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花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草原站 747000)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属全省唯一的纯牧业市。 然而,由于全球大气候的不断变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 致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合作市是甘肃省的重点纯牧业县市之一,现有天然草原面积17.4 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6.4 万hm2。
合作市的草原类型复杂,每平方米可多达30~40 种,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 各类草地植物经多次调查初步鉴定, 分属72个科,290 属,628 个种,其中牧草植物600 余种,优良牧草约43种,占牧草种类总数的7.2%;中等牧草256 种,占42.7%;低劣牧草247 种,占41.1%;毒害草54 种,占9%;天然草地植被覆盖度在75%以上。 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系绵羊。
合作市境内海拔2850~3500m,大陆高原性气候特征明显,寒冷阴湿,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1.0℃,降雨量540mm。 全市草场可利用面积338.71 万亩,占全市天然草原面积的96.8%,平均亩产青干草169kg,全年青干草总贮草量为56769.8 万kg,理论载畜量51.86 万个羊单位。 2019 全市平均亩产青干草200.97kg。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影响,合作市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0.5%,中度退化的占48.2%,轻度退化的占11.3%,草原生态呈现总体恶化趋势。
草地退化诱发了鼠害的形成和蔓延,原生植被的生草层破坏率高达80%~95%,植被稀疏,植物群落结构简化,植被植被盖度降到20%以下,地上植物量仅为37.5~152.5kg/hm2,经风蚀后质地变粗,并逐渐沙化,形成具有荒漠化景观的次生裸地或极度退化地,即黑土滩。
1.4.1 甘肃省2018 年退牧还草工程。在合作市卡加曼乡、佐盖曼玛镇、佐盖多玛乡、那吾镇、勒秀镇、卡加道乡、当周街道建设草原划区轮牧围栏25 万亩,人工饲草地2 万亩,治理黑土滩草地3 万亩。
1.4.2 合作市2018 年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项目。 在合作市卡加曼乡、卡加道乡、佐盖曼玛镇、佐盖多玛乡、那吾镇、勒秀镇、当周街道及坚木克街道恢复治理已垦草原10 万亩,施肥2000 吨。
1.4.3 合作市2018 年度草原灾害防治。 在我市佐盖多玛乡当江村、德合茂村、新寺村、仁多玛等四村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53.5 万亩。
1.4.4 合作市2017 年度首位产业——草原鼠害综合治理项目。 在佐盖多玛乡仁多玛村实施完成人工灭鼠5000 亩。
根据合作市实际,鼠害主要治理模式有:生物毒素+招鹰控鼠+禁牧休牧;人工捕鼠+生物毒素+禁牧休牧;人工捕鼠+招鹰控鼠+补播。
通过对2 万hm2鼠害草地综合防治, 使项目区在1~2 年内产草量由4207.5kg/hm2提高到4582.5kg/hm2, 年挽回牧草损失750 万kg。 用于增加羊单位产生的经济效益287.67 万元。
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比,牧草产量平均下降28.5%,盖度下降12.1%,高度下降39.8%。 重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由于全球气温变暖使夏季风减弱,该区域的降水持续减少,导致天然来水持续减少。
鼠害引起的“黑土滩”越多,草场就越差,草场越差鼠害就越重, 草原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大, 恶性循环造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人为开发缺乏保护优先的理念。 主要是采矿、挖沙、筑路架桥,以及春秋两季大量采挖各种名贵药材等。
在保护与建设工作上,合作市的监管不是很到位。相对而言草原面积大,监管人员少,尤其是对人为的破坏草原围栏的问题难以治理。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已垦草原修复与建设、游牧民定居等工程,采取禁牧、减畜和定居等退出措施,使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恢复。
为了切实减轻草场载畜压力,使草原生态逐步得到恢复,促进全市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农牧互补发展战略,实施草场围栏承包、休牧禁牧、减畜种草和草原灌溉。
大力推进正在实施的退牧还草、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项目,不断促进全市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在治理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危害类型,给以不同的治理措施。 在不影响牧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强草地治理和保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建议国家提高退牧还草补助标准,实施封山禁牧和轮牧、休牧政策后,给予农牧民必要的经济补偿。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牧民压缩牲畜养殖数量,解决超载过牧,减轻草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