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1-03-27 23:26方显明
广西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服法疫毒温服

方显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以发热、乏力、咳嗽、气喘甚至喘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肺炎,它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点,目前为止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广泛流行。在我国,该病疫情已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我国居民健康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1]。根据此病发病急、传变快、流行性广、传染性强等临床特点,当属于中医“温疫”“疫病”范畴,诚如明末吴又可《温疫论》所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运有多少,在方隅有轻重,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它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疠气,虽有多少之不同,然无岁不有”。这与当前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及其流行情况十分吻合。现笔者结合学习温病学有关知识,谈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辨治认识。

1 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探讨

新冠肺炎是一种温疫,是感染温热邪毒(疠气)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好发于冬春之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年高体弱多病之人易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关于温疫的传变途径,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记载,所谓“上受”是指从口鼻而入。从口而入,多因误食不熟或不洁之食物,所以最初有专家认为新冠肺炎与摄食野味有关。从鼻而入,则与呼吸道传入密切相关,随着病毒的传播与发展,最终专家认为新冠肺炎是“人传人”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肺炎(即疫病)。“首先犯肺”,是因鼻为肺之窍,温疫之疠气易通过口鼻而入侵肺脏,使肺卫受邪,失于宣发与肃降之功能,以致肺气壅滞,其气上逆而为咳,所以说首先犯肺。温疫之邪传变有顺逆之分,顺传可传于脾胃,多伴有恶心呕吐,甚至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新冠肺炎患者病初除发热、乏力、干咳、胸闷憋气外,部分患者也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症状,这是顺传,即由肺及脾胃、肺脾同病。逆传可直犯心包,而引起神昏谵语、大汗淋漓、肢冷、舌蹇、脉微欲绝等心阳外脱之症状,即由肺及心、心肺同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因疫毒之邪过盛,以至于正气虚弱,正不胜邪,邪毒入侵,而引起大气下陷,终至呼吸窘迫、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甚至来不及救治而死亡,所以中医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但也有部分人群虽感染了新冠病毒(核糖核酸检测阳性,当然不排除假阳性)却没有任何症状,被认为是病毒携带者,正如中医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2 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有关报道,新冠肺炎初起多有发热、乏力、干咳、憋气等临床表现,发热一般为低热,部分患者伴有咽痛,发热程度可较高,类似于重感冒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便溏等胃肠道症状,类似于胃肠型感冒。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以憋气为主要症状,进而出现烦躁不安、呼吸窘迫、紫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故有初期、进展期、危重期和恢复期之不同,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四个阶段很相似。如初期疫毒之邪在肺卫,治宜辛凉宣解、清热解毒法为主;进展期邪传气分,进入邪盛正实、正邪交争阶段,当以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治宜辛寒清热法或苦寒攻下法;危重期邪毒极盛,正气已虚,可出现邪毒内陷,蒙蔽心包,或痰瘀内闭、阳气欲脱,或大气下陷、心肺阳衰等危候,治宜清心开窍法或化痰开窍法,或回阳举陷法;后期邪毒已清,正气逐渐恢复,但已津伤气耗,治宜甘寒养阴、清热养肺法。

根据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辨证治疗大致可以分为如下证型。

2.1 初期:邪犯肺卫

这一阶段为新冠肺炎早期表现,也是中药治疗的最佳时期。中医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因祛邪可以防止病情传变,避免病情恶化。

证候:发热,乏力,微恶风,无汗或少汗,干咳无痰,或胸闷胸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发热,咳嗽以干咳为主,胸闷,口渴。舌红,脉数。

病机分析:疫毒之邪入侵,初犯肺卫,卫气失和,故有发热恶风;肺脏受邪,气失宣降,上逆而见干咳;热灼津伤,则见口渴、汗少;热扰胸肺,则见胸中烦闷或痛。舌红苔黄、脉数为邪热内扰之征象。

