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2021-03-28 11:39徐宗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徐宗媛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阴道分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胎儿和产妇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大多数产妇经阴道分娩后,常伴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等症状,既增加产妇心理压力,降低生活质量,又影响产妇正常生理功能[1]。数据显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盆腔组织器官易产生退行性病变。因产妇妊娠、生产过程中,导致盆底肌肉、肌腱盆结构和筋膜产生可逆性损伤。有研究[2]证实,产后及时采取盆底功能训练有助于盆底肌张力快速恢复,降低疾病风险,改善预后[3]。既往临床上针对产妇产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但整体疗效较差,无法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不利于产妇预后[4]。目前,临床常见的盆底康复训练有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不同康复训练措施其疗效有所差异。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本院收治的72例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训练,对比并分析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阴道分娩的72例产妇,纳入标准:①知晓情况,自愿签署同意书。②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③无盆腔脱垂史。排除标准:①伴有妊娠期合并症。②引产、早产。③伴有癫痫或者哮喘疾病。入院后通过数字盲选法,将全部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6例);另一组为观察组(n=36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8.36±2.05)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0周;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8.41±2.11)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1周。对比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康复护理,告知产妇盆底康复方法、重要性,提高产妇积极性,要求产妇保持身心放松,积极配合锻炼,合理控制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观察组则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包括:①盆底康复训练,告知产妇盆底肌功能、结构和康复锻炼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所需注意事项。采取仰卧位姿势,双腿保持弯曲,先缩肛3~5 s,再放松肛门5~10 s,1组时间为15~30 min,每日2~3组。同时,告知产妇收缩阴道、肛部肌群链,每日4次,1次时间大约10 min。②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选取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排空膀胱,采取平卧位姿势,双腿弯曲,电极片贴于髂前上棘皮肤,先将探头放于产妇阴道内,频率控制在8~33 Hz,脉宽为320~740 μs,若产妇伴有盆底肌肉收缩感觉,且无疼痛感最佳。其次是以生物反馈压力波形为依据,进行盆底肌训练,根据不同情况频率参数不同,Ⅰ类肌纤维,频率为30 Hz,而脉宽则为500 μs左右,若Ⅰ类肌纤维力满足三级以上,则调整为Ⅱ类肌纤维训练,频率为50 Hz。脉宽则为250 μs。1次时间为10~20 min,1周2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后期测试产妇盆底肌力,若取得满意疗效,可调整频率或者脉宽,并根据情况增加治疗次数。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盆底功能指标,包含:盆底平均肌力、盆底收缩压或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采用盆底治疗仪对产妇盆底收缩压或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进行检测。②对比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包括: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③比较两组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使用问卷调查,总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等于满意度与基本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后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对比 对照组盆底平均肌力为(3.71±0.48)级、盆底收缩压为(4.08±0.48)kPa、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为(4.41±0.39)s;观察组盆底平均肌力为(4.61±0.59)级、盆底收缩压为(4.62±0.51)kPa、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为(5.19±0.51)s。可见,观察组盆地平均肌力、盆地收缩压以及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7.198、4.690、7.390,P<0.05)。

2.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对比 对照组37例产妇,5例(13.51%)盆腔痛、5例(13.51%)脏器脱垂及盆腔膨出、6例(16.22%)压力性尿失禁;观察组1例(2.7%)盆腔痛、1例(2.7%)脏器脱垂及盆腔膨出、1例(2.7%)压力性尿失禁。可见,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845、7.845、10.671,P<0.05)。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7例产妇,20例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59%(35/36);对照组37例产妇,15例满意、14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2.94%(27/36)。可见,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17.233,P<0.05)。

3 讨论

阴道分娩属于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产妇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神经、肌肉以及韧带过度牵拉,使盆底结构、功能受损,最终导致阴道松弛或者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引起盆底功能障碍[7]。并且,妊娠期受胎儿体质量、羊水等因素影响,也会增加盆底肌肉负担,导致肌纤维长时间保持收缩状态下,从而降低收缩储备能力。此外,在分娩时,胎儿下降、宫颈扩张使肛提肌受损,闭孔内肌、盆底肌肉受损,且分娩时未保护好会阴,会阴浅肌层、会阴深横肌严重受损,也会影响盆底肌功能,增加盆底功能障碍风险,影响产妇身体健康[8-9]。临床资料显示,胎儿吸引助产、巨大儿或者第二产程时间延长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风险率为正常分娩产妇的4~11倍。因此,对产妇产后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康复锻炼能够预防盆底功能障碍,使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产妇预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10]。

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能改善盆底功能,防止盆底障碍,又能促进产妇正常功能恢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11]。盆底肌锻炼主要是根据产妇情况,通过提肛肌锻炼,指导产妇进行收缩肛门和放松肛门的运动,对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既能提高产妇控尿能力,又能减少疼痛,改善产后预后[12]。但由于大多数产妇产后负面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之对盆底肌锻炼知识缺乏了解,导致锻炼积极性较差。通过盆底肌锻炼,提前告知产妇盆底肌结构、方法、康复锻炼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导产妇加强运动,改善负面情绪,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休息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激发产妇康复积极性[13]。盆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产生电刺激作用,电刺激利用特定电流参数对盆腔组织器官、神经纤维直接起刺激作用,使神经肌肉产生兴奋性,从而提高收缩力,但长期电刺激后,也会使盆底横纹肌内抗疲劳纤维数量明显增加。电刺激利用盆底肌肌肉以及神经发生刺激作用后引起的传导性神经冲动,还能促进交感通路兴奋,对副交感通路则起到抑制作用,阻止逼尿肌收缩[14]。而生物反馈法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器官功能的恢复,先采用测压计对产妇尿道、阴道以及直肠肌电情况进行测量,再利用不同频率、能量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训练,受损后盆底神经肌肉在刺激作用下能够提高肌肉强度与弹性,使盆底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放置在产妇腹部以及阴道内电极施加各种强度电流,以便加强盆底肌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盆底康复护理,观察组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及时采取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综上所述,针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取盆底康复训练,疗效满意,不仅能促进盆底肌力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还能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予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