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2021-03-27 19:56:06杨为敏孟玉学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养鸡户圈舍鸡群

杨为敏,孟玉学

(河南省汝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汝州 46759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的传染病,结合大肠杆菌菌体抗原以及表面原的不相同组合形式,对菌落划分不相同的血清型。近几年,养鸡业不断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若饲养管理不全面,很容易导致鸡群感染大肠杆菌,患病鸡群饲料转化率指数会不断减少,增加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1 传播形式与发病因素

1.1 传播形式

1.1.1 蛋传播

种蛋表面被大肠杆菌污染,越过蛋壳屏障和鸡蛋内部结合,继而产生蛋外感染。携带大肠杆菌的母鸡,鸡蛋形成期间大肠杆菌和鸡蛋结合,通过蛋传播。

1.1.2 消化道感染

患病鸡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粪便排出后,可污染饲料与饮水,导致疾病传播。鸡大肠杆菌病可能出现在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12月—翌年2月发病率最高,该时间段气候相对寒冷,北方强调保暖的重要性,通风换气少,圈舍空气污浊,大肠杆菌滋生可能性更大。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征往往是g+菌,呈无芽胞与有荚膜的状态,大小以23 um×0.6 um 为主,菌株存在一定的活动性,该菌株有鞭毛。病变通过血清型致病菌所致,是一种高致病性疾病,可引发腹膜炎、滑膜炎、大肠杆菌肉芽肿以及败血症等。养鸡场管理不科学、环境卫生差,会导致鸡感染该病菌,病原体和蛋鸡结合,在鸡群之间互相传播,使病菌传播范围扩大,鸡群无法正常生长,给养鸡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发病因素

1.2.1 应激因素

母鸡生产中受应激环境刺激也会出现鸡大肠杆菌病。若免疫流程设计不够科学,还可因疫苗接种导致出现应激反应,降低鸡群整体抵抗力,从而易感鸡大肠杆菌病。

1.2.2 环境因素

养鸡户未动态清理圈舍内的鸡粪,圈舍空气中氨浓度较高,导致鸡呼吸道黏膜纤毛被损坏。若圈舍相对湿度不超过25%,鸡群呼吸道黏膜会处于干燥的状态,利于大肠杆菌入侵。湿度指数低,空气干燥,也会增加圈舍中的粉尘悬浮,粉尘颗粒会对鸡群上呼吸道产生刺激,还可成为大肠杆菌入侵鸡呼吸道的媒介。鸡群饲养密度较大或通风不顺畅均会导致大肠杆菌滋生甚至大量繁殖,增加鸡群感染风险,影响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2 诊断方法

鸡群患有大肠杆菌病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散乱、呼吸难度大、黄色稀便等症状。很多患病鸡的鸡腿比较干燥、且个体比较消瘦,包含几种形式:第一种是败血型病鸡,无明显症状,可相继死亡,一些肉鸡精神不振,食欲降低,腹部比较胀满,还伴随黄色下痢;第二种是患病鸡气囊炎型,表现出轻重不一致的呼吸道疾病;第三种是关节炎型跛行;第四种是输卵管型,产蛋起始阶段患大肠杆菌病的概率相对高一些,感染后产蛋量逐步降低,拉稀且患病鸡消瘦。相关解剖结果表明,雏鸡卵黄囊壁表现出水肿样,卵黄吸收不充分,包心包肝,即肝脏表面和心脏表面存在渗出物覆盖现象,个别患病鸡有腹水症状。

了解病死鸡典型病变利于对大肠杆菌病进行诊断。刚出生的小鸡若被大肠杆菌病感染,会表现出食欲降低、脐孔附近红肿等症状;产蛋鸡被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产蛋量降低、鸡冠萎缩。解剖相关死鸡,可观察到黏膜充血与肿大。