治法:辛凉解表,清宣肺热,清热解毒。

方药:《温病条辨》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30 g,连翘15 g,桔梗10 g,杏仁10 g,柴胡20 g,桑叶10 g,浙贝母10 g,薄荷10 g(后下),板蓝根15 g,贯众10 g,前胡10 g,牛蒡子10 g,芦根15 g,甘草5 g。煎服法:水煎服。病重者,日三服,夜一服;病轻者,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则继续服用。

临床运用时,可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若胸膈满闷者,可加藿香、郁金以芳香辟秽、疏利气机;若口渴较甚者,可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以解毒消肿;若热入气分而见气粗如喘者,可加麻黄、石膏、知母以清肺平喘。

2.2 进展期:邪入气分

这一阶段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喘咳气促、胸闷憋气、面部紫晦、口唇青紫等症状,多因疫毒炽盛,肺失宣肃,气机壅滞而致。此期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可分为如下几型。

①疫毒壅肺型

证候:身热,汗出,烦渴,咳嗽喘促,或胸闷胸痛,痰黏不爽,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身热,汗出,咳喘,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分析:邪入气分,疫毒壅肺,肺气阻滞,气失宣肃而致咳喘、胸闷且痛;热毒郁肺、灼伤肺津,则身热、汗出,烦渴、痰黏不爽;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热毒郁肺之象。

治法:清热宣肺,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千金》苇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组成:麻黄12 g,杏仁10 g,石膏30 g(碎,包煎),冬瓜仁30 g,桃仁10 g,芦根20 g,黄芩10 g,鱼腥草30 g,葶苈子20 g,桔梗6 g,炙甘草5 g。煎服法:水煎服。麻黄先煮去沫,其他药物用水浸泡,待麻黄煮沸5 min后再纳入合煎。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②肺热腑实型

证候:潮热便秘,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舌红少津,苔黄腻或厚浊而黄,右寸实大。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苔黄腻,寸脉实大。

病机分析:痰热阻肺,热移大肠,以致燥屎内结,腑热上蒸迫肺,则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苔黄腻或厚浊而黄、右寸实大为肺内邪热炽盛之象。

治法:宣肺化痰,通腑泄热。

方药: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味。

组成:生石膏30 g(碎,包煎),生大黄9 g(后下),杏仁10 g,瓜蒌皮12 g,知母10 g,茯苓15 g。煎服法:水煎煮30 min,后纳入大黄,再煮5 min 即可。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2.3 危重期

多为疫毒之邪极盛,以致正气衰败,疫毒内陷而引起,宜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急救。中医可分为热犯心包、内闭外脱和大气下陷三个证型辨治。

①热犯心包(即邪毒逆传、直犯心包)型

证候: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辨证要点:身热,神昏,舌蹇,肢厥。

病机分析:疫毒炽盛,由肺及心,直犯心包,蒙蔽清窍而致。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水牛角30 g(先煎),玄参心20 g,莲子心6 g,竹叶心6 g,连翘心6 g,麦冬15 g。煎服法:水牛角水煎煮40 min,其他药物水浸泡,纳入合煎20 min 即可。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配合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20~40 ml,每日1~2 次。临床运用时,若有神志昏迷者,可配合服安宫牛黄丸,1 丸/次,每日 1 次或 2 次;若伴四肢抽搐者,可配合服紫雪丹 1 粒/次,每日 1 次或 2 次;若口噤不开者,可配合服至宝丹1 丸/次,每日1 次或2 次。以上药丸用时研成细末,开水溶解后经鼻饲给药。

②内闭外脱(即痰瘀内闭、心阳欲脱)型

证候:神识朦胧,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喘促气急,或伴喉中痰鸣,面色紫晦,四肢厥冷,汗出如珠,唇舌青紫,舌苔黄腻或厚浊而黄,脉细促而数,或浮大而数。

