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淇,李德均,官琼珍,刘广超,陆安,刘晓曦
(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动物医学系 524000;2.河北燕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50000)
在犬猫的临床疾病中,皮肤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皮肤病是指皮肤结构在不同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炎症及损伤[1],主要引起犬猫皮肤瘙痒、脱毛[2]。 按照病因的不同,犬猫皮肤病大致可以分为真菌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寄生虫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 内分泌障碍及营养缺乏性皮肤病。 外源性因素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皮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甚至可以通过接触由犬猫传染给人。 尽管有超过250 种人畜共患疾病,但其中只有30~40 种涉及狗和猫[3]。 本文主要总结与比较犬猫各类型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预防方法,以应对犬猫临床中的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 寄生和腐生在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4],主要侵害动物的毛发、指甲和皮肤等,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有微孢子虫和毛癣菌属[5]。 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原因与犬猫的年龄有关,幼犬幼猫、老犬老猫比较容易得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抵抗力相对较低。 同时如果在犬猫洗澡后没有及时吹干毛发, 或者长期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也极易感染真菌,造成皮肤病。 再者就是接触到患真菌性皮肤病的动物,被其传染。 在真菌性皮肤病中,大部分为浅部感染,且一般情况下认为该疾病不会危及生命,无需干预即可解决[6]。
细菌性皮肤病往往不局限于动物表皮,它常涉及到真皮甚至更深处的组织[7]。 致病菌种主要是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等。病因主要是其他因素比如真菌感染、免疫缺陷、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引起动物体表皮肤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8],使机体在接触化脓性细菌时不能有效地抑制其生长,从而引起其大量繁殖,故多为继发性感染。
引起犬猫寄生虫性皮肤病的主要是跳蚤、 虱子、 蜱虫、疥螨、蠕形螨、耳痒螨、姬鳖螨、等寄生虫,他们具有一定的传染性[9]。 不同寄生虫寄生部位有所不同,疥螨一般先发于耳部,并且可以向眼、颈部蔓延,耳痒螨一般寄生在耳道内,但是重度感染可以在头部、背部、尾部发生,蠕形螨通常寄生于皮脂腺和皮囊中,多见于面部、四肢及腋下,跳蚤多寄生于背部、尾部、根部、腹后部及四肢内侧[10]。
过敏反应是犬猫常见的疾病之一,且研究发现,过敏性皮肤病在纯种的犬猫上发病率更高[11]。过敏性皮肤病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犬猫动物身体皮肤组织出现的瘙痒、丘疹、四肢红肿等过敏性炎症,严重的情况还伴随着掉毛[12]。 引起犬猫过敏性皮肤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食物过敏较为常见。 犬、猫的过敏反应有些相似, 但猫过敏性皮肤病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且常伴有继发性或并发性疾病[13]。
内分泌障碍及营养缺乏性皮肤病通常查不到病原且发病动物痒感不明显,没有传染性[9]。 病因为动物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如长期喂食营养结构单一的食物,或者是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14]。
