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3-27 11:54宋晓锋宋海宏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岗位事业单位分析

宋晓锋 宋海宏

(邯郸市永年区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7150)

事业单位通常情况下从属于社会组织,属上层建筑层面,其发展水平会对国内的社会经济起到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事业单位还具有为居民提供服务的重要责任。但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往往会产生诸多的岗位管理问题,可包含体制、制度、管理、监督等多个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促使社会中产生了多种矛盾,其主要在于居民和政府关系中,事业单位的管理缺陷导致职能效应无法有效体现,从而激活了矛盾,降低了居民对政府的认可[1]。事业单位在改革开放后,也进行着不断的发展,但总体发展确实不明显,例如岗位管理,多种影响因素制约了其管理水平,现针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性分析,为提出其管理对策提供条件。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本概述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基本概念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完成岗位所定制的社会功能和基本职责任务,保证各类公益活动以及任务的有效执行,而针对岗位间的职责差异,可包含不同的职责和设置。岗位设置管理的推行,即通过制度调整实现设岗、聘用、合同管理、定酬等流程,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并淡化身份作用、强化岗位管理淡化行政手段,强化法律意识。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方面和企业无较大差异。均属于业务所属的岗位设置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任职要求。由此岗位职责的合理性是影响事业单位的重要因素,其科学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2]。

二、理论支持

事业单位为通常包含了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分析理论、定编定员理论等三个基本理论。

首先,目标的实现是组织所存在的主要目的,其过程即协调和协作,通过组织设计水平,对各类活动目标、任务流程以及职责划分进行全面筛选,保证其最大效益的产生。而落实则是指在事业单位组织中,对各个相关要素进行排列,并进行准确的管理,依照管理层需求对部门以及岗位的关系进行处理,强调其战略性和计划性。通常可包含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协调设计、规范设计、人员设计、激励设计。通常情况下企业单位结构类型和包含直线、职能、混合、事业部、超事业部、矩阵等多个类型。同时,根据结构类型差异也具有多种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例如直线型,通常需要主管人员直接下属具有直接职权,组织人员仅负责对直接下属或上级的报告,该项管理结构的优势在于层次清晰、灵活性强,但由于缺乏职能分工,管理者需具有较高的素质。

其次,工作分析相对论可对岗位以及职务进行划分,为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由于在管理中具有较高的理论支持,其作用在于对工作特性、需求、流程、知识、能力进行划分。对应工作中可针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实现进行辅助分析。另外,工作分析相对论可对员工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挖掘其结构框架、倾向以及职业素养培养性,可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为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基础。其程序通常可设定为明确目标—搜集背景信息—选择工作样本—搜集工作信息—审查分析工作信息—编写工作说明和规范。工作方式可包含资料分析法、能力分析法或关键事件法等。

再次,编订定员的基本原则,即工作基础,对岗位职责进行编制,通过职责、岗位、设备、预算等多个内容进行定员,侧重于岗位的动态管理,同时,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即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落实。

最后,实施绩效管理理论和职业生涯规划,前者着重于持续性提升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效益,后者更倾向培养,直至员工完全退出职业劳动的过程,即职业规划和发展。其中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规划,包含培训、知识结构的转化、复用以及人员的调配等[3]。

三、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缺乏动力

在目前的岗位管理改革中,普遍缺乏了一定的认识以及理解的缺陷,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主动性较低。其原因多由于事业单位从属于行政机关管理下的单位,在认识管理以及用人权力上缺乏一定的权限,由此,其对于岗位管理的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自主权的欠缺、积极性的不足,同时借由按岗聘用、合同制管理以及长期存在的淘汰问题,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则偏向于裁员,由此体现出较大的弊端。绩效管理制度的实施会打破长期任职员工对固定工薪制度的观念,其收入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动,尤其对于逾期收入和实际收入的差距表现中尤为突出,最终促使改革内容存在主动性,不主动承担改革所产生的益处。另外,人员结构、现状的改革点对复杂,成本投入较高,在具体实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职责分析不合理

