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 代 敏 林 琳 郭莉娟 曾献春 张庆莲
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8 年6 月在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陈宝生部长强调“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1-2]。2019 年4 月2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双万计划”,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3-5]。以此为背景,成都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主动迎接新时期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挑战,立足自身历史传统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培育特色专业,强化优势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双万计划”[6],2019 年有7 个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也是其中之一。下面笔者以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分析省属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一流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第一,“双万计划”坚持分“赛道”的建设原则,给了省属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难得的发展机遇[7]。分“赛道”建设,即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省属本科院校名额分列,如此一来省属本科院校打破了原有的身份固化,其专业建设脱离学校综合评价与排名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一些特色专业的脱颖而出[8-9]。因此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如果能够继续突出自身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优势,必定能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10-11]。
第二,“双万计划”鼓励并支持地方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12-13],这也给医学检验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机遇。例如,随着体外诊断公司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目前全球正面临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体外诊断试剂在快速识别确诊病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病毒筛查是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环节。可以预计,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将持续提升,第三方检测机构会表现出高速扩容,今后检验市场人才缺口巨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任务,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第一,人才争夺和资源配置的挑战,是省属本科院校面临的最大挑战[14-15]。“一流专业”建设中,省属本科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经费资源等将受到巨大冲击。“双万计划”战略下,各高校的师资争夺更加激烈,再加上检验专业的特殊性,临床工作待遇更高,高校对检验专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引进面临困难。另外,“双一流”强调资源集中配置,“双万计划”国家并无专项资金[3],这些都使省属本科院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在资金支持、资源获取等方面更加艰难。
第二,在“双万计划”战略下,医学检验教育如何跟上现代医学的脚步,实现转型发展,这是一流专业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现代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以“精准化、自动化、云端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即时检测”(iPOCT)等新概念的出现[16],预示着未来社会需要拥有高精尖技术、多学科交叉、专业知识丰富的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引领我国检验医学未来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领先、特色鲜明、行业需求度高的一流专业。
3.1.1 探索人才分类式培养新模式 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加强医学-理学-工学的有机结合,结合我校医学检验专业10 余年的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不断优化“输血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两个专业方向办学基础,探索新的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17-18]。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输血医学与输血技术、分子诊断与产品研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临床思维与科研素养”四个专业方向模块,重构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即培养医疗行业检验技术人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跨学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技术创新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1.2 探索人才分段分层次培养新模式 实施分段式的“1.5+1.5+1”课程体系,即1.5 年时间学习基础专业背景课程(1~3 学期),1.5 年时间学习岗位课程(4~6 学期),行业实习时间1 年(7~8 学期)。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以专业知识学习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为载体,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为平台的“学-训-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学、训、赛分层次逐步递进,“学”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训”是指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项目制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赛”是指通过学习和训练后,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交流和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团队协作能力[19]。
3.2.1 构建“三平台,六模块”的课程体系 从新时期社会需求出发优化课程体系,这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内涵式建设的关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以“综合能力教育、专业能力教育、拓展能力教育”3 个平台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创新创业课程”6 个模块相结合的“三平台,六模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1)。整个课程体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3 个平台为基础,6 个课程模块相互关联,体现了通识教育与人文素养的结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结合、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的结合。
图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2.2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特点,对核心课程按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进行重点打造,建设“学校-医院-企业”融合核心课程组,共建教学资源库,建设“临床检验学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核心课程7 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从岗位需求出发开展职业分析,与医院、行业、企业合作,融入医学检验职业资格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3.2.3 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安排,有效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2)。课前线上发布教学任务单,组织学生预习;课中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实练、互动和评价;课后通过作业、拓展练习和协作学习巩固知识。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穿插进行、相互补充,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图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3.3.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着“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通过送出去(送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或企业学习和进修)、请进来(聘请医院、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聘请拔尖人才壮大专任教师队伍)等手段,完善“双师”认证制度,缓解人才短缺,建设一支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3.2 建设新时期一流的教学团队 推进教学名师工程,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或行业领军人才,带领教学团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指导学生实训和竞赛等,助推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思想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学团队[20]。
3.4.1 开展实验教学综合改革 从行业需求出发,开展实验教学综合改革,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图3),包括基础阶段、实践阶段和创新阶段,“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强化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3.4.2 举办检验实践技能竞赛 通过竞赛项目的设置、评价标准的制订,教师可归纳和提炼教学中的关键点,完善实践教学内容,规范评价指标,建立实践教学指标体系;通过模拟工作场景、收集临床典型案例,教师可完善案例库、形态学标本库,推进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学生通过竞赛,在专业技能、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些都是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比拟的。举办实践技能竞赛,切实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的。
图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4.3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积极拓展省级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校企联合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实践教学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岗位实践技能训练的需求[21]。另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制订实习基地准入制度和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保证学生的实习教学质量。
3.5.1 产教深度融合,推动校企开展合作 深化专业建设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参与度,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与教材。与企业共同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为学生实训实习、创新创业、科技孵化等提供帮助。制订校企人才互聘机制,共同实施师资培训,开展深层次校企协同育人[22-23]。
3.5.2 注重应用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学校科研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加强与地方政府、检测机构、IVD公司等行业的紧密联系,坚持需求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科研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注重应用科学研究,特别是围绕医学检验产业前沿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与企业联合申报专利,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推广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提升专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24-25]。
医学检验技术一流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指南,课程是学生知识结构的载体,师资队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的平台,只有各个环节良好运作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盘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