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 830021)
伴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养羊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规模化养殖程度得到了明显地提高,疫病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特别是羔羊交叉感染疾病的概率不断升高,其中羔羊软瘫综合征的发病几率明显增强,要抑制该病发生,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好防治工作。
软瘫综合征主要发病在山羊羔羊身上,较其他羔羊发病率高,此病症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的,一般多发在9月份以后怀孕,第二年2~6月份出生的羔羊身上,尤其是圈舍饲养的母羊所生的羔羊发病率较高,由于冬季温度低,光照不强,导致羊群的活动量小,营养一般跟不上,造成软瘫综合征多发的后果,所以,在冬季做好事先预防是重中之重。
软瘫综合征的发病对象主要是新出生3~15d的羔羊,一般情况下会突然发生病变,发病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稍微高,羔羊的精神不振奋,无精打采,不能够正常吮乳,会有呼吸和心率加快的症状,后期会出现心跳较为迟缓,反映迟钝,黏膜也会出现苍白无血色,时常伴有尖叫声。再进一步会有耳鼻冰冷,四肢无力,偶尔会有前脚跪地或是呈现八字形,两后肢拖地行走,吮乳更加困难,体力不支已经不能够正常行走,与醉酒的形态相似,从而四处乱撞,甚至会导致卧地不起的现象,全身处于瘫痪的状态,腹部会胀满,会有一部分羔羊体内存在一些积液,行走晃动会有响声,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空口咀嚼的现象,眼球的肌肉发生震颤,四肢会痉挛不止,同时偶尔会出现大便干结,或根本不排便,进而会大小便失禁,体温会随着下降至36℃以下,甚至不能测定出体温,最后在昏迷当中死亡,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长,发病较快,病程一般在2~5d不等,要一早发现尽早治疗,防止耽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如救治不及时大多数的羔羊会死亡,避免羔羊的死亡率提高,就要及早进行治疗,揪出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1]。
治疗和预防羔羊瘫软综合征的关键是及时有效性,如在出现此等症状的当天就进行相应有效地治疗,治愈率是相当高的,如果拖延时间过长,就会导致神经枢纽严重紊乱,治疗效果更加不理想,因此,要在母羊怀孕期间就进行疾病预防工作,要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中,这就要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及精心护理,母羊在怀孕期间需要的营养量极为丰富,需要量也达到了顶端,必须满足胎儿及母羊自身所需营养,母羊的腹腔内压较高,胎儿的压迫导致胃肠道的容积变小,蠕动减弱,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所以要在此过程中注意母羊对钙质以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要加强对母羊怀孕后期的运动量,多运动能够增强母羊自身以及胎儿的抵抗力,多晒太阳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母羊产子时要注意做好产房的温度措施,加强对羔羊的保温工作,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5℃,要让羔羊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在产房中提前做好消毒工作,要对产房进行每天一次的消毒作业,利用2~3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接羔工作者要注意将手进行彻底消毒,另外,接羔的物品也要进行一次性消毒,以防人畜相互交叉感染。母羊在产前和羔羊在吃初乳前必须要对乳头进行一系列清洗及消毒工作,同时要尽量减少羔羊吃初乳时候发生疾病感染的情况,羔羊出生后3d内要进行注射,选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1和右旋糖酐铁等药物,最好要加口服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和防治软瘫综合征。此病的治疗方法没有较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多年的经验以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治疗此病的关键是出现症状的当天进行及时治疗,同时,也通过对此病致死的羔羊进行解剖发现,其肺部出现严重水肿以及充血,肺部的尖叶和心叶受损,心肌松弛,胃部食物腐坏并散发酸臭味,肠胃内有凝块和浑浊的液体,胃黏膜脱落,胃壁还有血条,出现严重的坏死,整个消化系统已经完全崩溃。用分离出的病菌做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
综上所述,羔羊的软瘫综合征是较为棘手的疾病,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并不容易,这就要求饲养人员能够抓住重点,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要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寻找到防治办法,冬季是软瘫综合征的多发季节,更要在此季节到来之前事先做好防控,要对成年母羊进行实时检测,特别是对怀孕的母羊要加以照看,避免因母羊在怀孕中因抵抗力低下而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