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呼吸道疾病特点及其防控措施

2021-03-28 16:57邱桂先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鸭鸭群通风

邱桂先

(湖南省涟源市湄江镇动物防疫站 417100)

引发鸭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疫病、环境空气质量差、自身抵抗力差等[1],而鸭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鸭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鸭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1 致病因素

鸭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理复杂,致病因素众多,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环境要素

目前养鸭主要采用全舍饲方式,该饲养模式中数量众多的鸭群集中生活在较为狭小的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在此条件下极易引起鸭的应激反应,而如果长期处于应激条件下,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2]。

1.2 营养因素

当无法从饲料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纤维素、能量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或者各类营养成分摄入比例不当,会导致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内外源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在此情况下,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会有所提升[3]。

如果饲料保存不当引发饲料霉变、过期,以及使用劣质饲料均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

1.3 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是引发该病的直接原因,若由于管理问题,发生“鸭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引发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疫病时,会迅速传染蔓延至整个鸭群,出现大规模的呼吸系统疾病暴发。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鸭快速生长,而鸭群间高频率的接触,加上大量排泄物的产生会导致大量产热,产气,如果通风不畅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若养殖场消毒管理以及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执行不严格,外来的车辆以及人员就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养殖场,引发鸭呼吸道疾病。在病毒性感冒暴发的季节,如果饲养员患有病毒性感冒,可能会引发交叉性感染,导致鸭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对鸭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通常可以采用“四诊”的方式进行检查诊断:鼻腔、眼部的分泌物增加,流泪流涕、咳嗽、湿罗音等,在病程的中后期,如果发生继发性感染,还会引发一侧或者两侧的窦部位肿胀形成肿包并逐渐变硬,少数还会出现失明等情况;患病的鸭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伴有下痢或者腹泻等情况;产蛋鸭产蛋质量较差,数量下降,而肉鸡的肉品质明显小下降。

对病死鸭进行解剖,可以发现病鸭的靶心病灶主要是上呼吸道和肺部,肝脏局部出现炎性水肿,气囊壁浑浊、肿胀、增厚;母鸭有时可见输卵管出血肿胀。

3 综合防治

3.1 预防控制

3.1.1 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高危病种的免疫,保持鸭群免疫抗体水平处于较高的程度。

3.1.2 做好通风管理措施,有条件的养殖户应在圈舍加设通风装置,按要求严格执行消毒管理措施,随着鸭群的生长,适当调整养殖密度,以防养殖密度过大导致营养摄入不良或通风不畅。

3.1.3 科学调配饲料营养配方,加强饲喂管理,根据鸭群生长情况,应当保障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比例能够满足鸭群的生长需求,保障饲水不间断供应,防止因营养不良导致的抵抗力下降。

3.1.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构建安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养殖区域,饲养员专人管理,禁止串舍,饲养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车辆等均应定期消毒,饲养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发生易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比如病毒性感冒,应主动脱岗治疗,避免传染鸭群。

3.1.5 如果鸭群发生大规模的呼吸道疾病,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性的使用药物,快速抑制疾病的传播,如发病原因不明,可对症采用“复方黄芪多糖散”投喂鸭群,早晚各一次,持续使用5d。

3.1.6 若饲养过程中发现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鸭,应隔离治疗,必要时需要对病鸭所在圈舍进行全方位的清洗、消毒,若必要,可淘汰病鸭。

3.1.7 坚持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鸭群出栏后,对养殖圈舍以及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毒,设置合理的休养期(一般建议休养3个月),降低患病风险。

3.2 治疗

服用高纯黄芪多糖+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的用药组合,有利于鸭呼吸道疾病的康复;对于禁食时间久,存在轻微神经症状的病鸭,可以采用支持疗法,配合葡萄糖、碳酸氢钠等口服,有助于提升治愈率。

4 小结

很多原因可以引发鸭呼吸道疾病,如通风不佳、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自身抵抗力差等,而鸭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鸭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以预防为主,防治该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病鸭鸭群通风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鸭群中的鸵鸟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室内变电站通风散热、降噪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圆仓智能通风系统在冬季通风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