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军,石来侠,董旭云#
(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草原技术推广站,甘肃临夏 731799;2.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畜牧发展中心,甘肃临夏 731799)
在临床上,羊口炎多是由于口腔黏膜表层或深层口腔组织出现发炎病变所致。依据患病原因不同可以将口炎分为以卡他性、水疱性以及溃疡性口炎三种。按照诱因又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依据感染病原可以分为细菌、病毒或者细菌病毒混合性三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羊口炎对养殖业的危害不同,且治疗方式也不相同,相对于其他疾病,羊口炎的死亡率较低,对养殖业的损失较小,但同样会对羊养殖户的收入造成影响,因此,养殖户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在治疗时要精准确定病因,而后才能展开治疗。
(1)原发性羊口炎可能是由于在放牧过程中羊群食用尖锐、带刺的食物后对口腔周边的表皮组织产生机械性损伤所致。
(2)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会喂养一些营养结构单一的饲料,羊群长时间摄入这些没有营养的饲料后机体免疫能力会下降,尤其是在严重缺乏维生素的情况下,羊口腔处的表皮代谢能力降低,非常容易引起口腔处溃烂,当病原体侵入时就会导致口炎。
(3)投喂的饲料发霉变质,在饲料中带有大量的致病病原体以及有害菌,羊在摄入了变质饲料后在口腔处会生成水泡,水泡破裂后皮肤破损导致病原体侵入。
(4)羊在饮用温度过高的水,患口蹄疫、咽炎以及口疮等疾病后,同样存在极高的致病风险。在养殖过程中,虽然羊口炎的致死率较高,且治疗方式较为简单,但是某些原因引起的羊口炎具有传染性,且会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养殖户需要从日常的养殖和饲料管理方面入手,提升对于羊口炎的防控力度。
对致病原因进一步细分,羊口炎的类型主要有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以及溃疡性口炎三类,上述三种类型致病原理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卡他性口炎的典型表现为红点状的炎症,致病原因极其广泛,包括机械损伤等物理性原因、细菌感染等生物性原因,如饲料中的硬壳类物质会划破羊群口腔皮肤,从而引起患病,此外饲料变质以及饮用水温度较高等均会导致患病。溃疡性羊口炎主要是由于患病羊口腔炎症部位坏死导致病原体入侵产生的,羊口腔内细菌密度过大、感染其他疫病导致羊口腔异常等均会致病,对水疱性口炎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由于其他疫病引起继发性感染。水疱性羊口炎发病时,患病羊的口腔部位会出现水晶状的水泡,此种类型的病症主要与喂养饲料品质有关[1]。
不同致病原因导致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患病羊口腔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病变,且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停止进食现象,食欲减退通常是由于患病羊吞咽困难所导致。此外,患病羊口腔内真菌密度过大会导致呼吸有异味。卡他性羊口炎除了上述表现以外,病羊的口腔表皮处会出现红色的斑点,触摸这些红点会使病羊产生痛感,尤其是舌头以外部位口腔内壁的红点,触摸时病羊的疼痛感会更加强烈。溃疡性羊口炎针状更为明显,患病羊的体温会升高,口腔的表皮处会出现溃疡性的斑点,且羊呼吸时会散发出异味。上述临床表现可能会单独表现,也有可能呈现出多种表现方式[2]。
羊口炎的发生与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关系,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首先从日常管理和喂养等方面入手,降低羊群患病率。
(1)制定科学的饲料管理制度,确保饲料中各类营养物质全面性,禁止投喂三无产品饲料、过期发霉饲料以及带有杂质的饲料,禁止向羊群施用温度过高的饮用水,放羊过程中远离带刺植物的放牧区域,并定期检查羊群口腔表皮是否出现损伤,定期在羊群的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投放维生素或者葡萄糖,提升羊群的机体免疫能力。
(2)做好养殖区域的卫生以及消毒管理工作,养殖户可以使用2%的碱溶液对羊群的食槽以及饮水口等部位进行消毒,及时清除养殖过程中的污水粪便等污染物,降低羊舍中病原体的密度,为羊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有效降低羊群患病率。
现阶段西药治疗羊口炎比较常见,以消炎为治疗原则,若羊口炎发现比较及时,感染程度不严重,可以使用20%的盐水清洗患病部位;若患病羊口腔内出现异味,还应使用0.1 浓度的高锰酸钾冲洗患病部位,随后在患病部位涂抹碘甘油,通常情况下高锰酸钾以及食盐水连续涂抹3 d 左右、碘甘油使用1 ~2 d 左右,轻度症状会缓解。
针对溃疡性羊口炎,养殖户可以使用碘酊、龙胆紫溶液以及四环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方式较为简单,直接涂抹在患病部位即可,这些药物大多均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促进患病羊破损表皮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若病羊程出现发烧以及继发性感染等临床表现,养殖户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可以给予一定剂量的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连续使用2 d 左右,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且感染部位会逐渐恢复,100 万单位的链霉素等药物的治疗效果与青霉素相同[3]。
除西药外,中药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西药治疗会应用到抗生素类药物,随着近几年抗生素药物的大量使用,在治疗过程中仅仅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会使得细菌产生抗药性,无法确保治疗效果,但是通过中药进行治疗不仅不会产生抗药性,且在羊内体不会产生药物残留,符合现阶段生态养殖趋势。养殖户可以使用薄荷3 g、桔梗6 g、黄连6 g、儿茶6 g 以及青黛9 g 组成药方,将上述中药放置在容器内研磨成粉状,将药粉放置在通透的袋子当中固定在患病羊口腔发病部位,或借助工具将药粉均匀施用在患病处。上述药材薄荷味辛性凉,可利咽透疹,且薄荷中带有薄荷精和挥发油,能平静心气,对缓解病羊的精神状态也有一定的帮助;桔梗能够润肺,防止患病羊继发性感染导致肺炎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排脓等作用;黄连主要作用是缓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此外黄连中的黄连碱以及小檗碱等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青黛是治疗水疱性羊口炎的主要中药成分,将青黛与其他中药均匀地涂抹在患病部位,能够消除疱疹以及治疗口腔溃疡,且青黛还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病羊口腔内细菌的生长速度[4]。
在羊口炎治疗过程中要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轻度发病时为最佳治疗时间,若病情出现恶化,会导致病原体入侵肺部导致肺炎,在这一时期除了要治疗口炎以外,还要准备清热润肺类的药材,可以给予黄檗、牛蒡、木通15 g,栀子30 g,连翘以及黄芪适量等组成清热润肺药方,将上述药方混合后研磨成粉末,而后加入芒硝60 g,使用开水进行冲泡,待水温凉后向患病羊进行灌服,或将药材用水煎服,温凉后向患病羊灌服,该剂量可同时供10 只病羊使用,若养殖场中出现大规模感染,养殖户需增加中药剂量,提升治疗效果[5]。
导致羊群患口炎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日常养殖和饲料投喂不合理有关,还与某些疾病继发性感染有关。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首先要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喂养管理方案,降低养殖场中细菌和病毒密度,防止疫病的发生。羊口炎的治疗难度较小,但死亡率较高,通过西药或中药均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养殖户要规范治疗方式,严格控制用药方式及剂量,将治疗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