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蕾
◆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大庄畜牧兽医工作站
炭疽病又叫炭疽热,中医称“疔”或“疔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本病虽是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基本排除疫情蔓延扩散的可能性,但也要注意防控。
本病的病原炭疽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属,长3~8μm,宽1~1.5μm,无鞭毛。在易感动物体外,干燥的土壤、皮毛、骨粉中12~42℃的条件下能形成芽孢。易感动物吃了带有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牧草,炭疽芽孢就会在它们的体内复活并产生毒素,就可使这些动物发病。由于炭疽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毒性大,且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炭疽芽孢杆菌被列为一种生物恐怖细菌。
炭疽芽孢杆菌对外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可存活数十年,煮沸10 min或干热140℃条件下3 h 才可将芽孢杀死。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常用消毒剂如20%漂白粉、0.5%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环氧乙烷等均有效。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类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牛、羊、马、驴、骡等食草动物易感,且死亡率高;骆驼、鹿、猪也易感,但发生较少;犬、猫抵抗力较强;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该病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途径感染。从疫区输入畜产品,也易引起该病的发生。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人感染炭疽杆菌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常见的是兽医、农牧民、饲养员、屠宰工人,肉制品、皮毛加工、销售人员等,因皮肤直接接触到了患病动物及其皮毛、粪便,或者被带有炭疽杆菌的昆虫叮咬而得病。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被污染的肉食、皮毛、骨粉等可引起皮肤炭疽;进食带菌的肉类可引起口咽和胃肠炭疽;吸入带有炭疽杆菌的尘埃可引起肺炭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炭疽病属乙类传染病,但人炭疽病中的肺炭疽必须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一个地方一旦发生过炭疽或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环境,此地将成为持久性炭疽疫源地,尤其是野生动物和野外山林中,当遇洪水泛滥,雨水冲刷土壤,或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易感动物吃了带有炭疽芽孢的草根,或私自宰杀患有炭疽病的动物、乱扔尸体等,再次发生炭疽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人炭疽病发生,我国西部畜牧业发达地区,如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几乎每年都有人炭疽病例发生,但东南沿海地区少见。全年均可发生,但吸血昆虫活跃的6-9 月份常见多发。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3~7 d,最短的1 d,最长的可达20 d。动物炭疽病的临床特点是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呈酱油色且不易凝固,尸僵不全,腹部膨胀。
牛炭疽在临床上常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偶尔在脖子、胸和腰上有炭疽肿块;急性病例呼吸困难,常在24~36 h 内突然倒地死亡;亚急性病例2~5 d 内死亡,病死牛尸体七窍出血,尸体绵软,腹胀;有的病例临床表现和黄牛猝死症极其相似,但这是危险性相差极大的两个病,要注意鉴别。羊炭疽多数表现急性发作,病初兴奋不安、脉搏加快、呼吸困难,而后突然倒地死亡,病程稍慢的也就几个小时。马炭疽会形成炭疽肿块,一般24~36 h 死亡,有个别病例可在3~8 d后死亡。猪很少发生炭疽病,即便发生也多是慢性型,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在确诊前如果不慎进行了实验室剖检,用显微镜检测宰后猪的颈部淋巴结,就容易造成污染,威胁很大。
人感染炭疽不论性别和年龄,男女老少都易发生,潜伏期1-5 d,短则几个小时。人感染炭疽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一般人直接接触动物的机会较少,感染本病几率很低;且人与人之间不发生交互传染。人炭疽病有三种类型。
3.2.1 皮肤型
皮肤型是是人炭疽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95%~98%以上的炭疽病都是皮肤型炭疽,死亡率低。皮肤型炭疽病明显的临床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炭疽肿块,常出现在脸、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的皮肤上。病初,出现红斑、疹子、有黄水的水疱,周围肿胀,3-4 d 后中心溃烂,周围可能会出现成群的小水疱,形成黑色焦痂,炭样,周围皮肤发红,局部肿胀,疼痛不明显,同时会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多数病例都在一个位置发生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2.2 口咽和胃肠型
