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龙 王振学
导读:在大拱棚内秋冬种植大蒜苗、春夏栽植嫁接长茄,收益高,667 m2纯收入超过2 万元。从秋冬大蒜苗整地施肥、作畦及大蒜栽插、栽插后的管理、收获,嫁接茄子品种选择及育苗、嫁接及嫁接后的管理、整地施肥、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其关键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大拱棚建造简单,在鲁西南地区主要用于早春或者秋延迟蔬菜栽培,2018-2019 年在山东邹城市石墙镇后故村大拱棚内进行了秋冬种植大蒜苗、春夏栽植嫁接长茄的试验,连续2 年每667 m2纯收入超过2 万元。 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大拱棚内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清理前茬作物的枯枝败叶,深翻土壤,晾垡晒垡,为下茬大蒜根系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结合深翻, 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3 500 kg、12%过磷酸钙50 kg;大蒜栽插前3 天适墒耙耢,耙耢前每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20-8-10)45~50 kg、生物发酵菌肥(木质素菌肥)300~350 kg。重茬地块或者种植5 年以上的大棚,适当增加木质素菌肥用量。
鲁西南地区大蒜栽插时间一般在10 月上旬, 栽插前精选大蒜种瓣,破损、染病、单瓣质量小于6 g 及失水过多的种瓣,不能栽插。将棚内土地整成南北向宽1.2 m 的平畦, 畦距50 cm, 要求畦面平整,无大坷垃、无凹凸不平处,大蒜按照行距25 cm、株距8 cm 栽插,栽插后立即用干净井水浇透大蒜栽植畦。
大蒜栽插后到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大蒜完全出齐苗后,结合中耕铲除株行间的杂草,通过适当控制肥水,及在晴天的下午叶面喷施100~150 倍生物发酵菌液与0.3%磷酸二氢钾液等控制大蒜苗期徒长。 蒜苗长到20 cm 左右时,结合浇水,每 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0 kg,以后浇水及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蒜苗形态”,阴天、土壤湿度高于75%、植株细长不浇水;叶片发黄则追施氮肥,叶片或叶片基部呈淡红色或暗红色, 喷雾200 倍生物发酵菌液与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当气温降到10℃时覆盖消雾流滴膜,并在大棚内畦面上搭建拱杆高3 m 的小拱棚, 气温降到0℃以下时,在大拱棚内的小拱棚上覆盖棚膜,保持蒜苗生长期间棚内温度18~22℃, 最低不低于8℃为宜。
蒜苗在春节前后一次性收获,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并深翻土壤,用800~1 000 倍高锰酸钾液喷施大拱棚棚膜、棚架及农事操作行,预防致病菌对下茬嫁接茄子产生为害。
茄子品种选用生长势强、品质优良的济杂长茄十一号,嫁接砧木选用抗枯萎病、耐低温的托鲁巴姆。 鲁西南地区,茄子育苗时间为1 月上旬,在日光温室或者加温阳畦内育苗,先播种砧木,砧木出苗后再播种接穗。
茄子及砧木出苗前,昼温30~33℃,夜温以不低于12℃为宜。土壤湿度保持70%~75%,过大极易导致“寒根”现象的发生。 苗床干燥时,选择晴朗天气,用25℃的温水于上午轻浇。 嫁接前,将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与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1 000~1 200 倍液混合均匀后, 喷施全株及地表,7 天 1 次,连续喷施 2~3 次,预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的发生,地温、气温较低的年份,在药液中加入20 倍红糖溶液, 增强砧木及接穗的抗寒性。
采用劈接的方式进行嫁接,茄子及砧木第1 片真叶完全展开,木质部已经形成,选择晴朗天气进行嫁接。 嫁接时去除砧木的第1 片真叶及生长点,用嫁接刀片向下切0.8~1.0 cm,接穗在2 片子叶下切成楔形,长度与砧木切口相当,将接穗楔形刀口插入砧木切口内,保持外齐内不齐,用嫁接夹夹好,栽在5 cm×5 cm 营养钵内。 营养土的配制:木质素菌肥、12%过磷酸钙及过筛的细土按 1∶0.1∶100 的比例混匀即可。 将栽入营养钵的茄子嫁接苗移到小拱棚内,嫁接后的前3 天,全天覆盖,3~7 天逐渐撤除小拱棚上的覆盖物,7 天后进入正常管理。栽植茄子嫁接苗的苗床,白天温度保持30~33℃,夜晚不低于18℃;嫁接成活后,白天保持 28~30℃,夜晚 15~18℃,经常保持营养钵湿润。
鲁西南地区大拱棚一般在3 月上中旬栽植嫁接茄子,9 月中旬拔棵,嫁接茄子生育期长,施肥以“增施农家肥及生物菌肥,适当增加化肥用量”为原则。 一般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 000~7 500 kg、发酵生物菌肥(木质素菌肥)250 kg、12%过磷酸钙 100 kg、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50%硫酸钾10.0~12.5 kg,其中2/3 的生物发酵菌肥(木质素菌肥)起垄时条施,1/3 结合栽植穴施,其他肥料在耕地前撒施。
茄子嫁接苗长到3 叶1 心时起垄定植,垄顶宽40 cm,垄高 20~22 cm,垄距 90 cm,每垄栽植 2 行,株距50 m,每667 m2定植2 000 株左右。
①水肥管理 每条茄子栽植垄中间铺设1 条滴灌带,确定滴灌带滴水正常且无跑漏现象,用宽100 cm、厚0.008 cm 的黑色地膜覆盖,覆膜时拉紧铺实,压实地膜四周,边覆膜边掏苗,用细土盖严。茄子栽植后,滴小水稳苗,促进缓苗。 门茄“瞪眼”前一般不需要追肥,后期于晴天下午用100 倍生物发酵菌液及20 倍生豆汁混合均匀后, 叶面喷施,7 天1 次,连续喷施 2~3 次,以培育壮株。 对茄进入膨大期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水溶性复合肥(1-8-20)10.0~12.5 kg。
