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鸡葡萄球菌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在降低鸡群抵抗力的同时,还会对鸡群造成较大的创伤,大面积传播的鸡葡萄球菌往往会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有必要完善具体防控措施。
人类、哺乳动物以及畜禽类都易感染葡萄球菌病,其中人类与哺乳类动物还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反观畜禽类不会导致人类与哺乳动物感染,会感染其他禽类,其中感染较多的禽类为鸡。一般来说,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甚至鸡胚也会因母体而受感染,在鸡的各个年龄段中,雏鸡感染性最高,并且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水、饲料、空气、土壤,甚至鸡的肠道、粪便、黏膜以及皮肤上,其中损伤的黏膜以及皮肤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还有一定概率会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传播,雏鸡还会通过脐带感染与传播。
鸡葡萄球菌属于一种较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在鸡群饲养过程中,若存在有害气体密集、尘埃多、通风差、鸡舍潮湿、饲养密度大、管理不规范、卫生不良、病鸡弱鸡多而未得到及时医治等情况,都会滋生病菌,鸡抵抗力下降,进而出现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鸡免疫防御系统结构损伤,提升鸡葡萄球菌感染率与传播率[1]。
急性败血症较为常见,会给处于生长期的幼鸡带来较大的危害。病鸡会出现皮肤脆弱、羽毛蓬乱、缩头垂翅、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经常无故渗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鸡无法稳定站立,有较为明显的呆滞,最终走向死亡。该病病程较长,通常为3 ~5 d。
关节炎症多出现于鸡生长周期后期,表现为跖关节持续炎症与趾关节炎症,且较易受伤。病鸡临床特征主要有采食减少、精神萎靡、体型消瘦、经常卧地、呈现跛行、拒绝走动、跖关节与趾关节明显发热,最终会因营养不良而致机体出现极度衰竭。
保持镜检环境无菌性,取出病死鸡体内典型病变的相关脏器组织,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判断革兰氏阳性球菌,菌体包括三种排列方式:簇状排列、成对排列、单个分散状态[2]。
在无菌环境下,充分研磨病变组织,接种时按1:10 的比例添加足量的生理盐水,充分搅拌均匀,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按照划线的方式接种,将其放置在37℃的环境下培养24 h,观察发现两种培养基上均有菌落长出。普通琼脂培养基有中等大小的菌落长出,呈不透明圆形状,直径在2 mm 以内,表面湿润光滑,放置在温室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菌落逐渐呈金黄色。而血液琼脂平板上不但有菌落长出,而且在菌落周边有典型特征的β 溶血环出现。在肉汤中接种经过挑取分离的病菌,然后在37℃的恒温培养基中培养24 h,观察可发现肉汤呈均匀混合状。取肉汤培养物进行涂片以及镜检,可观察到革兰氏阳性球菌,且呈葡萄状排列。
将已完成分离的细菌在生化反应试管内部完成接种,然后在37℃恒温箱内培养23 ~38 h,观察发现该病菌在23 h 之内即可分解甘露醇、蔗糖、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等,产酸但不产气,经硝酸盐还原反应,呈阳性[3]。
有鸡患上葡萄球菌病后,会以病原体的形式引起疾病的迅速传播,因此一旦发现有鸡表现出葡萄球菌病的症状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封锁鸡舍,并对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同时转移健康的鸡,彻底清洗与消毒病鸡所在的鸡舍及用过的饲养用具等,防止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对可能患病的鸡都需进行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快速用药,防止出现漏网之鱼。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庆大霉素。雏鸡肌肉注射0.1 万~0.2万IU,育成鸡肌肉注射0.3 万IU,每日1 次,连续注射2 ~3 d,可根据病情恢复状况调整剂量;0.1万~0.2 万IU 混在鸡的引水中,持续5 ~7 d。(2)卡那霉素。饮水按照每升0.5 万~1 万IU 混饮进行添加,持续5 ~7 d;雏鸡肌肉注射0.2 万~0.5 万IU,育成鸡肌肉注射0.5 ~2 万IU,成年鸡肌肉注射1 万~2 万IU,每日1 次,连续注射2 ~3 d。(3)链霉素。雏鸡在肌肉注射1 万~3 万IU,每日1 次,连续注射2 ~3 d。(4)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口服100 ~200 mg,或者按每5kg 饲料添加1 ~3 g 混饲,连续3 ~5 d[4]。(5)磺胺二甲嚏睫、磺胺嚏睫。在饲料中添加0.4%~0.5%混饲;钠盐在饮水中添加0.1%~0.2%混饮,并配合在饲料中添加0.05%~0.20%的磺胺-5-甲氧嘧啶或者磺胺-6-甲氧嘧啶混饲。(6)氟哌酸。可以在病鸡的饲料或者饮水添加50 ~100 mg/kg。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鸡吃的饲料中混入少量的维生素C,这能加速病鸡的痊愈。此外,药物治疗时应控制各种药物的输入量,根据病鸡的恢复情况调整用药的种类及剂量,才能保证病鸡的尽快恢复。
为提高鸡群对葡萄球菌的抵抗能力,有条件的养殖者可选择为鸡群接种免疫疫苗,如氢氧化铝多价菌苗、葡萄球菌油乳剂灭活菌苗等。可选择在鸡20日龄时进行接种,这样能够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4.4.1 减少甚至杜绝外部传染源进入
在鸡场建立初期,即应保持与公路间至少500 m的距离,与其他屠宰场、居民区、鸡场等保持1 km的距离,避免因外部因素而导致疾病在鸡场传播。此外在选择鸡场时,最好选在清洁水源足够、地势高燥的区域。
4.4.2 严格消毒
鸡场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形式进行养殖,并根据养殖场的发展状况及鸡群的生长需求制定相对规范、科学的卫生消毒制度,在鸡分批次出栏后,需清除干净鸡舍中的杂物及垫料等,并交替应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鸡舍与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工作。消毒剂选择浓度2%~3%的络合物制剂、碘制剂、氯制剂、火碱水溶液等,这样可以防止葡萄球菌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每隔7 ~10 d 进行一次消毒,发病期应加快消毒频率,改为每日1 次。另外,在鸡接种疫苗期间避免消毒,避免其对疫苗产生不好的影响[5]。
如果天气允许,鸡舍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段用于通风换气,减少鸡舍内的灰尘,防止鸡舍内有害气体积聚,按照科学的方式来调整鸡群饲养密度,并搭配全价饲料,饲喂时还应注意观察饲料的质量,避免出现霉变的饲料。这种较为舒适的生长环境,可避免鸡出现相应的应激反应,进而提升其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针对鸡葡萄球菌病具体的发展态势制定出具备一定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防控措施,可降低其对于鸡群的影响,维持鸡群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