如果食入了没有完全煮熟的含有炭疽芽孢杆菌的动物肉或有关的食品,喝了受污染的水或牛奶,炭疽芽孢杆菌就会经口感染,引起口咽和胃肠型炭疽。咽部炭疽的临床症状是脖子附近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胃肠道感染炭疽时,腹胀、腹痛、腹泻,排血样或水样便,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血丝及胆汁。有时可影响消化道以外的系统,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
3.2.3 肺型
人处在含有炭疽芽孢杆菌的环境中,如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带有炭疽芽孢杆菌的飞沫或粉尘,可引起肺型炭疽。通常在吸入后2~5 d 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低热、疲劳等,2~3 d 后,高烧不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并咳出带有血丝的黏液。透视检查,见胸腔积液。肺型炭疽死亡率极高, 几乎能达到80%~100%。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可做出疑似诊断。确诊须进行病原学检查,且必须由专业人员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炭疽病动物的尸体剖检、采样,以免扩大污染范围。
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对死于炭疽或疑似炭疽的动物尸体进行解剖。
必须采样时,需征得当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同意,并在实施严格的人员防护和其它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方可采样,严密封装后送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检验。
按照《动物炭疽诊断技术》(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NY/T 561-2015)执行。
病料采集完成后,应按规定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病害肉尸焚烧、掩埋,杜绝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
动物炭疽疫情的处置,均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和当地政府应急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5.1.1 疫情报告
发现本病或疑似本病的动物,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5.1.2 隔离
对炭疽病例或疑似炭疽病例,立即隔离,并限制其移动,任何人不得私自买卖、运输、宰杀和食用,否则不仅会使人畜得病,还会触犯刑律。
5.1.3 封锁与无害化处理
确诊为炭疽疫情后,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管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实施严密的封锁。喂养动物剩余的饲料、垫料,使用过的木制用具等污染物应烧毁,铁制用具用火焰消毒。对病死动物及其皮毛、骨、排泄物,使用过的工具、衣物等,要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包括水、土壤、所有物体表面)、圈舍、房屋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被污染的土壤,铲除15~20 cm,并与20%漂白粉溶液混合后深埋。圈舍及环境用20% 漂白粉液或10%氢氧化钠溶液喷洒3 次,每次间隔1 h。
5.1.4 紧急免疫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所有易感动物,包括牛、羊、马、骡等要进行疫苗紧急免疫;3 年内发生过炭疽的地区,每年都要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我国现有的兽用炭疽疫苗主要是Ⅱ号炭疽芽孢疫苗和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其中,Ⅱ号炭疽芽孢疫苗采用皮内注射山羊每只0.2 mL,其他动物每头(只)0.2 mL 或皮下注射1.0 mL;免疫期,山羊6 个月,其他动物12 个月。无荚膜炭疽芽孢疫苗采用皮下注射,1 岁以上牛、马,每头(匹)1.0 mL,1 岁以下牛、马每头(匹)0.5 mL,猪、绵羊每头(只)0.5 mL,免疫期12 个月。
5.1.5 疫情监测
对疫区、受威胁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疫情监测并及时汇总,由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上报。发现病原学阳性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的有关规定立即报告和处理。
监测中,如果发现因未使用农业农村部批准的炭疽疫苗而造成血清学阳性畜群的,一律按发生炭疽疫情处置。
接触炭疽动物的人员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都属易感人群,要加强个人防护,确保个人安全。炭疽虽然很严重,但可防可控可治。
参与疫情扑灭及疫区相关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胶靴,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离开污染区时,将个人一次性防护用品统一彻底销毁。
人炭疽可用疫苗预防。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炭疽杆菌减毒活疫苗A16R,皮下划痕接种。但由于疫苗副作用大,接种方式特殊,需要专业人员精心操作,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一般不可轻易接种。此外,必须在停药后才能接种疫苗,否则会降低疫苗保护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