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贡
(甘肃省会宁县六〇一站 730700)
1962年7月30日在会宁县刘寨乡东河村黑窑洞发生第一例肺鼠疫病例,到8月16日至,于半月的时间内,在刘寨黑窑洞连续发生类似病人26例。8月17日后停止发病。
1963年3~9月由省、市、县防疫站共同组成自然疫源调查队开展以刘寨黑窑洞为中心,在半径5km范围内进行鼠疫疫源性的综合调查及疫源检索,在6~7月先后阿拉善黄鼠、方型黄鼠蚤蒙古亚种、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7株鼠疫菌,证实了该地区内动物间的鼠疫流行次时达到高峰。从而科学证实该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客观存在。
自1963年以来,通过动物疫源检索,在疫源地内先后共发现啮齿类动物24种,隶属5目11科16属24种,阿拉善黄鼠为优势种,占45.85%~95.7%,平均占69.24%。其次是达乌尔鼠兔平均占9.99%,子午沙土鼠占8.17%,灰仓鼠、五趾跳鼠、小家鼠及其他种类共占13.6%。
自1963年疫源判定起,即开始作黄鼠密度调查,以每年黄鼠出蛰(春季)和幼鼠分居(秋季)选不同生境,按0.5%的比例分层抽样调查黄鼠密度,见表1。从表1看1980~2020年黄鼠平均密度显示,平均密度在0.07~2.24只/hm2。1962年人间疫情发生时平均密度为3.26只/hm2比较,处于下降趋势,从1995~2007年黄鼠密度明显升高,2008~2020年开始逐年下降。
经调查会宁蚤、蜱类,隶属2目8科47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占总数的79.52%,阿巴盖新蚤占11.12%,光亮额蚤占2.79%,其余蚤数量较少占0.001%~0.34%,从检菌情况看,从早体内分离到4株鼠疫菌,3株为方形黄鼠蚤,1株为阿巴盖新蚤。
每月梳检50只以上活体黄鼠,用乙醚麻醉后梳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1980~2020年共梳检活体黄鼠97509只,染蚤率65.02%,蚤指数2.03匹/只。经鉴定方形黄鼠蚤为优势种。
每月探黄鼠洞100个,对所获得蚤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1980~2020年共探黄鼠洞64603个,染蚤率10.12%。获平均蚤指数0.21匹/洞。经鉴定方形黄鼠蚤为优势种。
每月剖巢6个,对所获蚤分类鉴定,计算蚤指数和染蚤率。1980~2020年共剖巢1200个,染蚤率76.67%,蚤指数4.07匹/个,经鉴定方形黄鼠蚤为优势种。
常规取被检动物脏器作细菌培养,1980~2020年共动物细菌培养97509只, 经病原学检验均为阴性。
1975年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开展血清学检验后,共累计共累计检验48876份,用反相血凝(RIHA)方法检测血清7188份,检出阳性学清9份。
从监测结果来看,会宁县黄鼠疫源地动物间疫情处于“静息”状态, 黄鼠数量变化趋势明显,80年代黄鼠平均密度为0.5~1.0只/hm2,90年代黄鼠平均密度1.50只/hm2。从2009年开始黄鼠密度逐年下降,平均密度为0.28只/hm2。造成黄鼠数量低的主要原因与黄鼠的最适栖息生境人为开发、自然退化等因素相关。与主要宿主的最适栖息生境人为开发、自然退化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保护鼠密度逐渐回升,鼠疫防治工作不可放松。会宁北部地区干旱严重,植被生长受一定影响,相应影响鼠类生长和繁殖及存活,今后较长时期鼠密度将处于较稳定水平,鼠间疫情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会宁是劳务输出大县,进入活动疫区人员多,远距离的传入鼠疫的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