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枫树护古寨

2021-03-28 06:29郭小旭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苗家枫树苗族

郭小旭

闲时绣花,乐时歌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我在冬日的暖阳里走进了一个坐落在枫香树群中的古老苗寨——屯寨村。

屯寨村位于凯里市东北部,距离凯里市中心20公里。远远望去,连绵的木制房屋洒落在山坡上,寨中立着一棵大大的枫香树,棕黄明黄的树叶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寨子四周大大小小的枫香树混着其他冬季仍然翠绿如玉的树种,黄绿相伴,凋零伴随着生机,生命交错绽放,别有一番韵味。

苗族以枫树为崇拜物,当地《苗族古歌》唱道:“祖先死后变枫树,蝴蝶妈妈枫树生……”村寨一直保留着“祭古树”的习俗,祈求古树护寨护家,保佑全寨平安。

行至寨中,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枫树叶,淡淡圆圆的光晕随着寒风轻轻摇曳,漏在青瓦木楼间的石阶古道上。偶有老人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三两句交谈下,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苗族古歌侃侃而来,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古老悠远的音调让人陶醉。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屯寨村以苗族古歌为主骨线,派生出酒歌、飞歌、情歌、嘎碧夫歌等,歌类曲调多变优美而动听,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丰富且多彩,老中青传承歌师、歌手和学徒俱全。每到节日,全村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跟着歌声跳起高排芦笙舞、板凳舞、扫把舞、踩鼓舞等,多彩多姿。

老人告诉我们,屯寨村苗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按苗族“父子连名”和族姓家谱记载推算,有一千多年历史。全村560多幢房子中,有80多幢建于清末以前,100多幢建于民国以前,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有270多幢﹙其中建于改革开放后的有100多幢﹚,传统建筑保留完好,石与木完美结合。

踩着干净的石阶步道,扶着石头堆砌的堡坎,穿梭在吊脚楼、厢房、粮仓、禾晾、风雨桥、寨门、水辗房间,感受着当地苗族祖先的智慧,石头为基、木材为房的稳固美、层次美、生态美。

午时,我们在热情的村民家中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苗家饭,稻草烧鸡肉锅汤、糟辣酸汤、腌肉米面粑……热情好客的苗家人唱着歌,邀我喝着米酒,淳朴的笑脸足以抚慰城市人疲惫的心灵。

饭毕,阿婶们端着小板凳,拿着木盒和针坐在阳光下,悠闲的聊天刺绣。苗家姑娘从小就随母亲及年长的妇女学习刺绣,这不仅仅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与情感。

屯寨村刺绣的技法是苗族刺绣里費工费时的一种——堆花绣,她们将刺绣与拼贴相结合,绣“模本”和“绣符”别具个性和特色。绣符抽象细腻,色彩分明,不张扬,又不失豪华富贵之貌。从前苗族妇女从种桑养蚕,取丝织绫子染绫片到“堆”成堆花绣饰品,都是独立完成。堆花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苗族的历史,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记载了迁徙,记载了战争,记载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人类和万物,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

屯寨村的女性是勤劳善良的,妇女在整个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备受重视。每年农历一月十五日是屯寨妇女们的“姊妹节”,各家出嫁的女子回到娘家,在娘家稻田捞鱼或“偷”烟肉等,集中在一起边吃边交流感情,诉说甘苦,甚至为她们下一代人相互攀亲。

当然,除了姊妹节,屯寨村还有苗年、卯节、祭桥节、神仙爬坡节等,以及丰富的建筑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祭祀文化,加上有上千年历史的枫香树、檵木和稀有乔木等护寨树,古老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自然遗产和谐共存。

夕阳西下,辞别阿婶阿公,我们沿着山林间的弯曲马路离去。行驶数公里后,发现屯寨仍在对面的山间,青瓦房隐于林中,像一幅美丽画卷,落日余晖下,寨中的那棵古老枫香树,格外耀眼,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责任编辑/杨倩)

村寨信息

区位:黔东南州凯里市旁海镇屯寨村

交通:贵阳—沪昆高速—凯福高速—凯里环城高速—屯寨村

乡村特色:苗族刺绣、苗族歌舞、节庆

猜你喜欢
苗家枫树苗族
补妆
苗家歇饮
跟踪导练(三)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跟踪导练(五)
醉了雷山(敬酒歌)
枫叶红了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