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杨晶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西昌 615000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紧缩、咽部异物感、胸闷、易怒或抑郁等症状,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体检的重视,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上升,但大多为良性,约5%~15%为恶性[2]。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病邪乘虚结聚于脏腑经络,导致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出现甲状腺结节,故从“气、痰、瘀、虚”论治甲状腺结节,效果显著。
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病名无明确记载,根据症状和特点应属“瘿病”范畴。“瘿”首见于《庄子·德允符》。《外台秘要》曰:“瘿病者,始作与瘿核相似。其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指明了病位;《圣济总录·瘿瘤门》云:“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指出瘿病与环境、饮食、七情息息相关,与现代病因相同;“妇人多有之,缘忧恚有甚于男子也”,说明女性较易男性发病,与流行病学研究一致。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将瘿病分为石瘿、肉瘿、筋瘤、血瘿和气瘿“五瘿”;林珮琴《类证治裁》载:“筋瘿者宜消瘿散结,血瘿者宜养血化瘿,肉瘿者宜补气化瘿,气瘿者宜理气消瘿,石瘿者宜软坚散结。”指出瘿病的治疗方法;故甲状腺结节属中医“瘿病”范畴[3-4]。
《吕氏春秋》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诸病源候论生方·瘿候》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水土、环境、情志相关;《严氏济生方》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外科正宗》云:“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说明气郁、痰凝、血瘀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与《血证论》中“痰浊、气滞、血瘀相互搏结于喉咙形成肿块,遂成本病”一致[3]。
2.1 气滞 中医学认为[5]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与情志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则发病,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诸郁终致气郁血郁。”
2.2 痰凝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属木,脾属土,肝旺则乘脾土,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运化失常,易生痰湿。
2.3 血瘀 脾主输布津液,脾虚则水谷精微输布异常,加肝之气机不畅,最终导致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于颈前;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痰气凝滞则瘀血内阻,终致痰瘀互结,日久则血脉瘀阻。
2.4 正虚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正气虚弱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正是人体正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结聚于脏腑经络而导致的。而正虚以脾虚为主,脾虚则气、痰、瘀、虚合而为患,发为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以气郁、痰凝、血瘀、正虚为主要病机,从“气、痰、瘀、虚”论治,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活血消瘿、健脾助运”为法。
3.1 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不畅则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津液不能正常循行输布,气滞壅结于颈前则发为甲状腺结节。“木郁达之”,治宜调畅气机、疏肝解郁,无郁滞则杜生痰湿、瘀浊之因。常用柴胡、佛手、香附、郁金、香橼、玫瑰花等疏肝理气之品。
3.2 化痰软坚 气滞则津液不布,凝聚成痰,痰浊是瘿病形成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因此化痰软坚是治疗瘿病必不可少的,“咸能软坚”,常方用二陈汤,药用胆南星、夏枯草、鳖甲、浙贝母、牡蛎。
3.3 活血消瘿 气滞痰凝日久,痰气搏结,则气滞血瘀,痰瘀互阻,气滞、痰浊、血瘀交互为患,故瘿肿较硬,肿块经久不消,活血消瘿,方能祛除病邪。常用莪术、丹参、赤芍、三棱、皂角刺、土鳖虫等活血消瘿。
3.4 健脾益气 “脾胃一病,百病丛生”,脾失健运,中焦运化失常,津液失其输布,则痰湿内生,痰性黏滞,易阻气血,可致气滞血瘀,气、痰、瘀搏结于颈部而成甲状腺结节。《医宗必读》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当健脾助运,使水湿运化、津液输布,则无痰邪留著之患。常用党参、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等。
周某,男,35岁,2020年3月19日初诊,主诉: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结节8月。病史:患者于2019年7月3日单位体检发现甲状腺右侧叶一实性结节,大小约4.6 mm×3.4 m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实质回声分布均匀。CDFI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甲功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患者自诉平素脾虚,大便溏,小便黄,精神、胃纳、睡眠可,咽痒,痰多。现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数。西医诊断: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瘿病(脾虚,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证);治法:疏肝健脾,化瘀祛痰,软坚散结。处方:柴胡12 g,香附15 g,郁金15 g,陈皮15 g,法半夏12 g,茯苓15 g,海藻30 g,牡蛎20 g,鳖甲20 g,土鳖虫15 g,莪术20 g,夏枯草20 g,浙贝15 g,胆南星12 g,黄芪30 g,太子参30 g,木香15 g。6剂,水煎服,两日1剂,每日3次,每次150 mL。嘱心平气和,合理起居,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厚味。
2020年4月24日二诊:服上方6剂后,痰少,胁下偶有疼痛,大便可,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可。上方加香橼15 g,3剂,做成丸药,继续服1个月。
2020年9月27日单位体检:彩超示双侧甲状腺基本对称,大小正常,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包块显像。嘱每年体检复查,嘱心平气和,合理起居,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厚味。
按:患者生活工作压力大,易怒,引起内分泌紊乱,免疫失调。患者素体脾虚,情志不畅,脾失于健运,肝失于条达,导致津液不能正常循行输布,进而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壅于颈前,日久则为甲状腺结节。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之候,虚为脾虚,实为气郁、痰凝、血瘀。故采用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二陈汤,夏枯草、胆南星等清热、化痰消瘿;浙贝、牡蛎、鳖甲、海藻化痰软坚,散结通络;土鳖虫、莪术行血破瘀,软坚除瘿,“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遂加益气健脾之品黄芪、太子参、木香,诸药配伍,使本固、气顺、痰散、血行,共同达到健脾疏肝解郁,散结消瘿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甲状腺结节的现代认识致病原因较多,与放射线、碘摄、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6],女性患者大概为男性患者的4倍[7]。临床上可将其大致分为良性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现甲状腺结节后,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结果以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单纯的西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创伤大,复发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采用西医诊断基础上加之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显著[9]。
甲状腺结节的辨证论治常分为气滞痰凝、气血瘀结、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阳虚痰凝、毒瘀内结、正虚血瘀、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等证[10]。阮国治教授[11]认为甲状腺结节发病以肝郁、脾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治以疏肝解郁,固护脾胃为法,佐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王旭教授[12]剖析痰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以化痰软坚为大法,用理气化痰、健脾化痰、滋阴化痰、温阳化痰、活血化痰等法辨证施治,疗效满意。吴敏教授[13]认为甲状腺结节的首要问题是明辨良恶性,对于恶性结节则先行手术治疗,术后中西医配合缓解亚临床甲亢状态。对于良性结节,以疏肝解郁为主,根据甲状腺B超结果,囊性为主者给予利水渗湿之药,如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等,实性为主且伴有微钙化者给予皂角刺、浙贝母、炮山甲、水蛭、僵蚕等化痰散结、虫类药物,囊实混合者以自拟方加减。支颖川[14]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情志、饮食、水土相关,肝郁不舒、脾失健运是核心病机,气滞、痰凝、血瘀是基本病理变化,气虚、阴虚是发病之本,治疗以疏肝理气、理脾助运为主,用健脾化痰、清肝化痰法,配合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等。《寿世保元·瘿瘤》云:“瘿瘤之患,如调摄失宜,血凝结皮肉之中,忽然肿起,状如梅子,久则滋长。”故嘱保持情绪稳定,少食辛辣刺激之物,规律饮食,定期检查。总之,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扶正,重视个体化治疗,注重预防与调护。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多数患者无症状。随着人们对甲状腺结节认识的逐渐提高、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从“气、痰、瘀、虚”论治本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