除以上几种常见皮肤病外, 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犬猫的皮肤病,如免疫缺陷皮肤病,该病主要是犬猫皮肤组织免疫缺陷引起,且一般在中年动物中常见。 还有一些其他化学、物理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病, 如日光性皮肤病, 它通常是被毛保护的无色素、 浅色或损伤 (褪色或伤痕) 皮肤长期暴露于日光和紫外线(UV)辐射中所致[15]。
在犬猫患上皮肤病后,通常会有瘙痒、掉毛、泛红等临床症状。 不同类型病因导致的皮肤病在引发炎症反应后表现出“红”、“肿”、“热”、“痛”四种炎症基本病理特征,严重的炎症反应会造成一系列机体损伤和继发感染, 或是在创口中渗出白细胞死亡后留下的脓液, 或是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让犬猫体表有难闻气味。
真菌性皮肤病多发于脸部、鼻翼、脚垫和腹部周围[16]。 在感染真菌部位会出现大量皮屑,和观察到被毛脱落。 被毛脱落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外周泛红并有炎症反应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向周边扩展,面积逐渐变大,炎症反应越来越严重。 细菌性皮肤病在炎症的基础上常引发脓质生成和大量的皮屑脱落。
一些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跳蚤、 虱子和蜱虫等可以在动物体表直接观察到它们的排泄物,甚至是虫体。 蜱虫这种连接紧密在皮肤的寄生虫通常可以在寄生部位观察到虫体和周围红肿,跳蚤和虱子则可以观察到叮咬过后的痕迹, 严重吸血寄生虫感染还会引发贫血。 而像蠕形螨、疥螨之类肉眼难观察到的寄生虫在其寄生部位会形成红斑、脱毛、脱皮,皮肤增厚和皮屑增多,形成血痂[17]。
过敏性皮肤病会导致犬猫皮肤瘙痒和脱毛, 甚至有皮肤增厚和色素沉着。 维生素A 缺乏会导致犬猫上皮皮肤异常,发生病损。 维生素B2缺乏会影响细胞生长,减缓皮肤皮层的修复。 缺乏维生素B6会导致吡哆醇的合成不足,引起皮炎和脱毛。 矿物锌、碘的缺乏会引起皮肤缺损,被毛异常。 内分泌紊乱可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导致粉刺和引发毛囊炎,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皮肤出现痤疮。 皮肤代谢旺盛,缺乏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则会无法满足生理需求,而引发皮肤疾病[18]。
诊断时,病史调查十分必要,犬猫近期活动场所、接触物品等。其次判断是否为人畜共患病和易误诊疾病。另外还应注重瘙痒、红疹、红斑等症状出现的先后来判断为先发性或继发性[19]。
合理诊断第一步应含预防外寄生虫[20]。 跳蚤可由粪便判断,被毛深处有煤焦油样颗粒物,置于潮湿的白色吸墨纸,可被滤出[9]。蜱虫大多梳理被毛时,若可剥下褐色“虫”,即可确诊[9]。螨虫可镜检皮肤刮取物进行分辨,检出率较高。 采病健交界处,刮至轻微渗血即可。注意健康情况也有携带,故应结合临床症状[21]。若有条件,可进行血清学检查(ELISA 检测)[23]。
可镜检、伍氏灯照射、培养试剂盒确诊和活检。前三项为辅,应定期检查。活检在特异疾病中十分有用,但易误诊[24]。故有条件下,应结合诊断以获得准确结果。 镜检见真菌孢子即可确认感染阳性[22]。 镜下正常表皮鳞片紧闭,结构紧凑;而感染毛发鳞片相反,且有朽木状变化[12]。伍氏灯照射患病被毛,由反射光色差可检验感染类型、范围和程度。 使用时光线暗则显示效果佳。 发绿黄荧光为犬小孢子菌感染, 石膏样小孢子菌镜检呈游离纺锤竹叶状,蓝色为革兰染色菌体[19]。部分治疗可能会破坏荧光,导致感染鳞片不发荧光,故应检查毛发和/或真菌培养[25]。 另应先停用药物,防止影响结果[21]。
由病史和临床症状可初步判断,皮肤直接涂片,细菌培养以及活组织检查可查出病因;做药敏试验来指导临床用药[10]。 据形态可不进行试验而选择出效果佳的抗生素。 采样时见两个以上细菌同时出现镜下,则为细菌过度增生或病理性感染。 球菌常于皮肤表面,但若采样中见大量球菌,则可能有免疫力低下问题[26]。
因缺公认标准以及临床变异性,分析难以确诊。故诊断包含详细的病史和临床发现。 曾有的过敏史、疫苗接种、输血、新食物和药物的接触,以及昆虫叮咬等信息应包含其中[27]。可通过抽血,检测过敏原;应根据品种、病史、症状,配合实验室检查(如IgE等)综合判断[11]。
应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合,如患病,口腔、外阴等部有难愈糜烂、溃疡,且躯干部有反复大量水疱,注射糖皮质激素后显著恢复,可为自身免疫缺陷病天疱疮。 取病变部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间网状荧光。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棘层松解则可诊断,此法为金标准[9]。