辨证要点:神昏烦躁,喘促气促,喉间痰鸣,汗出肢冷,唇舌青紫,苔黄腻或厚浊,脉细促或浮大而数。

病机分析:疫毒犯肺,灼津成痰,痰瘀内闭,心阳欲脱,则气喘痰鸣,神昏烦躁,汗出肢冷;唇舌青紫,苔黄腻或厚浊,脉细促或浮大而数为痰瘀内闭、心阳欲脱之象。

治法:回阳固脱,化痰祛瘀,开窍醒神。

方药:参附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组成:红参15 g(先煎),炮附子15 g(先煎),麦冬15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姜竹沥10 g,鱼腥草20 g,薏苡仁20 g,桃仁10 g,瓜蒌仁10 g,茯苓15 g,陈皮6 g,栀子9 g,牛蒡子10 g,炙甘草5 g。煎服法:红参、炮附子先煎,其他药物用水浸泡,待先煎药煮沸10 min 后再纳入合煎30 min即可。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可配合参附注射液,每日10~20 ml,静脉滴注;或配合参麦注射液,每日10~20 ml,静脉滴注。同时可配合用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研碎溶化,鼻饲给药,每次1/2丸,每日2次。

③大气下陷(即疫毒内陷、大气衰败)型

证候:喘促气短,气不得续,心背寒冷,汗出如珠,肢厥,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喘促息微,气不得续,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

病机分析:疫毒炽盛,心肺大伤,大气下陷,心阳气欲脱而见喘促息微,气不得续,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为阳气衰微之象。

治法: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方药:回阳升陷汤(《衷中参西录》)加味。

组成:黄芪30 g,知母10 g,干姜15 g,当归10 g,桂枝10 g,炮附子20 g(先煎),炙甘草9 g。煎服法:炮附子先煎沸20 min,再纳入其他浸泡药物合煎30 min。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配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0~20 ml。

2.4 恢复期

疫毒犯肺,易伤津耗气,故后期多有气阴两虚表现,且易犯及脾胃,致肺胃阴伤,故恢复期多以养阴清胃为主。

证候:身热未尽或无热,干咳或稍有黏痰,口渴,舌燥,脉细数或细缓。

辨证要点:身无热,干咳,痰黏,脉细。

病机分析:余热未清、肺胃已伤。

治法:滋养肺胃,兼清余热。

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沙参10 g,麦冬10 g,玉竹15 g,生扁豆10 g,冬桑叶10 g,鱼腥草15 g,杏仁10 g,茯苓15 g,桔梗6 g,生地黄15 g,炙甘草5 g。煎服法:上药用水浸泡15 min,煮沸30 min即可。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3 新冠肺炎的预防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苗已研制成功,注射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一个主要有效措施,现已在适合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广泛应用。另外,截断传染源途径也非常重要,要远离疫情严重的区域,避免到疫区探亲访友或旅游;要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近距离人与人接触;要少去人群密集之场所,如市场、超市、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要注意锻练身体,增强体质和自身抗病能力。

除以上预防措施外,中药预防亦当重视。中医自古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即在未患病时要进行积极预防。因为病初多从表入里,出现肺卫症状,故当以汗法为主,即清代名医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所云“在卫汗之可也……”宜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或配方颗粒进行预防,可应用以下两个方子:①清热解毒抗疫方:金银花15 g,连翘10 g,贯众10 g,板蓝根10 g,山芝麻10 g。每日1剂,水煎取200 ml,分2次温服,可连续服用1周。该方适用于内热体质的人群。②芳香辟秽抗疫方:苍术10 g,贯众10 g,石菖蒲10 g,藿香10 g。每日 1 剂,水煎取 200 ml,分 2 次温服,可连续服用 1 周。该方适用于寒湿体质的人群。

猜你喜欢
服法疫毒温服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惊闻疫毒(新韵)
两手
紧抓“疫毒”病机,对证施治新冠肺炎
说说中药服法
治支气管炎
薛博瑜教授从祛湿及解毒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