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世耐(安徽省萧县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安徽省萧县养羊历史达数千年之久,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精心培育,萧县生产的白山羊已成为黄淮山羊的重要品系,成羊体重达37千克左右,屠宰率45%。萧县位于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4省交界处,是全国山羊饲养较为集中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全国肉用山羊的主要集散地。
据统计,2020年年底萧县存栏山羊达到56.75万只、年内出栏山羊89.76万只,羊肉产量达1.7万吨,山羊产值达6.15亿元、利润达1.96亿元,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
1.养殖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当前,萧县的山羊养殖比较分散,且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羔羊死亡率高、养殖效益低,其小规模养殖无法满足大市场的需求,对市场的风险评估和抵御能力差。
2.饲养管理保障体系需要加强。白山羊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饲养数量的问题,还需要加强相应的配套产业体系,包括白山羊的繁育体系、白山羊的饲养管理保障体系。现存的养殖方式不能够有效保障萧县白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产业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当前,萧山肉饲草料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牧草栽培利用不足,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比较缺乏,饲喂比例不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还没形成规模;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能力不强,秸秆青贮、氨化、黄贮、微贮等先进的秸秆处理技术推广力度有待提高。
萧县肉羊产业化起步晚、规模小、链条短,生产经营粗放落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4.品牌培育力度有待加强。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品牌打造还处在起步阶段,影响力不大;品牌文化发展战略有待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不足。
1.山羊产业优势突出。萧县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主属黄淮海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4.3℃,年降雨860毫米,年无霜期210天,年日照时数2408.5小时,适宜农牧业生产。
萧县经济地理位置处在华北优质玉米带、淮海经济协作区腹地,是国家重点肉类生产县,萧县又处于全球三大优势板皮生产基地之一的徐淮地区腹地,在农业农村部规划的优质肉羊优势产区内,山羊养殖优势明显。
2.饲草料资源丰富。萧县种植小麦120万亩,种植玉米86万亩,大豆22万亩,山芋4万亩,花生5.2万亩,可提供农作物秸秆83万吨,可提供精饲料53万吨。另外,萧县境内有荒山残丘面积413平方千米,山地30万亩,30万亩果园的间隙地可用来种植优质牧草,其饲料、饲草资源丰富,畜牧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3.国内羊肉需求前景较好。据了解,1995年到2013年,我国牛肉增长率位于前列,猪肉增长率位于末位,随后分别为山羊肉、绵羊肉和鸡肉。羊肉因低胆固醇、低脂肪、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欢迎,成为替代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的最佳选择。可以看出,国内羊肉市场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并且萧县的羊肉生产成本对比鸡肉和猪肉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
1.引导养殖场户饲养理念,推广规模化养殖。规模化有利于有限资源的整合,解决分散养殖中存在的高成本问题,能够有效增强肉羊出售的竞争力,实现肉羊饲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
2.强化大户带动影响,实现共同发展。鉴于萧县的白山羊饲养以散养户为主,所以需要发展一些养殖大户(养殖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快速发展白山羊的饲养生产工作。也可以养殖大户(养殖场)为中心实现“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经销商+养殖加工企业(户)”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实现萧县白山羊生产产业快速、安全的发展。
3.因地适宜,实现科学合理的布局。考虑萧县东部是山区,西部是平原的地理位置,并结合萧县实施的青储项目、秸秆利用、重点粮食产区等生产特点,利用萧县在家留守劳动力的发布情况,要合理规划萧县白山羊饲养生产区域。
4.加强科技推广,提供生产水平。结合萧县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入户指导、动物检疫、动物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提高养殖场户的饲养水平。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先进的防疫手段以及科学的繁育技术确保萧县白山羊产业能够健康、安全、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