常查无病原,痒感不明显,无传染性[9]。具体可见临床表现判断,可结合测定激素进行诊断。 若想判断感染途径与来源,可进行质谱分析[28]。任何诊断手段取决于感染所处阶段、是否治疗、取样技术、地点选择、医生技术、工具(如伍氏灯)质量和检查能力[29]。故上述诊断法可随机应变。如皮肤镜[21],皮内试验[12],和针抽吸细胞学检查[30]等亦可较准确的辅助诊断病因。同时,应当注意,上述方法不应孤立使用,否则易导致误诊[23]。
犬猫皮肤病治疗时应彻查病因,清理创口及多余毛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消除病因等综合性防治原则[8]。 进行立体式用药,根据病情不同需要,以个体施治为主,辅以环境消毒。 对于继发性皮肤病,应查清并消除病因[8]。 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敏感部位如眼眶、鼻周、嘴唇等可直接抓挠的部位以及腿部、腹部等可舔舐的部位应配合伊丽莎白圈进行治疗。用药时应注意患畜的病史,此外,用药时还要考虑有无并发病[19]。
目前口服及外用药较为常见,也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首先需要为犬猫动物清理表皮油脂及创口周围的皮毛并消炎[12]。在治疗动物浅部真菌病时,口服真菌灭、盐酸特比萘芬等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21];口服伊曲康唑[10]胶囊吸收差,伊曲康唑口服液生物利用度可提高至55 %。 空腹服用吸收快[20];复方酮康唑是最有效的抗糠秕孢子菌药物,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但是毛癣菌和小孢子菌则对酮康唑有较强的抵抗力[21]。 猫不建议使用[19];口服氟康唑也能够治疗真菌性皮肤病,但其副作用是多尿/多饮症[32]。 口服抗真菌药一般副作用较大,应控制好剂量且不能长期服用。
外用抗真菌药物有皮康霜、克霉唑软膏、修宠肤康[10]、舒肤、克霉唑[12、33]、皮炎安、癣净、药浴[33]、皮特芬、肤康灵、真维宁、复方异丙磷溶液、酮康唑、氟康唑[34]、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2%硝酸咪康唑亲水软膏等。 外用药物副作用相对较低,一般用于表皮或浅表的皮肤病, 如为严重的皮肤病, 应配合内服药进行治疗。注射两性霉素B[10]与酮康唑联用已成为犬全身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治疗方法[35]; 使用抗真菌1 号针剂[12]后药物能均匀分布各患病部位, 能有效杀灭组织浅层和深层的致病真菌,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36];地塞米松磷酸钠和氨苄西林钠[37]主要为抗炎作用。
丁香、羊蹄、芦荟、风仙、商陆等12 种中草药对犬猫皮肤病常见病原菌毛疮白癣菌,白色念珠菌,犬小芽孢皮癣菌和厚皮马拉色氏霉菌有抑制作用[38]; 艾蒿叶20g,白鲜皮30g,黄柏10g,蛇床子、苦参、明矾各25g,煎汤外用可治疗肉犬皮肤真菌病[8]。
增强机体抵抗力,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39]。 用药的剂量应当根据兽药典的规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酌情加量,但要注意给药方法、剂量、疗程及药物的使用顺序[9]。 常用的治疗细菌性皮肤病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奥美普林、林可霉素[10]、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1]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本唑西林的敏感率最高,其次为氯霉素和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排第三位,庆大霉素排第四位,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低于60%[40]。
在治疗中后期,皮肤表面没有伤口时,使用脓皮病抗菌香波能降低患犬表皮,细菌菌群数量,有效控制病原菌感染,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9]。 局部用药可用抗菌性低刺激性香波药浴,抗生素类软膏涂抹或抗生素喷剂对病灶皮肤喷洒[10]。
对于寄生虫性皮肤病,首要任务为驱虫,必要时需进行止痒及消炎。 消炎药有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若瘙痒严重可使用抗过敏或激素类药物减轻患犬痛苦[9],止痒可适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或者非类固醇类抗瘙痒药物[37]。
药浴可选择辉雷螨灭、887 浴液或双甲咪等兑水,局部涂药有蠕螨清、皮康、滴可舒、耳肤灵等[9],常见驱虫药有福来恩、大宠爱等。 将灰黄霉素与伊维菌素和适当比例的β 环糊精包合制成缓释剂,不但可以降低灰黄霉素的毒副作用,而且可常年用药,克服冬季对动物进行药浴不便的缺点, 可有效防治皮癣菌病和螨虫[8]。
