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晏,周 瑜
(1.山西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朔州036000;2.重庆市江北区畜牧兽医中心,重庆400020)
晋中绵羊是山西优良的地方品种[1],是蒙古羊与山西晋中当地品种杂交形成的较好产肉性能的农区粗毛短尾脂的地方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肥育效果好,肉质鲜嫩的特点,发情周期长达149 d,7月龄达到性成熟,1年1胎,双胎率较低。从中国知网中查询1998年到2020年主题“晋中绵羊”,显示主要是关于晋中绵羊的营养与饲料、遗传与繁殖两个方向的论著,毛绒品质和羊肉加工方向也有涉猎。本文将晋中绵羊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阐述晋中绵羊的营养与饲料、遗传和繁殖等方向各位学者开展的工作,进而为晋中绵羊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金亚倩[2](2016)等和马雪豪(2016)[3]检测35~50 kg杜泊×晋中绵羊F1公羔的肌肉、脂肪、骨骼、内脏+血、羊皮、羊毛中的Cu、Fe、Mn、Zn四种矿物元素,发现86.34%Cu、49.12%Fe、68.65%Mn位于内脏(血液)中;42.17%Zn位于肌肉,24.19%位于骨骼中,两者占体内Zn总含量的66.36%。Cu、Fe、Mn、Zn每天净维持需要量分别为0.013、0.228、0.006和0.069 mg/kg BW;公羔4种微量元素维持需要量只有Zn比NRC(2007)推荐量低外,Cu、Fe、Mn都高于推荐量;Fe、Zn净生长需要量与NRC(2007)推荐量接近,而Cu、Mn需要量较推荐量高。马雪豪[3](2016)用不同的能蛋水平(自由采食、65%自由采食、40%自由采食)的饲料饲喂35~50 kg杜泊×晋中F1公羔,发现饲料总能的消化率、代谢率分别为52.96%~59.92%、43.85%~47.91%;生产净能为286.68 kJ/kg SBW0.75,生产代谢能为437.80 kJ/kg SBW0.75;代谢能的维持利用效率、生长利用效率分别为0.655、0.457;净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1.31~5.93 MJ、2.86~12.97 MJ;日增重100~350 g所需净蛋白为9.82~39.09 g;Ca、P、Na、K、Mg、Cu、Fe、M、Zn的维持需要量分别为0.47 g、0.57 g、0.17 g、0.26 g、0.031 g、0.73 mg、12.26 mg、0.30 mg、3.84 mg,增重l kg所需Ca、P、Na、K、Mg、Cu、Fe、M、Zn的需要量为7.10~7.58 g、3.43~3.86 g、0.67~0.78 g、2.12~2.17 g、0.16~0.19 g、12.61~15.62 mg、77.82~82.55 mg、2.74~3.45 mg、23.98~25.36 mg。马雪豪[3](2016)还建立了35~50 kg杜泊×晋中F1公羔净能、代谢能、净蛋白、净矿物质(Ca、Na、K、Mg、Cu、Fe、Mn、Zn)需要量预测模型。
杨文平[4](2000)等在晋中绵羊公阉羊的饲粮中每天添加Zn 54 mg、Fe 67.5 mg和Co 0.675 mg时,饲喂90 d,平均采食量为0.86 kg/d,平均饲增重为119 g/d。董玉珍[5](1998)等在晋中绵羊公阉羊的饲粮中每天添加Zn 36 mg、Fe 45 mg和Co 0.45 mg,饲喂90 d的平均采食量为1.27 kg/d,平均日增重为100.1 g/d,日增重比杨文平[4](2000)等报道的数据低,可能是微量元素添加量不够。杨文平[4](2000)等和董玉珍[5](1998)等均发现额外添加Zn显著增加肝和羊毛中Zn的含量。杨文平[6](2000)等还测定了晋中绵羊的血清生化指标,发现血清中TP含量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但Alb和Glo的值有偏离;AKP和LDH偏高;微量元素锌含量较高,但钴和磷偏低。
代振威[7](2013)从晋中绵羊的瘤胃瘘管中抽取瘤胃液,以3种粗饲料麦秸、白羊草、苜蓿为底物,添加不同含量的硫酸铜和纳米铜进行体外发酵,结果发现硫酸铜和纳米铜均可以提高瘤胃发酵的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100μg Cu/L添加量时,瘤胃液的pH显著降低,但瘤胃发酵的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乙酸和TVFA的浓度最高;建议体外发酵瘤胃液中铜的最适宜添加量为100μg Cu/L。石薇[8](2011)等用4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晋中绵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羊草和混合精料为基础饲粮,饲粮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硒(0、0.3、3、6 g/d)。发现含3 g/d纳米硒的精饲料CP的瘤胃降解率显著提高,显著促进瘤胃发酵;精饲料DM、OM的瘤胃降解率没有显著影响;建议晋中绵羊纳米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 g/d。
