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母羊常见繁殖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1-03-27 19:56:06高世文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公羊母羊羊群

高世文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1 羊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引起羊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众多,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1.1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螺旋体、细菌、衣原体等微生物。(1)布鲁氏菌病。该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羊都存在易感性,对子宫、睾丸等生殖器官产生危害,会诱发子宫、胎膜、睾丸炎症,甚至可能引起关节炎。(2)羊伪狂犬病。该病是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羊、猪、牛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1 ~42℃,在唇部、鼻脸部出现剧痒,常摩擦发痒部位,妊娠母羊出现流产和死胎,流产胎儿完全成型。(3)羊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蚊子为传播媒介,在夏季蚊虫频繁活动的季节易发,会导致妊娠母羊流产、死胎,公羊患病则会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少数病例表现有神经症状。(4)羊衣原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流产、死亡和产畸形羔、弱羔。流产多见于初产母羊,患病公羊通常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配种时排出带血的分泌物[1]。

1.2 非传染性因素

(1)先天性繁殖障碍。患病羊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是由于先天遗传,包括染色体异常和发育不全两大类,患病羊存在克兰菲尔特综合征、染色体异位,缺乏子宫角、实体子宫、子宫颈闭锁等。(2)机能性繁殖障碍。一般表现为性腺机能减退或衰退,患病羊出现组织萎缩硬化以及卵巢囊肿。(3)子宫内膜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通常是由于配种或人工授精过程消毒不严、助产不当、胎衣不下等因素导致的。(4)营养性繁殖障碍。羊养殖场内由于日粮配比不均衡会引发羊繁殖障碍。(5)应激性繁殖障碍。如果羊生产过程中任何较强的应激,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碍。

2 公母羊常见繁殖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2.1 母羊传染性无乳症

2.1.1 病理分析

母羊传染性无乳症是比较常见的繁殖性疾病,诱发病原是波氏细菌及无乳微细菌,该病菌与导致牛肺疫病的主要病因相似,但有区别。病母羊组织液中乳汁内含菌量最大,即使部分患病母羊已经治愈,但仍旧可以通过乳汁进行传染。母羊传染性无乳症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污染的地面、工具以及饲喂草料,也可以通过羊群内羊与羊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染[2]。

2.1.2 临床症状

患病初期,母羊传染性无乳症患病羊体温会逐渐升高,甚至体温高达40 ~41℃。患病母羊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乳房部位肿胀、不喜运动。2 ~3 d 后,分泌的乳汁逐渐变得稀薄,后期乳汁又变浓稠,乳房发生显著的萎缩,与发病初期乳房肿胀、硬的状态逐渐转变成较软状态,整个乳房状态与干乳期乳房状态相同。发病后期患病母羊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结膜充血及羞明流泪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关节炎。处于妊娠期的母羊患有母羊传染性无乳症,则还会出现流产,持续时间5 ~8 周[3]。

2.1.3 预防及治疗

母羊传染性无乳症患病初期,采用长效土霉素,5 ~10 mg/kg,肌肉注射,1 次/d,连用3 d,观察治疗效果。也可以采用硫酸卡那霉素18 mg/kg,肌肉注射,2 次/d,连用3 d,观察治疗效果。还可以应用1%硫酸铜,成年母羊60 ~80 ml/次,3次/d;也可以在日常饲喂中添加剂内每天增加0.3 g 硫酸铜,可以有效地预防母羊传染性无乳症,还要尽量避免引进疫区的羊。

2.2 公羊阳痿症

2.2.1 病因及症状

羊养殖过程中导致公羊阳痿症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原因包括缺乏营养、日常饲养管理不善、采精次数过多等,最常见原因是患病羊前列腺炎。公羊阳痿症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1)排尿次数增多,但是尿量较少且黏稠,体现为白色胶胨状;(2)排尿过程中出现弓背或者凹腰等疼痛症状;(3)对发情母羊失去兴趣。为准确判断患病羊病症,养殖人员可以利用玻璃杯盛接疑似患病羊的尿液,静置几分钟,将冷却后的玻璃杯上层尿液倒出,观察杯子底部的尿液状态,如果底部尿液状态呈胶胨黏稠尿液,则可判断患有公羊阳痿症[4]。

2.2.2 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公羊的采精或者配种次数,要求公羊的采精、配种次数1 d 内不得超过4 次。如果养殖场内进入配种旺季,则必须要在公羊的日常饲喂中适当增加精料、胡萝卜,并向公羊投喂2 个生鸡蛋。内服吲哚美辛,3 次/d,早上50 mg,中午及晚上25 mg,连续使用5 d,即可治愈公羊阳痿症。

