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生辉,王书朋,王玉杰,赵 悦,张耀鹏
(1.东光县职教中心 061600;2.吴桥县农业农村局 061800)
蛋鸡敏感易惊群,环境条件和日常工作程序的变化都会对鸡的生产和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持蛋鸡健康、高产和稳产,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来谈谈蛋鸡产蛋期如何进行管理。
产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3℃~25℃,最佳温度范围是18℃~23℃。在较高环境温度下(约在24℃以上),其产蛋重就开始降低。27℃时鸡的产蛋量、蛋重下降,而且蛋壳质量迅速降低,同时鸡的死亡率增加;达37.5℃时产蛋量急剧下降;温度升高,则蛋重下降的同时采食量也会下降。相对来讲蛋鸡比较耐寒,但在低温时采食量会增加,舍温低于13℃时,会使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降低,一般在5℃~10℃时采食量最高。
产蛋鸡环境的适宜湿度是60%~65%,但在40%~72%的范围内,只要湿度不偏高或偏低,对鸡只无大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鸡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生产水平下降,且易使病原微生物繁殖,导致鸡群发病。低温高湿环境,鸡体热量损失较多,加剧了低温对鸡体的刺激,用于维持所需要的饲料消耗也会增加。舍内湿度低于40%,鸡羽毛凌乱,皮肤干燥,空气中尘埃飞扬,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舍内湿度高于72%,鸡羽毛黏连,关节炎病也会增加。
保持鸡舍内空气的新鲜是保证蛋鸡的正常发育和产蛋率稳定的必要条件。鸡舍内有害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容易造成鸡舍内空气污浊,影响蛋鸡生产。因此,鸡舍内应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污浊空气,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和空气中尘埃的含量,同时有利于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改善鸡舍环境状况。密闭式鸡舍靠开关风机,开放式鸡舍靠窗户的开关来调节舍内通风量。如果鸡舍内氨气浓度太高会对鸡的黏膜产生刺激和毒害作用,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氨气的浓度应以人们进入鸡舍内感觉不到刺鼻刺眼即可。
合理的光照能促使母鸡适时开产,并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产蛋鸡的光照原则是产蛋阶段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光照强度不可减弱,不管采用何种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要随意变动,要保证舍内照度均匀。光照时间的增加一般采用渐增式,从20周龄开始,每周延长光照0.5~1h,使产蛋期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至16~16.5h,最后稳定在这一水平上,直到产蛋结束。一般产蛋鸡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0Lx左右。
目前蛋鸡饲养方式大部分都是笼养,一般情况是轻型蛋鸡21~70周龄26只/m2,中型蛋鸡21~70周龄20只/m2。
观察鸡群的目的是为了解鸡群的健康、采食状况和生产情况。尤其是在早晨开灯后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如果发现精神萎靡不振、羽毛凌乱不整、冠趾干瘪、粪便发黄发绿(稀白或带血),说明已经发病,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或治疗或淘汰。夜间关灯后要仔细听鸡的动静,有无呼吸异常声音,当发现有咳嗽、打呼噜、甩鼻和打喷嚏者,要及时挑出进行治疗,防止扩大蔓延和感染。
产蛋鸡特别敏感和胆小,富于神经质,往往因为突然的声响、晃动的灯影和陌生人的进入而引起惊群,造成产蛋率下降和产软壳蛋,甚至乱撞引起内脏出血和死亡。因此,对于蛋鸡的管理应有一个稳定的制度和程序,包括灯光的开关,供水、供料、清洁卫生等都应按规定程序准时进行,不要随意变动。
对产蛋鸡来说,某种程度上水比饲料还重要。生产中,如果产蛋鸡停水1d,则产蛋率下降20%,需要2~3周的恢复时间。由此看出,缺水比缺料对鸡的影响更大。所以生产中必须注意饮水的供应。
对鸡舍内外要定时清扫,保持清洁卫生。饮水器、料槽和其他饲喂设备要经常洗刷,定期消毒,饲养人员出入鸡舍要更换衣帽和鞋。
生产记录能反映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况,通过它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修正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水平。所以每天都要对鸡的死亡数、产蛋量、蛋重、破蛋、耗料、饮水、舍温等情况进行记录。
饲料成本占养鸡成本的70%~80%,节约饲料防止浪费对降低养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意义很大。据统计,养鸡饲料浪费量约占全年消耗量的3%~8%。
总之,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管理,为蛋鸡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警惕传染病的暴发,保证蛋鸡高产、稳产,减少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