②温度管理 嫁接茄子结果前,白天保持温度28~30℃,夜晚 16~18℃;果实膨大期白天保持温度26~28℃,夜晚 14~16℃;外界平均气温达到 20℃时,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全天通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加大棚内通风量。 炎热的夏季,采用遮光率为50%遮阳网覆盖在大棚膜上,为茄子生长营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③植株调整 门茄以下的侧枝全部去除,随着茄子结果上移,逐步去除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及病枝,带离田园深埋。 当植株结果少、果实膨大慢、畸形果增多时,去除上部枝叶,选取1 个健壮侧枝进行培养,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茄子形成二次结果盛期。
嫁接茄子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 绵疫病、软腐病及根结线虫病等。 病毒病主要为害茄子上部叶片,致使上部叶片变小、变脆,严重时叶片扭曲,果实畸形,失去食用性。 该病由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茶黄螨及白粉虱传播蔓延,高温干旱年份病毒病发生为害重。 绵疫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该病主要侵染茄子的果实,在果柄下部出现水浸状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大,果实呈现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 病斑上覆盖的白色霉层即为病原孢子,该病通过风雨及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蔓延。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8 月下旬,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茄子果实,造成果实湿腐,果实极易从果柄上脱落,感染软腐病的果实,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根结线虫病是茄子根系被根结线虫为害后, 呈现畸形膨大,吸收水肥能力下降,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短,果实膨大慢甚至不膨大, 形成无商品价值的 “石茄子”。
茄子病毒病以预防为主,嫁接前采用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300 倍与生豆汁20 倍混合液叶面喷施, 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对茄子植株的为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离茄子种植田烧毁,在病株附近喷施500~800 倍高锰酸钾溶液。 绵疫病多采用药剂防治,常用50%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 倍液、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交替喷雾,发病初期7 天1 次,连续喷施3 次。 防治软腐病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有机铜1 200 倍液, 单独或者混合喷雾。 重茬地块或者前茬为茄果类、瓜类蔬菜的地块,根结线虫病发生较为严重, 结合茄子栽植, 穴施10%噻唑膦颗粒剂,每 667 m2用量为 1.5~2.0 kg,使用噻唑膦时一定要分散使用, 施在茄子根系5 cm外并与土掺匀。
为害嫁接茄子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及蝼蛄等。地老虎和蝼蛄主要在苗期为害茄子根系,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地老虎可于傍晚对茄子根茎部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1 800 倍液。 防治蝼蛄多采取“毒麦麸”诱杀的方法,将50%辛硫磷乳油与炒香的麦麸以1∶5 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即为“毒麦麸”,将“毒麦麸”用水稀释,含水量以70%为宜,在傍晚成堆分散在田间。
为害茄子叶片和果实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蚜虫、茶黄螨及蛴螬成虫等。 棉铃虫除了为害茄子叶片外,还钻蛀茄子果实内部为害,导致茄子商品性降低;蚜虫和茶黄螨利用刺吸式口器吸食茄子叶片汁液,造成叶片早衰的同时还传播病毒病;蛴螬成虫在鲁西南地区又名 “瞎碰子”,6 月底至8 月上旬为害严重,造成叶片大量缺刻,直接影响茄子的光合作用。采用16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叶面及果实, 防治棉铃虫对茄子叶片及果实的为害;防治蚜虫采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500~3 000 倍液;防治茶黄螨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倍液;防治蛴螬成虫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 倍液。
茄子达到商品成熟时即可采收,春天采收时间为晴天中午,夏秋为晴天傍晚。 采收时,用剪刀剪除果柄,尽量减少因采收对植株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