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

2021-03-28 22:04:18黄轶辉吕群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黄轶辉 吕群

摘要:呼吸衰竭在临床属于常见且多发的内科疾病,病因复杂多变,且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预后不良,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患者易出现窒息死亡。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有创通气具有较高的使用指征,术后需预防感染,后期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无创通气是目前治疗呼吸衰竭常用的方法,能迅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具有舒适度较好、创伤较小、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

关键词: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抢救呼吸衰竭患者,以连接呼吸机的不同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有创通气主要是通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的方式开展治疗。无创通气主要通过口罩或鼻罩与呼吸机连接。近年来无创通气在临床应用中备受青睐及肯定,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快速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同时将呼吸机功能损伤程度降低,具有更高的舒适度,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本研究旨在分析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1无创通气治疗要点

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的体位选择应以病情为依据,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主,卧位、半卧位或者坐位均可,头与肩、颈需要保持同一高度,略微将头部向后方仰,确保气道通畅,若患者面颊瘦且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则以鼻罩为主,不会对日常进食、说话以及咳痰、咳嗽等产生不利影响;若患者体胖同时神志处于恍惚的状态,则以面罩为主。头带松紧度以不漏气为标准,如果头带过紧,容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面罩压疮、皮肤损伤等发生危险,二者属于面罩无创通气极为常见且多发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鼻翼、鼻梁两侧皮肤,可将少量棉球垫在好发部位,有利于缓解面罩压力。如果头带过松,容易出现漏气。BiPaP呼吸机是一种体积小,适合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具有使用简便安全、操作灵活、疗效可靠等特点,BiPaP呼吸机储水罐以无菌蒸馏水为主,设定温度、湿度均在体表温度2℃以下,加热BiPaP呼吸机储水罐达35~38℃时,湿化量蒸发标准为20 ml/h,患者吸入体内的气体则湿润、温暖,可避免气体过于干燥、寒冷则刺激呼吸道黏膜。患者如无力咳痰,需要及时给予叩背、吸痰,避免出现气体交换障碍,吸痰前需要吸入高浓度氧,避免吸痰时发生低氧血症,严格依照无菌要求进行吸痰操作,尽量轻柔、快速且有效地操作。同时需增加巡视次数,对BiPaP呼吸机运行定时检查,同时对面罩松紧度、氧气连接、管道衔接是否出现异常等进行检查,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意识,判断皮肤黏膜紫绀是否好转,正确调整湿化液量、温度以及给氧流量[2]。

2无创通气的研究进展

2.1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而由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则首选无创通气治疗。临床大量医学研究证实,若患者是急性发作期COPD伴轻中度呼吸衰竭,早期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可促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降低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同时升高PH值,插管操作损伤相应减少,预防和控制呼吸机性肺炎,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有研究发现,无创通气治疗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可将气管插管率降低30%,将住院死亡率降低10%,缩短住院时间约5 d[3]。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患者动脉血PH值在7.3以下,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则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通常情况下,接受无创通气治疗1~2 h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倘若连续进行6~8 h无创通气治疗后无任何改善,则应该调整为有创通气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有学者为PH值在7.3以上轻度COPD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不及单纯用药治疗的效果[4],证明无创通气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必须确定好时机,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经验,如果患者出現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或者伴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不稳定、面部或鼻畸形,则不适合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近期接受过胃肠道手术或者呼吸道手术患者,也不适合无创通气治疗。

2.2 针对支气管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

支气管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则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曾有学者在病情极其严重的2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结果仅有2例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调整为有创通气[5]。表明即便是病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依然不失为理想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时会有过度充气、气道阻力明显增加的现象发生,由于短时间内通气量下降而导致缺氧,甚至引起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支气管哮喘所导致的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往往选择抗感染药物,同时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促使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但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尝试采取药物联合通气治疗,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用药治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提高生存质量。

2.3 针对急性肺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

急性肺损伤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急促且频繁的呼吸会导致患者烦躁不安,临床将其纳入至进行呼吸衰竭范畴,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尽管无创通气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患者生命,但实施治疗时却困难重重,且会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急性肺损伤选择无创通气进行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要求,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40例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进行面罩吸氧呼吸支持治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发现在病情改善率、插管率、死亡率上均有明显差异,由此表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面罩吸氧呼吸支持治疗[6]。无创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既能提高残气量,又能提高生存率,同时降低插管概率,缓解肺泡开闭期间所导致的损伤,提高肺氧合功能,促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改善[7]。

2.4 针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腫导致的呼吸衰竭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心力衰竭的严重并发症,肺血管正常的生成与回流呈平衡状态,但若出现心脏前后负荷明显加重或左心功能不全时,脑血管外会不断增加组织间液体,从而造成肺血管的生成与回流无法保持平衡,待肺泡中潴留大量液体时就会导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发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常突然发作,高度气急,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无创通气治疗分为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两种类型。有研究将急性心源性肺水肿90例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显示,无创通气治疗的指标改善,治疗满意度均更优于常规治疗[8]。

3结束语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成效显著,不仅可促使通气道改善,同时可明显降低血管插管率。COPD、支气管哮喘、急性肺损伤、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治疗效果确切,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崔悦.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4):15,44.

[2]肖磊,马丽敏,刘美秀.自拟清肺化痰方联合无创通气、信必可都保治疗老年AE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0):1784-1787.

[3]孟浩,杜永亮,赵杰,等.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0):3915-3918.

[4]林明江,汤秀珍.电子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AE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22(3):64-67.

[5]王辉.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致急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8):16-17.

[6]陈星,邵绍鲲,杨国军.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100-4103.

[7]魏益梅,鲍永霞,许尤松.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9):712-715.

[8]魏傲,丁玲新.持续正气道压通气与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8):2.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4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中国塑料(2016年4期)2016-06-27 06: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