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旻奇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 113122)
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对人们的危害十分严重,世界各地均采取了防范措施,尽最大力量禁止抗生素的滥用。但是我国养殖业并未对抗生素滥用引起足够重视。因而急需加大畜牧工作者和养殖户对抗生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知,让其学会合理使用。
实验证明耐药性的遗传性很强,同时畜禽养殖中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会增多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同时催生更多细菌体内出现抗性基因,最后在种内或种属间专递,最终出现超级细菌。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残留后会对动物的机体产生严重影响。其一,伴随血液循环到淋巴、骨骼等器官、限制吞噬细胞的功能;其二,引发二重感染限制吞噬细胞。剂量太大还会诱导畜禽的呼吸问题,降低动物免疫力,甚至造成窒息或死亡。
畜禽摄入的抗生素会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被人类接触。大部分以粪便、尿液排出体外,这其中残留的抗生素会限制或是杀死微生物活性,在人接触到后极易被传染。另外,人若是长期摄入由各种抗生素催生的动物产品等与长期低剂量服用抗生素,将产生致癌或突变的作用[1]。
畜禽代谢没有完全吸收的抗生素流到自然界中,将挥发到大气中或是水体中,由于无法往前降解而存在。但药物累积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化力时,一些气味如甲烷、氨气将排到外界,给环境造成污染。可能造成生态的不平衡,减少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禁止人药兽用,但是依旧有部分养殖户将各种人抗生素使用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得动物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提高了传播给人的可能。
很多养猪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饲养培训,对防病、无病理念太过执迷,常常不考虑实际盲目添加抗生素。一旦动物发病,不管是否存在细菌性疾病都使用抗生素,或是把治疗量当做预防量去添加导致抗生素的残留和滥用严重。按照抗生素半衰期,国家对在饲料中可添加的抗生素进行了规定,但是部分养殖户缺少合理用药的知识或是为获私利,不遵循休药时期和停药期的规定,所用药品残留量超标,而引发了蓄积中毒。
同一养殖动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抗生素的需要不同,部分养猪户一般在饲料中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导致出现耐药性。或是受到利于驱使而非法添加没有被有关部门许可的药物,将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后,造成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如速成鸡和催肥肉鸡。
先要从根源解决,建立有关法规,防止违规、假冒的产品添加行为。另外监管部门成立动物产品质量标准监管体系,明确禁止使用抗生素,纠正人兽共用药品,对新型抗生素应该以药物性能风险分析和细菌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用药量和细菌耐药检测标准。全方位检查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生素,如果超出了国家的标准不能带到市场。
养殖人员要使用安全、低毒、高效的药物。尽可能只在医治动物疾病的时候使用,使用时间不能太长,并且畜禽屠宰在上市前必须遵照有关停药期规定。对慢性感染疾病轮换交替使用,控制有高风险耐药倾向的抗生素。对发热原因不明或是病毒性疾病不能盲目用药。在选择药物过程中要避免使用联合用药,即便联合用药时也应注意配伍禁忌。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可以研发低残留、无耐药性的新型动物抗生素。当前含有纤维素酶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因子混合配成的新型抗菌药添加剂,这类生物发酵饲料中没有抗生素,它综合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成分,提升了饲料的转化率,能够保持动物肠道的生态均衡,改良微生态环境[2]。
依照国家推行的无抗和堆肥养殖方法。无抗养殖是无抗使用部分抗生素医治疾病,确保所用在动物产品上的残留物不超过标准。另外一种方法是堆肥,可以将粪便中抗生素降解,从而减弱抗性基因,提升抗生素的去除率。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如耐药性和动物、人、生态系统的危害。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合理使用,重视预防免疫并加大科技研发,如新型抗菌药添加剂,从而达成绿色养殖,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