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春
(辽宁省昌图县镇村动物卫生监督所昌图站所所长 112599)
由于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禽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亟待解决的就是病亡禽畜的无害化处理问题。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病畜及病畜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定》等文件指示,加强家禽家畜防疫卫生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但是,畜牧业总是受到流行病的影响, 畜禽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受疾病和死亡之苦,这需要及时跟踪以做无害应急处理。
1.1 缺乏农户宣传 广大农民群体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和疾病预防技术的宣传推广, 他们遵纪守法意识和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薄弱;没有对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进行宣传,许多农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2 缺乏公共设施 除了大型养殖场用相对原始简陋的处理方法建立自己的尸体井和化尸池外, 中小型养殖场和散养农户因经济能力不足而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和设备, 政府部门也没有专门设立无害化处理死动物的公共设施和设备。
1.3 缺乏市场监管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并减少损失,一些农民以低价将垂死或死亡的猪卖给了屠夫。 这不仅仅是收益高于政府无害处理的补贴,而且劳动量也更少。 然后,屠夫将生猪和死猪的肉类产品出售给消费者, 或出售给加工肉类产品的炖菜摊位和餐馆,这对食品安全和动物疾病的传播造成隐患[1]。 几乎没有部门监督这一系列的销售和处理链条。
1.4 缺乏项目资金 当农场主无害处理病亡畜禽时,基层畜牧兽医站必须派员到现场进行监督、照相和收集证据,并将陈述和照片定时提交给县畜牧局, 然而政府部门对这一事务流程的资金补贴较为缺乏。 因此,兽医站的补贴政策不到位,自然不愿意进行这项工作。
2.1 强化源头监管 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对病死动物处置的监督,实行病死动物无害处理报告制度,对指定地区实施网络式监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严加监管,促进和确保乡镇一级政府开展病死禽畜的集中化处理, 将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范围控制在养殖场或村庄,严禁动物尸体外流造成污染等严重后果,从根源上处理好饲养过程中对病死动物的处理和监督的困难。严格控制动物检疫工作,对于未通过检疫的动物,必须通知饲养单位(或个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置[2]。
2.2 严打非法行为 采取例行监督检查措施, 追踪病死动物和其加工品的流动去向, 加大对乱扔生病和死亡动物尸体的牲畜所有者的追究和惩罚;如果出现违反法律的行为将受到严惩,对严重到违反刑法的行为应当坚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此外,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态度恶劣的农场主, 应取消其享受政府补贴的资格。
2.3 实行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有偿举报制度, 并建立举报投诉热线。 按照有关规定对举报者给予奖励,以确保奖励制度的有效实施。 实施动物养殖场区域监督和事后监督责任制,将责任细分到每一位养殖场工作人员, 一旦出现问题就直接追究主要负责人。 为响应群众检举的病死牲畜遗弃情况,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工作人员到现场, 做好现场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监督[3]。
2.4 加强法制教育 宣传动物防疫设施的建设条件、 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以及养殖场、养殖社区等重点地区的补贴政策;着重向公众宣传病死动物的危害性,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参与社会监督的意识。 应当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病死动物的斗争,确保公众权益和公民的健康安全。
2.5 明晰工作职责 畜牧兽医技术部门要监督对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过程,并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但实际上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人员包括禽畜所有者、运输负责人,以及负责事发地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部门。
2.6 扩大补贴范围 将无害化处理补贴的范围扩大到所有散养牲畜和家禽养殖者,并保证无害处理的均衡补贴,而不是根据病死畜禽的体重来限制补贴额。 对于较小体重的病死动物无害处理,可以适当降低补贴标准,但必须发放一定额度的补贴,制定适当的死禽补贴标准。
对病死动物的无害处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乡镇及以上的政府和动物卫生管理单位应当明确意识到这种处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如果处理不当,人畜共患疾病将蔓延,很容易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应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对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以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人民和环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