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鹏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畜牧兽医站 226432)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猪肉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这使得生猪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由于饲养不科学、管理不善、防疫不到位,导致生猪极易发生各类疫病,并且生猪疫病种类日益增多,防治难度日益加大,而这对于生猪养殖业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猪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展开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猪疫病种类日益增多,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原始病未被完全消除,而又衍生出其他新的疫病。截至目前,猪疫病种类已超过50种,能够对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也已达20多种。
通过病理解剖、实验室观察,当前猪疫病多呈混合感染,不是由一种病原所引发,而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所致,呈现复合型疫病特点。复合型疫病治疗过程困难,防控难度相对较大。
通过对病死猪解剖发现,病死猪肺部经常会出现各类病变,呼吸道综合症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哺乳猪,肺部极易出现硬化、脓肿现象。同时,猪纤维性肺炎也日益呈高发趋势,如果生猪患有纤维性肺炎,肺部会出现积水现象[1]。
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因为各类病原体,导致生猪出现繁殖障碍现象,而这必然会对猪繁殖率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已经被证实的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已达三种之多,并且逐年呈继增趋势。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异,可能是血清形态变异,也可能是基因变异,不论是哪种形态的变异,都会极易增加免疫及诊断的难度,而这对于猪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近年来,猪病毒性传染病日益增多。猪病毒性传染病与猪细菌性传染病相比,传染性更强,防治难度更大, 而且当前尚未研发出针对性药物,所有防治效果相对欠佳,无法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治效果。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根据生猪疫病发生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疫病防治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降低猪疫病的发生概率,保障生猪稳定生产。
消毒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杀灭病原体、降低病原体活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疫病预防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机械消毒、光消毒、热消毒、化学消毒等几部分。
2.1.1 机械消毒
机械消毒是指通过对猪舍进行清理,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物质,如被污染的饲料、病畜粪便等,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2.1.2 热消毒
热消毒是指通过高温的方式,对病原体加以灭活,或降低病原体活性,使病原体丧失感染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火焰焚烧的形式,对患病猪剩余的饲料及粪便加以处理,以此来起到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2.1.3 光照消毒
光照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在紫外下的照射下病原体几小时或几分钟内即可失活。因此,养殖户可以在走廊或入口处安装紫外线灯管,以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2.1.4 化学消毒
化学消毒是指运用新洁尔灭等化学试剂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方法便捷高效,但是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化学残留,因此在使用后必须注意通风。
在猪疫病防治工作中,养殖人员除了要做好消毒工作外,还要做好综合防治,包括规范引种、科学饲养、疫苗免疫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猪疫病防治效果。
2.2.1 规范引种
在实际引种之前,必须对品种加以合理选择,要尽量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同时必须对引种厂家加以考察,做好疫病检疫工作,确保引进的猪只不存在任何疫病。此外,对于引进的猪只,必须进行为期一周的隔离观察,确保其不存在任何疫病后,才能与其他猪群混合饲养[2]。
2.2.2 科学饲喂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根据生猪的生长年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日粮,确保日粮中营养均衡、全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生猪生长发育所需,切实提高生猪疫病抵抗力。
2.2.3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提高生猪特异性抗体,增强生猪疫病抵抗能力最为有效的举措。因此,养殖人员必须根据自身养殖情况,结合辖区生猪疫病发生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必须注重疫苗接种的剂量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疫苗接种效果。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贩卖调运的日益频繁,生猪疫病种类日益多样,防控难度日益加大,而这对于生猪稳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根据生猪疫病发生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养殖情况,切实做好卫生消毒、疫苗接种、饲喂管理、品种引进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生猪疫病抵抗力,降低生猪疫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