一步确诊可进行剖析诊断。 感染传染性贫血病鸡的全身淋巴组织萎缩,胸腺萎缩,内脏器官会出现肿胀褪色,严重时会呈现苍白色,淋巴细胞大量减少,凝血时间长[2]。 剖检病鸡可见皮下组织、骨骼肌、腺胃黏膜及肌肉出血。 骨髓萎缩,骨髓造血细胞严重减少,病鸡出现严重贫血。 病鸡的法氏囊内壁皱纹明显, 外壁出现半透明情况, 并出现严重萎缩现象。
2.3 病原学诊断传染性贫血病毒在鸡群中大面积感染后,病毒主要出现在鸡的胸腺、骨髓等特定部位,病毒的特定分布对于病毒的分离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检测起来比较方便。 在病毒出现的部位进行病毒分离, 分离后进行接种, 经过约一周的时间, 通过鸡胚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鸡群是否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3]。
鸡传染性贫血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 临床上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该病会引起免疫机能抑制,鸡群传染快、发病急,影响鸡群健康,养殖户要高度重视综合防治措施。
3.1 药物治疗对已感染传染性贫血病的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用黄芪多糖、清开灵口服液和广谱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溶液、百病消、奇特霉素),连续用药4d,坚持用药1 个疗程后所治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防止群体并发及继发其他病,可使用抗生素控制,预防继发细菌感染,防止疫情恶化。
3.2 检疫预防措施大规模养殖户要加强检疫和兽医卫生措施,防止从外引入带病毒鸡,坚持做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防止传染性贫血病的侵入感染健康鸡群。 做好早期预防感染,防止环境及其他传染性病导致的免疫抑制。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选择进行免疫接种,对种鸡进行免疫,提高抗体水平,然后留出种蛋进行孵化。 对鸡群进行定期检疫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鸡群做好隔离淘汰,并及时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
3.3 加强饲养管理养殖业主要加强鸡群日常管理, 重视鸡舍卫生。 同时,要重视鸡舍规划建设,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生物安全防控体系,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预留好隔离备用鸡舍严格执行消毒, 发现病鸡及时进行隔离消毒。 日常做好周边环境消毒,对鸡舍粪便及时清理,用福尔马林或者含氟制剂对饮水、用具经常性净化消毒。 为提高鸡群免疫力, 可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提高鸡群免疫力。
3.4 注重免疫接种养殖过程中要注重携带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侵入,做好种鸡的免疫接种工作。 用鸡传染性贫血弱毒冻干苗对12~16 周龄鸡饮水免疫, 能有效抵抗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攻击,在免疫后6 周产生强的免疫力,并持续到60~65 周龄。 种鸡免疫6 周后所产的蛋可留作种蛋用。 种鸡获得免疫后的种蛋孵化的雏鸡,能有效预防传染性贫血的暴发。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对4 个月龄以内雏鸡感染普遍,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一旦发现病鸡出现,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和药物治疗,减少大规模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暴发,挽救养鸡业主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鸡业主的高度重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做到科学诊断, 及时治疗和预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