杨中民[9](2016)在晋中绵羊的全价颗粒饲料中用杏鲍菇菌糠替代玉米秸秆,发现菌糠饲料对瘤胃pH、NH3-N、MCP及乙酸、丙酸、丁酸等VFA无显著差异;对瘤胃主要纤维分解菌中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也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降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姚建军[10](2015)在晋中公绵羊中用Co和Cr双标记法测定固相和液相外流速率。发现晋中绵羊固相外流速率k1为4.32%/h,固相外流速率k2为35.06%/h,固相外流速率k为5.14%/h;液相外流速率k为8.43%/h;晋中绵羊主要的微生物类群为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之和超过90%,甲烷短杆菌属为产甲烷菌的优势菌。
马雪豪[3](2016)用不同的能蛋水平(自由采食、65%自由采食、40%自由采食)的饲料饲喂35~50 kg杜泊×晋中杂种公羔,发现自由采食时,羔羊的平均日增重为328.20 g,料肉比为5.78∶1;不同采食水平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采食水平的降低,各器官的重量也随着降低,瘤胃和肝脏重量分别减少43%和45%。杨中民[9](2016)在全价颗粒饲料中用杏鲍菇菌糠替代玉米秸秆饲喂晋中绵羊,发现平均日增重无明显差异,采食量有提高的趋势,但饲料转化率降低,常规营养成分除OM消化率偏低,其他营养成分消化率均差异不显著,血液常规指标、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产肉率、骨肉比、眼肌面积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杏鲍菇菌糠全价饲料对晋中绵羊的屠宰性能和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但影响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山西省介休种羊场刘田勇[11](2009)等:采用阶段性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对无角道赛特×晋中绵羊F1代、萨福克×晋中绵羊F1代、晋中绵羊的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进行了测评,发现初生重、断奶重和周岁体重均是道晋F1代>萨晋F1代>晋中绵羊;10月龄时,道晋F1代的屠宰率、净肉率等均高于晋中绵羊,经济效益明显。罗惠娣[12,13](2014)等发现放牧的晋中绵羊8月龄的宰前重29.20 kg,屠宰率46.03%,净肉率38.01%。
杨文平[14](2000)等在玉米秸秆中添加1.2%的食盐,加水混匀后放置7 d,精饲料添加量为250 g、325 g和400 g,饲喂18.15 kg的晋中绵羊阉公羊,发现精饲料饲喂量为325 g和400 g时,晋中绵羊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饲粮的DM、CP、OM、CF消化率、血清中LDH、GPT、GOT和全血中SOD均差异不显著;但血清中AKP高于400 g饲喂水平的含量,而CK低于400 g,综合比较来看,盐化玉米秸秆中添加325 g精料较好,董玉珍[15](2001)等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杨文平[16](2006)等在晋中阉公羊用蛋氨酸铜代替硫酸铜,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和日增重显著增加,血清和肝中铜的含量显著增加。
