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渊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44000)
牛口蹄疫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患病牛的蹄部、乳房及口腔黏膜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水疱现象,如发现不及时,极易全群感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高度关注。
口蹄疫病毒主要包括7 种血清型,每一种均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及危害性,尤其是O 型口蹄疫,其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健康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其食欲明显下降,精神状态不佳,检查其口腔黏膜、蹄部以及乳房等部位,可以发现有水疱。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牛蹄部水疱逐渐溃烂,影响牛的正常行走导致出现跛行现象,体温升高至41℃,流涎。 病牛患处水疱溃破后流出一些脓性液体,颜色呈黄色,有的呈透明状,这些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 病牛患处水疱溃破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溃疡位置逐渐愈合。 症状较为严重的牛,会出现心肌损伤现象,增加死亡几率。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牛和带毒牛,健康牛直接接触病牛可导致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病牛所污染的饲料、草料、饮水、槽具等等,均可感染口蹄疫病毒。 此外,患有口蹄疫的母牛,其乳汁中也含有大量的病毒,犊牛在吸允母乳后即可导致发病,犊牛患病的情况下,死亡几率较高。 口蹄疫病毒具备较强的抵抗力,在饲料、土壤以及饮水当中均可存活数月,并且传染性不减。牛口蹄疫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春季,该病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因此提前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1]。
口蹄疫危害性大,传染性强,为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养殖场户要认真做好防疫工作,充分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降低发病率,保证牛群的健康生长。 具体来说,首先要及时清理圈舍粪污,避免细菌病毒的大量滋生,定期清洁槽具、墙面、地面,并对环境进行消毒,保证牛群健康生长。 其次要强化卫生监管工作,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场内人员如出入养殖场,应进行消毒和病毒检测,避免携带病毒。
在牛口蹄疫防疫中,基层防疫部门、兽医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责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好防控工作,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全员上下高度关注口蹄疫防控工作,明确防疫工作内容,落实责任制度,提高防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升口蹄疫防疫水平,有效降低发病率,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在牛养殖中,养殖场户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疫病的传入。 但如果必须要引种,应高度重视检疫工作。 要建立引种检疫制度,针对引种牛,应进行全面的检疫,查看健康档案,明确牛疫苗接种情况, 保证健康后方可进行引种。 在完成引种工作后,应将引种牛进行隔离饲养,时间控制在1 个月左右,在这一期间要定期消毒, 密切留意牛群健康状况, 无异常方可合群饲养。 此外,针对贩卖的牛,也应强化检疫工作,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牛口蹄疫防疫中,接种免疫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养殖人员要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结合养殖情况,区域内口蹄疫流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并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预防中,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等,接种疫苗后14d 即可产生抗体,免疫有效期为半年,到期后继续接种即可。
在牛养殖中,养殖人员要密切留意牛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如诊断为口蹄疫,应及时上报监管部门,按照要求进行隔离处理。 针对尚有治疗意义的牛,在其溃烂位置涂抹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早晚各1 次,连续涂抹1 周,能够缓解症状。 针对症状严重的牛,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扩散[2]。
发生口蹄疫的情况下, 应及时封锁疫区, 禁止一切调运活动,对牛群进行检疫排查,健康牛进行集中饲养管理,病牛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直至疫情解除后方可将封锁区域开放,如继续养殖,应做好消毒及防疫等各项工作,避免疫情的复杂。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中,口蹄疫是头号杀手,严重危害牛群的健康生长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基于此,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防疫工作。 通过分析牛口蹄疫的流行特征,并探讨了该病的防疫要点,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旨在实现对牛口蹄疫的有效防控,降低发病率,保证牛养殖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