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贝贝 孙芳(山东省青岛市市级公园管理服务中心)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家禽养殖中的一个限制因素。IBDV导致的免疫抑制可造成免疫接种失败和鸡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例如,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的鸡体内连续传代时,其毒力会增强。高致病力的IBDV在鸡群中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除生物安全外,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重要措施。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制成的疫苗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但仍有新毒株的出现。新出现的毒株可逃离疫苗诱导的免疫,并可能在基因组中参与重组。因此,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现状和采取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关键。
1.鸡胚接种。取病死鸡法氏囊、脾或肾等组织器官,按常规方法配制病料悬液,经过离心、沉淀后添加双抗,取上清液接种到9~11日龄鸡胚,经过3~5天培养,鸡胚死亡,剖检可见胚体和绒毛尿囊膜出现病变。
2.易感鸡接种。选取4只同日龄健康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接种病料悬液,每只0.8毫升,可采取3种接种途径,分别为口服、滴眼、滴鼻;后者接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鸡分开饲养,但饲养条件相同,经过2天饲养,试验组鸡出现采食减少,排出黄色或者血色的水样粪便,经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出血,与自然感染死亡病鸡的变化相同,而对照组鸡一切正常。
1.新一代疫苗佐剂。由于疫苗,特别是非复制结构即亚单位疫苗和D N A疫苗可提供部分保护,开发新的疫苗佐剂可有助于提高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证明,与仅表达VP2/4/3和IL-18的DNA疫苗相比,用VP2/4/3和IL-18共同表达的DNA疫苗对鸡的免疫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将IL-2与VP2基因一同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所表达的产物免疫增强作用显著。
如Negash等人所示,佐剂的使用可能会改变疫苗效力,应用不同的佐剂可提高疫苗的效力。猪乳铁蛋白,98HSP,鸡β-防御素-1等已进行了试验测试,合成的PAMP模拟物或CpG寡脱氧核苷酸结合可形成不同的疫苗。编码hsp 70 C末端结构域的结核分枝杆菌DNA疫苗与不含HSP的VP2 DNA疫苗相比,VP2基因与全长VP2基因融合的DNA疫苗可诱导更高的抗体水平。
2.黏膜疫苗注射。通过特定的免疫部位,例如抗原递增细胞,来优化候选疫苗。微粒(MP)和纳米粒子传递系统,特别是由可降解的聚合物(如聚乳酸-)制成的系统。乙醇酸(PLGA)和壳聚糖已用于家禽疫苗的黏膜传递,具有防止黏膜酶降解疫苗和控制抗原缓慢释放的优点。将IBDV DNA疫苗与不同PLGAMPS吸附的鸡IL-2或CpG寡核苷酸质粒结合在一起,对鸡的黏膜免疫可产生明显的T细胞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
3.反向遗传学和疫苗学。在IBDV控制策略中,引入针对循环IBDV重组亚群的疫苗可能是必要的。通过反向遗传系统,可用于IBDV的特性鉴定和疫苗的研制。
预防IBDV仍然是家禽养殖的重点。此外,新出现的IBDV毒株的鉴定,是研制新疫苗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使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来了解IBDV的流行病学,可预测某些毒株在不同地域的分布。
宿主体内感染决定了病原体向新宿主传播和在种群中传播的能力。因此,进一步了解IBDV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天然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为IBDV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近年来,IBDV亚单位疫苗和重组载体疫苗已获得了批准,克服了经典疫苗的一些问题。IBDV的DNA疫苗还未研制成功,主要原因是疫苗的保护作用较差,尤其是在黏膜接种后。通过测试新佐剂来刺激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可改进新型疫苗接种效力。除传统佐剂外,其他改善疫苗诱导免疫的创新方法,包括代谢途径抑制剂、炎症水平调节剂、针对检查点抑制剂的单克隆抗体、载体疫苗等均在抑制经典减毒疫苗毒株的毒力返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