结合患病鸡心脏和肝脏病变可对大肠杆菌菌落进行诊断,还可借助质粒介导基因PCR 反应对菌株致病性研究,若分离物存有毒力基因,可初步诊断患病鸡被大肠杆菌感染。接种12日龄鸡胚尿囊可明确致病。运用血清学进行鉴定,处于无菌状态得到患病鸡的心脏器官和肝脏器官,对其充分研磨实施伊红美蓝培养基培育,放入37℃的组培间3 d,随后将可凝菌落进行伊红美蓝培养基接种,发展为单一菌落,鉴定菌落的完整性,判断血清型,一般来讲实验室以ELISA 为主。

3 防治方法

3.1 治疗手段

养鸡户应严格掌握饲养环节,在每一个饲养流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全面进行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工作,保障鸡群正常生长。

3.1.1 抗生素治疗

选取抗菌药物进行鸡大肠杆菌病治疗,作为现阶段鸡大肠杆菌病诊治的有效方式,治疗前要进行药敏检验,选择高敏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及时给予复合药,降低细菌耐药性[1]。

3.1.2 益生菌制剂治疗

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获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导致鸡体内部微生物群失去平衡,使鸡产生耐药性。通过益生菌制剂加进行调节,可保障鸡体微生物平衡,达到治疗功效,同时减少耐药情况。常见的微生态制剂有促菌生、益生素。

3.1.3 中草药治疗

养鸡户还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疗鸡大肠杆菌病,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基础药方:白头翁50 g、黄柏50 g、鲜马齿苋100 g、黄连50 g,秦皮50 g,水煎,服3日,或通过拌料的形式喂养[2]。

3.2 预防手段

3.2.1 管理圈舍温湿度

保持圈舍适宜的温度,不同日龄鸡需求的生长温度是存在差异的,养鸡户要针对性地对温度进行调整:1 ~7日龄鸡群的适宜温度为30 ℃~33 ℃;8 ~21日龄鸡群的适宜温度为25 ℃~30 ℃;22 ~49日龄鸡群的适宜温度为22℃~25℃。对湿度进行调整:1 ~7日龄鸡群的适宜湿度为60%~65%;8 ~21日龄鸡群的适宜湿度为55%~60%;22 ~49日龄鸡群的适宜湿度为55%~70%。湿度较高或较低都易滋生大肠杆菌病。

3.2.2 保持圈舍时刻通风,空气清洁

养鸡户要保持圈舍时刻通风,及时调整温度和湿度,可进行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3.2.3 重视圈舍环境消毒

定期消毒圈舍内外环境,对饲养地区配备相关消毒设施,严格消毒进出车辆以及进出人员,控制外来性污染源。

3.2.4 做好饲养管理

有效的鸡舍饲养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鸡群感染,饲料投喂要科学,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管理饲料;避免粪便污染圈舍;饮水要达到饮用水标准;控制多种应激反应,尤其是噪音与强光照射;严禁陌生人员进入圈舍中,避免鸡群免疫力降低;调整饲养密度,1 ~7日龄鸡群控制在每平方米28只,8-21日龄鸡群控制在每平方米20 ~24 只;22 ~49日龄鸡群控制在每平方米9 ~14 只。饲养阶段适当对鸡群进行划分,定期实施免疫接种。饲养时多观察鸡群,分析鸡群的整体精神状态和行为。若鸡存在异常现象,要时效性对其隔离,明确诊断后要进行全面治疗。

4 结束语

鸡大肠杆菌病为影响鸡群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类型,养鸡户要注意加强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明确诊断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保障养鸡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养鸡户圈舍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印尼养殖户免费送鸡
环球时报(2019-06-27)2019-06-27 06:16:17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部分漏缝地板的母猪圈舍可铺设秸秆
猪业科学(2015年10期)2015-01-25 07:14:18
适用于地面平养的可防暑降温的禽类圈舍
家禽科学(2014年11期)2014-04-29 00:44:03
肉鸡啄羽咋回事
乡村科技(2014年13期)2014-03-04 01:27:58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
冬季鸡群瘫痪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