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娇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404020)
猪场腹泻类疾病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病毒性,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等;其二是细菌性,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另外还有寄生虫性,如猪球虫。 根据近年临床数据显示,猪流行性腹泻是占比最高的一种腹泻类疾病[1]。 PED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而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动物疫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其典型临床症状以急性腹泻、呕吐及脱水为主,严重影响猪群正常生长、发育。 各年龄段的猪均为易感动物,发病率高达100%,尤其仔猪,易感性最高[2]。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生猪养殖的亟待恢复,复产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大量后备猪入群。 但是后备猪在入群前,有不少猪群并没有做检测,这大大增加了散毒的风险;同时,后备猪群当中依然存有不少的三元肥母猪留种用的现象, 这也为疫病的扩散埋下了伏笔;其次,种猪群疫苗防控效果不理想导致基础免疫缺失;综上因素,使得后备母猪带毒量较大,散毒风险高,导致腹泻防控更是难上加难。
蓝耳病的病原具有高度变异性,我国自1995 年发生蓝耳病以来, 已发现多种变异的流行毒株, 如最早鉴定到的CH-1a 、BJ-4、NADC30-like 以及FJ-1 等毒株, 导致商用疫苗保护效力无法实现预期,猪群持续性感染和带毒现象较为普遍[3]。 猪蓝耳病除引起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 新生及断奶仔猪严重的呼吸障碍外,该病还会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抑制,降低动物的天然免疫能力。 综上猪群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使得猪群对类似于PEDV 等病原的易感性增强。
PEDV 同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 然而不同毒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却十分相似。 若使用传统疫苗不能对变异株进行有效预防,反而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流行[4]。 因此,对于阳性PEDV 的个体有必要对病原进行基因序列的比对, 全面了解猪群变异毒株和流行趋势,选择针对性强的疫苗。
仔猪的易感性与日龄有直接关系,14 日龄以下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颇高[2]。 研究发现,母乳中IgA 是有效保护低日龄仔猪早期免于PEDV 感染的关键性抗体[4],为了使仔猪能获得有效的母源抗体,免疫的重点对象应为妊娠母猪。 免疫的过程中,灭活苗和弱毒苗应同时使用, 方可诱导更为全面的抗体, 建议在产前40d、20d 分别注射一次腹泻三联活弱毒苗和腹泻二联灭活苗。 另外,对于后备猪、种公猪和3 日龄内的仔猪也需加强免疫[5]。
有效预防PED,全面的生物安全是基础。 尽管非瘟期间,各大猪场已经加大了生物安全的防护, 但依然无法大幅度降低PED 发病几率。 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水平和垂直传播多种途径,其中粪口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 调查显示,对于强阳性的PEDV个体,每克粪便中含有亿个PEDV 强毒[6]。 因此,消杀防护过程一定要确保全面,做到粪便及时清理,保持栏舍清洁干燥;日常带猪消毒到位,空栏彻底消毒;仔猪不饮用生水,控制环境温度;强化饲养管理,及时清群喂养;设置门禁关卡,切断所有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