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继业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466700)
就目前来看,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疫病一般为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瘟、流行性腹泻、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等,如果未能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手段,很可能导致疫病的蔓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猪养殖。所以,相关人员必须适时采取兼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综合防控措施,抓好对疫病的及时防治和有效控制,具体的防控对策如下:
要想抓好对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控,便一定要恪守“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逐一贯彻好各项预防事宜,首先圈舍必须保持洁净和干燥,如果圈舍过于杂乱,比如太过闭塞、环境湿冷、卫生脏乱等,便很容易滋生各种病菌。为此,必须及时安排相关人员清理圈舍,对于养殖中产生的垃圾,诸如粪便、食物残渣等一定要及时清理,以防范病菌的滋生;生猪日常饮水问题也要做好严格管理,除了要确保饮用水的卫生,每日还要定时检查饮水槽,一旦出现损坏、堵塞等问题时务必要立即处理,确保生猪喝上新鲜洁净的水;确保圈舍环境的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病毒存活的几率更低,比如说若是圈舍地面有污水,必须及时清理干净,以免由于空气潮湿而导致各种病菌的滋生;同时还要确保圈舍的通风和防寒,每日定时通风,确保圈舍内的空气流通,在冬季还要妥善协调好通风和防寒的关系,在防寒的基础上做好通风工作[1]。
引种是生猪养殖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关乎生猪免疫力和抗病性的重要因素,为此,猪场必须认真抓好引种事宜:一是猪场需依循“自繁自养”原则,引入那些已经经过隔离检疫的健康种猪,在给引入的种猪接种完免疫疫苗后方可以将其同猪场其他生猪一同混养;二是依循“全进全出”原则,也就是要把圈舍内的所有生猪一一转移出圈之后,对圈舍充分消毒杀菌,然后才能转进下一批次的生猪,此举是为了避免不同批次的猪群出现交叉感染问题;三是每年定期对猪群特别是公猪进行抗体检测,如果在生猪体内检测出阳性病毒,必须立即将其淘汰,以规避疫病的群体性感染亦或将病毒遗传至后代,引发恶性病毒循环。
猪场疫病的蔓延同消杀工作不充分、不细致有很大关联性,为此,猪场必须强化对日常消杀工作的重视,拟定严谨细致、全面可行的消毒方案,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严格展开消杀。每星期对圈舍内外施以2次全面消毒,在正式消毒之前先要清扫圈舍,消毒液一定要现配现用,同时注意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在病毒性疫病多发期更要加大消毒频率[2]。实行封闭化养殖,出入养殖区域的人员及车辆皆要做好消毒处理,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出入,对养殖场内部不同的养殖区域做好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养殖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也要认真消毒,以防其将病菌带入生产区,引发疫病问题。
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是有效防范主要病毒性疫病的重要途径,猪场方面需设置一整套合理可行的免疫程序,基于往年本地病毒性疫病的流行特征和蔓延情况,有侧重性地拟定同本猪场养殖实际相符合的免疫方案。及时给生猪接种各种防范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在疫苗的选取上,要精心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让生猪可以接种安全性更高的疫苗。同时,对于已经接种过疫苗的生猪也应有意识地做好后期检测,当发现存在免疫能力下降亦或疫苗失效等问题时,要适时进行二次免疫,以防止存在猪场免疫空白区亦或由于免疫方案不合理而引发的免疫失效问题。此外,养殖人员还需注意同当地兽医站保持好沟通,协同开展各项免疫工作,以此增强生猪的抗病性,规避不必要的养殖损失。
病死猪在清理不当的状况下,有很大概率会致使相关疫病的继续传播,在病猪死亡后,猪场必须严格按规定流程推进清理事宜,具体如下:首先,将全部死猪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性的火化清理,这项工作要依托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以避免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其次,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感染病毒性疫病的病猪后,相关人员务必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隔离、转移、查验、诊断工作,严禁将病猪同其余生猪混养,尽可能地将传染源及时控制好,也为后续疫病的研究做足准备。
综上所述,病毒性疫病的综合防控势在必行,广大猪场养殖人员必须立足于猪场养殖实际,采取各种综合防控措施致力于各类病毒性疫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