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权,徐 波
(云南省罗平县罗雄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655800)
非洲猪瘟是通过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引发的一种只在猪类间相互感染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烧、广泛出现内脏器官出血和呼吸功能障碍等,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生会给广大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在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中兽药具有提高生猪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可以根据猪瘟发病机理和疫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治疗,中兽药具有清热解毒、补益正气、凉血止血、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调整的效果。
银翘散方:金银花15g、薄荷6g、连翘15g、竹叶4g、甘草5g、桔梗6g、牛蒡子6g、荆芥穗4g。
黄连解毒散或三黄解毒散:黄连30g、黄柏50g、黄芩60g、栀子45g。
银翘散和黄连解毒散同时使用,其比例为1∶1,连续饲料拌服7~10d。
生石膏30g,桂枝、麻黄、淡豆豉、苦杏仁、黄芩、黄连、黄柏各10g,生甘草、栀子、大枣、生姜各6g,为50kg体重病猪一次用量。
组方;黄芩9g、灶中黄土30g、干地黄9g、阿胶(烊化)9g、炮附子9g、白术9g、甘草9g。
把灶中黄土经过水煎后取汁,再煎其他中药,将阿胶烊化后对病猪灌服,一天1剂。
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适应能力,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期生存,在血液、空气、粪污等污染环境中具有极强的传播感染力。因此,养殖户必须在养殖场内采取全面保洁、消毒措施,保持猪舍整洁。我国科学家在2019年10月18日首次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具体结构,通过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该病毒的稳定性较强[1]。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疫苗进行预防和良好的治疗措施。因此,养殖者采取对猪舍消毒,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重要预防措施。对猪舍消毒前,首先需要搞好猪舍的保洁工作,防止猪舍内大量污垢成为猪瘟病毒的藏匿感染源,无法达到彻底杀菌消毒的目的。另外,所有进入养殖区域场所的物品、人员、车辆,都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毒通过携带进入养殖区域。使用去污剂、苯及苯酚10%、次氯酸、戊二醛等药物进行消毒效果较好。对木质结构、水泥地面、车辆等物体进行消毒时还可以使用酚化物、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对人员可以使用酒精、碘化物等方式消毒。通过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还具有怕高温的特点,所以还可以通过蒸煮的方式进行消毒,对于一些不能主动消毒的设备可通过太阳爆晒进行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养殖场必须采取封闭管理的养殖模式,特别是对养殖区域内生物进行安全隔离,强化封闭养殖的整体理想效果。为了确保通过卫生消毒的方式发挥作用,需要养殖户及时清理猪舍中的粪尿,对病死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各种高效杀毒药物对养殖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每周进行2~3次的严格消毒,同时尽量减少车辆、人员在养殖场内进出流动。结合当地非洲猪瘟的具体状况,尽量做到减少或暂停生猪的调出调进流动现象。为了确保养殖场生猪安全,尽量减少出现猪瘟疫病,严格禁止在疫病暴发区域进行生猪交易,对引进的种猪、猪苗必须在养殖场内隔离饲养,通过必要的时间来观察、检查,在确认没有携带、感染病毒后进行正常饲养[2]。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隔离,确保养殖场内生猪健康生长,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猪肉产品,从而确保减少养殖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农业农村部已经发出公告,禁止在生猪养殖中利用厨余垃圾。原因是厨余垃圾中有可能产生大量病原体,需要对厨余垃圾及器具高温杀毒30min以上,才能保证彻底消灭泔水中的各种病毒,在一般条件下很难做到。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减少生猪疾病发生,保障人民安全食用猪肉,严禁利用泔水进行生猪饲养。研究证实,泔水中容易产生大量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葡萄牙在2007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就是使用航班或轮船产生的泔水喂养生猪导致疫情暴发。另外,对生猪屠宰产生的猪血、淋巴及碎肉必须通过充分热处理后才能用以喂养。
在预防非洲猪瘟过程中,对生猪各种疫病的防控需要特别重视。在养殖工作中积极防治生猪疾病就是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方法。生猪养殖场在预防非洲猪瘟的同时,积极搞好高致病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生猪疫病接种免疫工作。条件较完善的养殖场还要对生猪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免疫标准的效果。没有达到免疫效果的,还需要再次进行接种免疫,确保生猪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