闫晓茹[17](2018)采集15日龄的晋中绵羊的尾部脂肪组织块,检测PPARγ、C/EBPα、FABP4和ADIPOQ 4个标志性基因,发现0、4、7 d的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0、4 d的FABP4和ADIPOQ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在4~7 d时,表达量飞跃性的升高;表明尾部脂肪培养成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可诱导分化成成熟的脂肪细胞;同时发现在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miR-330-5p与BCAT2-3’-UTR存在靶标关系,miR-330-5p和BCAT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过表达的miR-330-5p会降低BCA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标志基因的表达量及脂滴的产生,因此miR-330-5p通过靶向作用BCAT2抑制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秦雪[18](2014)等对31只6~8周龄的健康杜晋绵羊母羔进行超数排卵,手术法收集卵母细胞;发现全同胞羔羊数与卵母细胞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初生重与卵母细胞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体重与卵母细胞数量相关不明显。罗惠娣[19](2012)采集太原青莲养殖有限公司羊场的晋中绵羊的血液,对5个微卫星位点BM6526、FCB48、BM1329、MB056、URB0374检测到35个等位基因,BM6526最多,有1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分别为4.48、0.6375和0.6805;晋中绵羊与特克塞尔羊的杂种优势最大,遗传距离为1.668。罗惠娣[20](2013)等发现晋中绵羊与道赛特羊的遗传距离为0.6400。毛杨毅[21](2010)等的研究也论证了这一观点,晋中绵羊与国外肉用品种杂交顺序为特克赛尔羊、杜泊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这些研究成果为指导和推广国外优良品种提供的参考。
任有蛇[22](2014)等在晋中绵羊公羊中每天按DM/kg饲料的添加50 mg、100 mg和150 mg纳米锌,采集绵羊睾丸和附睾组织,发现50~100 mg/kg纳米锌可增加晋中绵羊睾丸和附睾组织Cu-Zn SOD mRNA和蛋白表达量。毛晓霞[23](2005)认为夏季乏情季节,晋中绵羊卵巢的储存运输温度为35℃~38℃,晋中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用平皿法培养27 h,培养液中FSH、LH和E2的浓度分别为12μg/mL、10μg/mL、1μg/mL,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成熟率;用Milli-Q超纯水配制由BO和TCTCM-199的比例为3∶2组成的混合液为受精液,精卵共育时间15~18 h,可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张春香[24]发现饲粮添加50~100 mg/kg纳米锌可改善精液品质,提高精浆抗氧化能力;也验证了纳米锌可以增加附睾中Cu-ZnSOD蛋白表达量;同时认为精浆Cu-Zn 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精液品质优劣的指标。
林婄婄[25](2011)等采集40只晋中绵羊的抗凝血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晋中绵羊线粒体的DNA有3种单倍型,主单倍型2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624。王利红[26](2012)等通过PCR-SSCP检测晋中绵羊的促黄体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1核酸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经序列比对发现T2053A、A2044T和G2003A存在错义突变;P6扩增区有6种SSCP带型种,其中SSCP-3最多,P6扩增区的2053、2044、2003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L型为0.83,基因型频率为0.66。刘文彦[27](2014)利用PCR-SSCP技术对晋中绵羊的ATGL基因进行SNP,发现晋中绵羊的基因型以CT为主,其次是TT;基因频率C为0.397,T为0.603,处于遗传不平衡性;观察杂合度为0.692,期望杂合度为0.485,基因多样性为0.482,表明晋中绵羊的遗传多样性很丰富。
