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莉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当今,人们对不同肉食的需求越来越大,肉类食品已经成为人们经常食用的食材。在众多肉食中,羊肉的营养较为丰富。但是肉类食品在流入市场后存在质量不达标的现象[1]。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羊屠宰的检疫技术与处理,加强监督,做好防疫工作,确保羊肉质量合格。
在动物养殖及屠宰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传染性疾病,如果防治不当,就会传染给人,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羊的传染病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急性传染病,发生率较高,患有此种传染病后,羊会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站不稳,全身痉挛,血凝不全等症状,数小时后羊会死亡。
在对羊进行屠宰前,羊屠宰检疫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确保羊肉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一旦出现患有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动物在死亡后,必须及时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避免疫病扩散,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2]。然而,部分养殖户出于不同的原因,对这一规定视而不见,甚至逃避、拒绝对羊进行相关检疫工作,这就导致患病羊肉流入市场,给人们带来危害。除此之外,部分屠宰设备不完善、不健全,使检疫技术缺少全面性,当活羊进入检疫场内,不能严格按照标准与规定对羊进行检疫,将疾病带入屠宰车间,降低羊的屠宰质量与效率,不断增加新问题与新情况。
羊屠宰之后的检验技术同样非常关键,屠宰后需要进行严格、认真且详细的检验。在屠宰前要经检疫符合合格标准才能开始屠宰,在屠宰工作完成后需要检测工作人员再次对羊进行检验,例如对羊的头部、酮体、内脏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检验。但是,由于较多屠宰厂的检测设施与技术达不到应有的屠宰标准,检验设施不完善,检验技术相对较低,检疫人员在工作中会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增加检疫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量,也不能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羊进行详细的检疫,导致羊肉在进入市场时,携带较多的寄生虫与病原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羊的屠宰检验技术有较为严格且规范的流程与执行标准。但是,针对羊在屠宰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却缺少相应的规范制度,且相关规定不够健全、完善,使检验技术方案缺乏完整度,对羊进行检验时也缺少缺少全面性检验,导致对问题羊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甚至使其流入市场。由于国家部分地区对羊屠宰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健全,动物检疫监督队伍在建设时缺少严格性与完善性。因此,在对羊的检疫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检验技术不合格等,一旦发生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可能会不断推卸责任,再出现问题就无法及时处理,无法有效落实[3]。
根据国际相关建议规定,养殖户养殖的羊必须经过相关建议技术工作才能具有合理的检疫合格证明。在检验过程中一旦检验出问题羊,必须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并给予养殖户相应的经济补偿。同时,羊屠宰必须选择正规的屠宰场。屠宰场需具备营业执照与规范健全的检验设备、专业的检疫技术人员。屠宰场中的检疫技术人员进入屠宰场进行相关检查,如查实羊的产地,严格查看羊的检疫合格证明,确保羊在屠宰前已经接受过相关检疫。同时检疫人员要对羊的精神、呼吸与排泄物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与检查,一旦发现活羊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将羊隔离并进行相应的观察,如果羊在观察期间因传染病死亡,需进行焚烧处理,并将实际情况登记记录。对于健康的羊可以进行屠宰。
屠宰场需完善各种检验设施与相关硬件设备。检验屠宰后的羊时,检疫技术人员要按照标准的检验技术流程对羊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检疫技术人员首先要对羊头部的齿踉、舌面与鼻唇等部位进行详细检查,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溃烂、水泡等。接下来,检疫技术人员要对羊的肺、肝、脾、胃、肾、胆囊、胰脏等进行仔细检查,注重检查不同脏器的形态与外表,查看是否出现问题与特殊情况。最后检疫技术人员查看羊胴体的组织、表皮、肌肉、脂肪等是否出现红肿、溃烂等。以上问题一旦发生,检疫技术人员要及时将羊隔离,避免出现传染现象,同时将羊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查与化验。一旦发现羊肉携带寄生虫或病原体,需及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问题羊不会出现达标合格的情况。
对于肉类检验工作来说,卫生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国内肉类消费中,羊肉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在羊肉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加强对羊肉的监管,才能保证羊肉的质量。在羊屠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强检验技术,对屠宰前后严格把关,使屠宰场的管理更加规范、严格,贯彻落实检疫工作。严惩和处理屠宰场中出现的违规现象,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制止问题羊肉流入市场,威胁消费者健康。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蓝舌病主要是由蓝舌病毒所致,动物一旦患上此病,口、鼻、胃肠道黏膜均会相继发生溃疡,部分病情严重的病羊,还会伴有发热症状。这种疫病以羊群为主,疫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如果没有及时预防和控制,唇、口颊和舌头黏膜则会出现严重的糜烂现象,有恶臭味。除此之外,病羊的鼻液也会随之增多,鼻孔周围有干痂,严重影响病羊正常呼吸。部分病羊还会伴有严重的腹泻、便秘症状。宰杀后症状通常已经发展至心脏、口腔、肌肉甚至皮肤上,经检查还发现病羊的牙龈、舌头、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存有血点,颜色呈暗红色,蹄部严重充血。所以在屠宰前后都要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患有该疾病,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处理规定进行操作,采用无公害方式对病羊进行处理,及时控制病原,避免病原传播,确保其他健康羊群的安全,对满足广大羊生产者的经济需求和社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痘病毒引起的痘病作为一种传染病,传染速度较快,属于急性、热性型。此病对绵羊有较大的危害与影响。通常山羊痘会在羊的乳房发生,其痘疹会在羊屠宰后检定的过程中发现,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采取规范措施将其销毁,同时做好局部性痘疹的卫生处理工作,出场前要做好修割工作。对于痘病的检验工作和处理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标准进行处理,屠宰过程中做好病变后的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及早预防和控制病变能够更好地控制痘病发展,降低传染率,同时还要做好对病变的分割,避免羊大量死亡,实现高质量、健康的羊肉标准。
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肉类食物的质量等各方面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在相关领域中仍然会流入较多不健康的肉类,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正因如此,相关检疫机构与人员需要加强对羊屠宰前的检疫工作的重视与关注,将监督工作落实,确保羊肉的质量把控,做好相关建议工作,同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其不健康的羊进行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