2.3 公羊包皮炎

2.3.1 病因及症状

为公羊常见疾病,本病多见于去势公羊,其阴茎萎缩,在去势公羊的包皮腔内藏有污垢和尿液沉积,长期的细菌累积则会引发炎症,如棒状杆菌及尿素分解菌。公羊包皮炎临床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及尿不成股,患病羊的尿道发生明显的肿大、下垂,病情严重则会导致患病羊出现尿道堵塞,膀胱严重膨胀,且比较容易出现膀胱破裂,甚至导致尿中毒。

2.3.2 治疗方法

首先排出积尿,尽可能避免出现膀胱破裂,利用消毒过的套管针,刺入患病羊的膀胱部位,帮助公羊排尿。然后用1%的高锰酸钾清洗龟头及包皮,将患病羊龟头、包皮处存在的污垢清理干净。如果患病羊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应用双氧水清理痂皮,然后应用2%硼酸水清理龟头。还可以配合使用涂抹金霉素软膏,保持每天使用1次也可以隔天涂抹1次。

2.4 公羊睾丸炎及睾炎

2.4.1 病因及症状

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配种缺乏科学控制。配种旺季是公羊睾丸炎及睾炎的高发期。也有部分公羊睾丸炎及睾炎是由于外伤导致。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病羊睾丸明显肿胀,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患病部位触感坚硬,患病羊后肢会叉开。病情比较严重的患病羊会出现发烧,体温高达40 ~41 ℃,患病羊存在明显行动不便。

2.4.2 治疗

先锋霉素0.5 g 溶于5%糖盐水200 ml,静脉注射,1 次/d。养殖人员也可以根据患病羊的情况采用0.25% 普鲁卡因5ml、青霉素80 万IU以及蒸馏水10 ml,在患病羊阴囊基部周围采取封闭治疗。

3 公母羊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策略

3.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减少羊群应激发生

在公母羊常见繁殖性疾病方控制,科学饲养管理是控制、减少疾病,提升羊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羊养殖场通过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可以使羊抵抗能力有效增强,即使发生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也比较轻微,只需要采取简单的防治措施,就可以使疾病得到有效防控。首先,确保养殖人员了解羊群的品种结构、营养需求、生理状态,并以此为依据来科学地制定符合不同生长阶段羊群的饲养机制。羊养殖场的饲养管理还需要以羊群品种、年龄、性别、生理阶段等作出合理的组群,给羊群创造良好、舒适的生长环境,使整个圈舍内保持舒适、清洁,确保通风良好。进入冬季后,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寒,使羊群繁殖率有效提升[5]。

3.2 做好羊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

在羊养殖场内,切断疫病传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做好羊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使羊群体表、羊养殖场内的病原微生物被消灭、清除。要对养殖场内粪便、垫草等有机杂物进行全面清洁,使后续的消毒工作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羊养殖场要将物料出入口等疾病重要传入区域作为清洁消毒的重点区域,养殖场内要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如果有外来车辆必须进入,则必须严格依据清洁消毒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日常管理中羊养殖场必须每1 周消毒1 次。

3.3 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力度

近年来,市场中活羊流通越来越频繁,导致活羊流通中的布鲁氏杆菌、乙脑、衣原体等容易引发繁殖障碍的传染性疾病的携带病毒增加。因此,羊养殖场需要严格依据当地、养殖场中关于流行的羊养殖疫病种类制定科学、合理的羊养殖免疫程序。在日常养殖中进一步加强对衣原体、布鲁氏杆菌等传染病的检疫,并构建科学的检疫程序,对于检疫过程中发现血清呈阳性的个体,要及时淘汰处理。为形成健康的羊群,尽可能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传染性疾病的疫区引进种羊,将羊养殖场内的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发病率尽可能降到最低。

3.4 规范化繁殖技术操作管理流程

羊养殖场根据养殖管理目标,在养殖场内建立起公母羊的繁殖登记体系与登记制度,采取规范化的繁殖技术操作管理流程。结合当前科研成果中比较成熟的人工授精技术和人工助产技术,建立养殖场内繁殖技术指标、繁殖动态监控程序,尽可能地减少羊养殖过程中由于人为损伤、干扰导致的公母羊常见繁殖性疾病。

4 结语

羊养殖过程中公羊、母羊繁殖性能对繁育后代繁育十分重要,且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为有效避免由于疾病原因导致的公母羊繁殖能力下降,需要研究人员、养殖人员了解公母羊常见繁殖性疾病,并在羊养殖过程中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诊治,使羊群繁殖能力增强,进而促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及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公羊母羊羊群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母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基础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不止一个
公羊触篱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