体质指数(BMI)可以衡量绵羊体况胖瘦程度,与繁殖力呈显著相关。BMI对绵羊资源评估、选育和生产管理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刘雪颖[28](2020)等发现晋中绵羊公羊、母羊的BMI分别为75.85、56.82,在20个蒙古系绵羊品种中均位于最低。
新疆种羊与羊毛羊绒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宫平[29](2014)等采集111只成年和周岁的晋中绵羊公、母羊的毛绒样品,发现晋中绵羊羊毛平均净毛率为80.30%,周岁母羊的净毛率最高,达到83.30%;油脂率平均为2.51,成年公羊的油脂率远远大于其他生产阶段;平均绒含量为46.91%;肩部的绵羊绒细度为19.01~23.00μm,低于19.00μm细度的占18.02%,说明晋中绵羊整体细度较细,能够生产绵羊绒,纺织加工价值显著高于山羊绒和细羊毛;绒毛L值为60.33,Wht值为59.57,Y1值为24.10,绒毛光泽度及白度与绵羊毛、山羊绒接近,说明晋中绵羊绒毛纤维的色度质量较好。王秀兰[30](2015)等发现晋中绵羊纤维直径为18.24μm,截面积为3948.89μm2,正皮质面积比例65.34%,副皮质面积比例34.66%,副皮质质量比33.23%,硫含量3.18%。吕雪峰[31](2019)等发现晋中绵羊毛绒的角蛋白有7种组分,低硫蛋白和高硫蛋白的比例为6.46∶1。
李振[32](2012)等采集晋中绵羊的耳尖皮肤,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通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建立了晋中绵羊耳成纤维细胞系,发现细胞生长总体趋势呈“S”型,将晋中绵羊的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进行保存。
NF-κB家族主要有NFκB1、NFκB2、REL、RELB、REL等亚基,其中NFκB2促进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RELA抑制羊毛弯曲性状的形成。吴佳豪[33](2020)等采集健康雌性3岁龄晋中绵羊的背部皮肤,发现背部皮肤中RELB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低,其次是REL mRNA相对表达量,NFκB1mRNA、NFκB2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RELB mRNA;RELA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
刘越[34](2015)等用晋中绵羊、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巴尔楚克羊、巴寒杂交羊、敖汉细毛羊和巴美肉羊7个品种羊,每个品种10~20只,采集颈肉和后腿肉进行烤制,发现巴尔楚克羊后腿肉出品率最高,但晋中绵羊高于敖汉细毛羊和阿勒泰羊;晋中绵羊颈肉和后腿出品率相近,高于巴尔楚克羊;晋中绵羊后腿烤制后肉色的a值显著高于阿勒泰羊和巴尔楚克羊,C值显著巴尔楚克羊;晋中绵羊颈肉烤制后表皮颜色显著高于巴尔楚克羊、巴音布鲁克羊的a值,C值显著高于巴音布鲁克羊;晋中绵羊颈肉肉香味得分显著低于后腿肉,但多汁性高于后腿肉,韧性、总评分没有差异;感官评价总评分,除了巴尔楚克羊颈肉较高,晋中绵羊的后腿肉、颈肉的肉香味、韧性、多汁性和总评分和其它品种没有明显差异。薛丹丹[34](2012)发现周岁晋中绵羊的羊排的出品率为69.3,总评分为6.27。1岁半晋中绵羊的羊排出品率为70.40,羊脖为69.95,霖肉为68.05。周岁的滩羊和晋中绵羊最适宜烤制,羊排适宜烤制,羊脖较适宜烤制,霖肉基本适宜烤制。不同品种烤羊肉食用品质评分排序为晋中绵羊>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滩寒杂交羊>乌珠穆沁与小尾寒羊杂交羊。不同年龄的排序为1岁羊适宜烤制,6月龄较适宜,2岁羊基本适宜。
晋中绵羊是山西省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理想素材,利用晋中地区突出的市场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发特色鲜明的名、特、优、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加大活体保种数量的基础上,同时利用高新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晋中绵羊的优良基因和主基因的内在机制,开展系统性保护,获得较好的保种效果。
在非保种区域,有计划地开展经济杂交,将饲料资源的利用和生产性能相结合,从保种和提高经济价值两条主线加快产业化的推进,延伸产业链条,整体提高晋中绵羊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