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血常规检查为一类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操作最为频繁的一个项目。良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能够帮助临床医师针对于各类疾病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依据。在此其中包含有效检查受试者是否存在感染、贫血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不良症状[1]。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患者疾病病情,包括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红细胞计数等。现如今,临床常用的收集血液方式包含末梢血以及静脉血[2]。不同位置所收集的血液情况截然不同,其所出具的最终血常规检验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全面分析不同采取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16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16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按照抽签法完成分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34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为(63.12±3.65)岁。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为(62.38±1.65)岁。经对比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1.2 方法 为了确保收集血液样本的精准度,所有受试者均指派相同的医护人员开展采血工作。并且重复采取步骤两次取平均值。本试验利用南京普拉公司所生产的XFA61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设备,对受试者的血常规水平进行全面检查。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末梢血采血。择取受试者的中指末梢进行采血。将中指指腹加以按摩,当处于充血状态时,将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球对中指指腹消毒后,利用三菱针迅速刺破受试者的中指指腹,挤压之后,完成血液收集。观察组受试者接受静脉采血。择取受试者肘部静脉进行采血[3]。利用真空法完成采血。首先利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球对采血位置加以消毒。然后将针头一侧立即刺入受试者的肘静脉中,另一端连接好真空采血管。经过压力差所产生的原理,静脉血会迅速流入真空采血管内。等到收集完毕后,移除针头。使用经无菌处理的棉球,压迫受试者的出血点,时间为3~5 min,完成止血。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检查情况,具体的检查项目包含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使用SPSS22统计学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分别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的RBC、PLT、HCT、WBC以及Hb更为精准,P<0.05;两组受试者的MCHC、MCH以及MCV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的PTL为(225.36±7.69)×109/L,HCT为(0.46±0.03),WBC为(5.72±0.22)×109/L,Hb为(125.63±12.25)g/L,MCHC为(309.63±22.63)g/L,MCH为(25.36±3.96)pg,MCV为(85.63±5.29),RBC为(3.77±0.05)×1012/L。对照组的PTL为(212.25±5.26)×109/L,HCT为(0.38±0.06),WBC为(6.44±0.33)×109/L,Hb为(103.36±5.26)g/L,MCHC为(309.63±22.25)g/L,MCH为(25.36±4.48)pg,MCV为(85.26±8.62),RBC为(3.67±0.05)×1012/L。
众所周知,血常规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检验方法,也是诊断各类疾病的常见辅助性方法[4]。血常规检查结果,能够全面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开展疾病诊断。如查看受试者是否存在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贫血等不良症状。现如今,临床经常使用的采血方式包含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利用何种采血方式完成血液样本收集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在开展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由于收集血液方式不同,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既往的采血方式为末梢血收集,在采血时出血速率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经过收集末梢血液完成检验,出血速率较为缓慢。所使用的采血时间也较长,因此会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数目造成一定的影响,温度也会影响末梢血的精准度,若温度较低会出现溶血的不良现象,所测得的血常规最终结果往往比实际值要小[5-6]。另外,利用末梢血进行采血,由于采取点位置特殊,使血液循环水平较差,出血量少,因此较难采集到充沛的血量[7]。基于此,若利用按压法加速血液排出,会引起血小板凝集速率过快,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8-10]。所以,静脉采血法已然成为了当前最为常用的采血模式。在对病患开展血液样本收集完毕以后,医护人员应当将所收集好的血液样本放入到与之相应的血液分析设备之中,利用这种方式全面明确患者当前血液状况。当受试者各类血液指标得到全面明确后,医师可以依照有关指标判定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症,与此同时,予以相关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确定以及临床治疗指导工作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献证实[11-12]:末梢血的稳定性较差。相较于静脉血来讲,其所得到的值更低,进而引起在采血过程中相关因素均会对最终的取血结果造成影响,对最终血液检验的精准性造成干扰。静脉血液收集方案针对于临床血常规检测来讲,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结果。有文献报道,建议收集患者的动脉血开展血常规检查[13]。但从临床可操作性方面来看,收集静脉血明显比收集动脉血更为便捷,因此在开展实际采血过程中尽可能收集静脉血予以检验更为安全可靠。本次试验调查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的RBC、PLT、HCT、WBC以及Hb更为精准,P<0.05;两组受试者的MCHC、MCH以及MCV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次试验内,证实了对于受试者实施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更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①人体的静脉血程度明显比末梢血要多,可以防止外界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②开展静脉血采血时,不需要重复性穿刺采血[14-15]。③在实施静脉血采血时,通常选择肘静脉。因该位置血液循环性更好,成分也更为稳定,有助于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精准度。
由此能够看出,在对受试者开展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静脉采血法有助于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