对于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应立即除去致敏原[9]。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动物对药物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用药前的药敏试验是非常重要的[41]。常见的抗过敏口服药有扑尔敏[9]、苯海拉明、氢化泼尼松[10]、糖皮质激素脱敏[11];益生菌[42]主要针对因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而引起的过敏。 对患病部位剃毛、清洗和消毒,涂擦抗菌止痒类外用药物,用抗菌止痒或抗过敏的香波都能除去皮肤上的过敏原, 有止痒作用的香波还可以给干燥的皮肤补水, 对过敏犬全身状况的改善有好处[9]。注射类抗过敏药物有地塞米松[9]、头孢类药物[11]。现有研究表明中药可治疗湿疹、荨麻疹等[8]。
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史,注意饲料搭配要合理,饲喂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全价犬粮,如甲状腺机能减退,应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纳,或用三碘甲状腺素氨酸。 患病部位可涂擦886 擦剂,面积较大时可喷涂886 喷剂,促进被毛再生和皮肤更新,并定期用中性宠物香波给犬洗澡[9]。
其他皮肤病多为继发性皮肤病,应找出其病因对症治疗。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注意对患病动物的隔离以及环境的消毒。
为预防犬猫的皮肤病,首先是要隔绝病原,远离患病犬猫以免互相传染,注意周边环境的卫生状况,避免感染库的存在和爆发[43]。定时保持犬猫生活环境的清洁,消除环境中的寄生虫,特别时如跳蚤、蚊子等容易造成过敏性皮炎的昆虫[44]。 其次是在爱宠身上加强预防,勤给爱宠洗澡和定时驱虫。 饲喂时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和矿物质,增强其抵抗力[45]。 一个强的抵抗力不仅是犬猫预防皮肤病,亦是预防其他疾病的基础。 一般犬猫所患皮肤病多为真菌性,所有其预防的目的性较强,通常我们要保持犬猫毛发洁净和干燥,适当让其多晒一下太阳,有利于消灭细菌和真菌。 但对于在长时间在户外的宠物也要进行一定的紫外线防护,过强的紫外线可能会导致犬猫物皮肤癌的发生[46]。犬猫的年龄和性别也和发病概率有一定联系, 在幼年的猫中感染皮肤病的概率会比较大,在1~7 岁的年龄中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主要与不同年龄阶段抵抗力强弱有关; 在性别中雄性猫感染皮肤病的概率也比雌性猫的概率大[47],这其中可能与性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联系。 由此我们可以在犬猫不同的性别和年龄阶段着重地进行预防。 犬的品种也是我们要注意预防皮肤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某些品种的犬会易发皮肤病,如北京犬、沙皮犬和德国牧羊犬等易患蠕形螨,爱尔兰猎狼犬易患脂溢性皮炎,罗威纳、大丹犬易患脓皮病,而大麦町犬则易患疥螨[37],所以在决定饲养某一种犬时要注意其易患的皮肤病, 从而去合理地安排宠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预防猫犬皮肤病的发生多是靠主人的细心和勤劳,若是对宠物疏于管理,则会增加宠物患上各类皮肤病的概率。
皮肤病不仅在动物诊疗上十分常见, 在人身上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类疾病,人畜共患的皮肤病也不少见,因此研究发展此类疾病也十分必要。 人畜共患传染病是通过咬伤,刮擦或触摸来实现的。 最常见的是寄生虫和真菌性的皮肤病(如犬小孢子菌、犬莫氏杆菌等[29])。 有些人畜共患皮肤病并不会感染所有接触该病原的人类(如猫癣),只有当自身免疫力低下时才有可能感染。 因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营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预防皮肤病,宠主应定时清理犬猫的居住环境以及注重饮食管理。 目前药用治疗方法最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上的成效也相对较大。 但由于过多地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因此发现和创造新的治疗方法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