职责分析不合理即对岗位工作的分析程度不足,设置依据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支持性。其原因在于缺乏对工作制度和内容固定分析,甚至缺乏对岗位的分析,进而促使在管理期间,岗位职责不明,权责划分模糊等现象,同时,会进一步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依照相关试行办法,专业从事于技术岗位的划分人员相对欠缺,例如农业事业单位,其专业等级可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内部不同的岗位等级由于缺乏一定的规划,技术要求综合性过高,导致操作难度大,由此引起岗位责任的不明确,其中主要针对工作内容、方法、条件等具有明显影响[4]。

3.岗位设施不合理

岗位分类不科学、结构比例不合理、发展通道存在问题、岗位聘用方面存在问题。分析起原因在于岗位分类未能进行准确规划,员工晋升、发展以及职业的发展规划受到限制。岗位结构比例在于管理、技术、任岗时间的不平衡,促使结构比例问题进一步产生控制难点,不利于标注确定。同时,还可包含双重或多重通道,导致职业规划或发展模式欠缺,无法促进工作激情和内在潜能。

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对策

1.转变职能

在进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转变职能前,首先,需要基于认识以及理念的转变,高层管理人员需充分认识单位内部的主要核心,强调自身公务员身份,为居民提供更具便捷性能的服务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智慧提高各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保证单位、居民以及政府关系的稳定,以居民的利益为主,化解社会舆论。

其次,需要转变对社会实际需求的认识,居民的生活更注重实际效率以及其他经济学原则概念,由此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自身的素质培养,寻求改革的真正利益,为居民谋求永久性的福利。真正按照解决问题进行岗位管理,将其作为基点进行人才划分,并强调管理实践的主导作用,以岗位的差异把握岗位以及员工间的管理合理性,从而保证居民岗位与居民利益的平衡性[3]。

2.完善岗位设置

深入岗位进行分析,以现代化思维和校对进行岗位权责、内容以及考核等内容的划分,突出工作性质、责任以及岗位特点,从而准确体现不同岗位的差异性。随后通过拟定岗位分析方案、明确要求、确定分析方式,以专业小组分担任务,并开展全面统计调查,根据实际岗位人员的把握情况进行资料收集,采用数据分析方式强化岗位相关体系,并依照岗位、说明书规划岗位以及职责的界限,以此结合绩效考核,提高对权责的监控。

3.加强改革进度

岗位的编制同时需要注重人数、机构以及领导人数,严格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划分,不可超出编制数,在设岗时提高对细节的分类,保证合理的结构以及层次,提高后期管理效果,其中主要针对类型划分以及比例划分,突出岗位的功能性[4]。侧重于因事设岗,增加过渡岗位,实现渐进性改革,精简岗位,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保证准确的利用,实现优化岗位设置的目标,例如岗位缓解的设置,构建完善的职业发展平台,使事业单位和岗位管理长远发展统一,突出岗位人员自身的行为,使其投入大目标服务中,从而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丰富和提升[5]。

4.完善考核制度,落实奖惩机制

基于对事业单位内部岗位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的在岗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推动岗位设置管理期间,加大对奖惩相关的考核内容完善,以建立规范的奖惩机制落实对在岗工作人员的管理。基于此,需要对日常工作中努力工作的工作人员执行奖励,促使该类员工可通过不断加强自我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促使该类工作人员进一步为事业单位作出贡献,另外,也可改善其他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积极性,而针对态度不坚决,导致单位业务滞后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基于一定的惩罚,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结语

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需要其领导人强调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作为其中最大的难点,岗位聘任制度对促进各大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传统身份管理趋势应逐渐向岗位管理进行转变,聘任方式也需要逐渐过渡至岗位聘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调整,以奖惩制度实施改善,从而保证员工能够胜任多种岗位目标,以此作为持续性发展的条件。

猜你喜欢
岗位事业单位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