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

2021-03-27 16:53毕文馨
中文信息 2021年9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汉语言文学作品

毕文馨

(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不论哪种文学作品,都是需要以文学文本的形式来呈现的,文学文本的传播需要以一种媒介作为传播条件。从文学媒介的进化史来看,它经历了口语媒介、书写媒介的发展阶段,发展到如今的印刷媒介,但从传播度与经济性来看,文学作品是有必要向网络媒介方向进行发展的。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它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经典阅读与阅读体验的影响是双向的。

一、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文学体验

文学经典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上的文学经典是指那些经过时代沉淀留下来的一些名人名篇。而广义层面是指一切具有极高文学美感,对时代产生深远影响与反思的值得借鉴的优秀文学作品。本文所提及的“汉语言文学经典”并不单单指以汉语为母语的一次创作作品,还包含了国外优秀作品的汉语译本。汉语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积累沉淀,它的特点是象形,单个的字可以组成最基本的语言信息,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具有凝练蕴藉的特点[1]。与古典文学的“摹仿论”观念不同的是,近代的汉语言文学概论中认为文学经典的创作并非是根据作者感知经验模仿自然中的事物情感,而是基于作者的宝贵生命体验,也就是文学作品并非单独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读者、作者、作品、宇宙”四要素的形式共同构成的。由此来看经典阅读的过程,不只是对作者想象与记叙的再现临摹,而是文学体验的交互传播。经典阅读的本质,便是以作品作为平台,跨越时空界限地与作者的体验进行交互的过程,阅读体验便是强调在此交互过程中,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与思辨批判的能力。

二、网络媒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的积极影响

1.网络媒介有利于文学经典的传播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介拥有着印刷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往的人们的阅读习惯都是在书房或者封闭场所用纸质的书本或者报刊来完成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的,而以互联网作为文学文本媒介则不需要实质性的物质载体。人们通过电子书或者移动端阅读APP可以轻易地实现在任何场地、情景进行经典阅读。此外,网络文本相比于印刷文本具有极高的经济优势,很多网站会提供免费的文学经典的资源下载与在线阅读,即使是收费阅读的一本TXT格式的电子书,价格也比同样内容的纸质文本低出十倍甚至百倍。基于这几种优势,互联网的兴起加快了文学经典的传播速度,降低了人们用于阅读的成本,打破了阅读需要的场地环境与空间的限制。《文学概论》一书中认为,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取决于作品深度与读者数量。因此来看,网络文本是有利于文学经典的传播阅读的,并且能更快地帮助经典文学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它的影响力。

2.网络媒介强化了文学中的读者元素

读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阅读者与被阅读对象简单的关系,虽然文学作品的蕴藉与深度是基于作者的社会境遇与个体体验所产生的,但文学作品的存在价值却是读者赋予的。因此,读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元素,当读者阅读纸质的经典文学文本时,仅仅有作者与读者二者的体验交互,而通常情况下,读者的社会境遇与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是相差甚远的,自然会出现无法完全理解作品的一些情感表达的阅读现象,也就是说,完全读懂一部文学经典,是需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作品背景设定等拥有一定了解作为阅读基础的。而通过网络媒介作为文学经典的传播途径时,通常是以推送等引导方式来让读者阅读的,期间就会有其他读者在引导传播时表达一些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读者正式开始阅读文学文本时,等于与其他读者的体验进行了交互,在他人的介绍下,加深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更容易接下来在阅读中理解文学经典的情节或者表达情感。此外,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文学经典作品都有读者讨论的专区,网络媒介在作品传播时,加强了读者元素的地位作用,使不同的读者之间通过同样的阅读经历进行体验交互,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网络媒介衍生了新形式的文学类型

从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文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尽管需要发现并发扬一些传世经典名篇的文学艺术美感,但文学也需要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体裁、内容、形式上。以我国的古典文学发展为例,诗歌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千年传承中凭借着自身的韵律特点与独特的方式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而从最早的四言“诗经体”发展到平起或仄起的五言律诗,再到讲究对偶与声律的七言近代诗,直至如今格式自由注重意象表达和尾字押韵的现代散文诗,不论是哪个时代的体裁,都有它独特的文学美感,也正是因为文学的进化发展才有了多种多样的优秀文学作品诞生。而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以想象力作为主要创作源泉的网络小说,丰富了文学体系的构成,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形式内容上的发展与进步[2]。网络媒介衍生的新形式文学类型,简称为网络文学,虽然它的文学价值在文学界还有争议,但从部分作品的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来看,仍然有阅读研究的价值。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凭借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表述了作者对于世界另一个视角的全新看法,正是汉语言文学一种内容形式上的全新尝试与突破。因此,来看网络环境带给汉语言文学的不仅仅是阅读习惯的变化,更是推进文学进化发展的一次时代契机。

三、网络媒介对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的不利影响

1.互联网阅读的阅读习惯不利于理解文学蕴藉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是:接收量巨大,传播速度极快。在网络环境人们逐渐习惯了以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渠道作为接收和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导致了人们在接收到以文字作为信息形式的文学文本时,很难做到像以往的印刷媒介一样逐字逐句精读。而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研究发现,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特点就在于语句凝练和情感蕴藉,作者在有限的文本空间内填充的表达情感是远多于文本书面篇幅的。可以理解为网络环境下阅读习惯由精读变为了概读,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不会再逐字逐句地揣摩作者的写作心境与情感,这种习惯转变淡化了文学作品中读者与作者要素的联系,不利于读者理解经典作品的文学蕴藉[3]。

2.互联网阅读易受到影响扭曲作者体验解读

互联网阅读所强化的是读者元素,在淡化与作者体验的交互的同时,它强化了读者的体验联系。但是不同的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社会境遇与个体体验仍然存在差异,在读者以讨论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的交互时,难免因为个人看法导致的理解差异被带入到阅读初印象中,使后面阅读的读者在错误扭曲的体验印象下,对一些作品存在一些误解。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些具有争议的文学作品的过度捧吹和过度贬低上,网络环境下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导向,在这种思维导向下,读者很难像以往的印刷媒介阅读那样联系到作者的个体体验。如莫言的《丰乳肥臀》在初发表时,由于大胆地采用了一些地方方言与俗语不加修饰地对连年战乱饥荒的苦难年代进行再现叙述,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一部粗制低俗恶趣味的文学作品。在这样的引导下,很多读者阅读该作品之前,会带着一种“这是一部低俗小说”的偏见来进行阅读,自然很难到达到作者表达对生命的全新感悟和对作品中“母亲”的同情这种层次的体验理解。这种偏见一直维持到该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时人们再去对作品进行追读才会发现作品中文学美的体现。所以从举例作品来看,互联网阅读容易使读者接收到关于作品的错误导向,扭曲对作者体验的解读。

3.网络阅读使经典文学受到大众价值取向影响

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不光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而且在它的问世年代对当时的社会乃至后面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深远影响。因此,评判一部作品是否符合文学经典的特征,一是看它的文学蕴藉带来的文学价值;二是现世受用的文化影响。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不管身处哪个时空,通过雨果叙述冉阿让的悲惨境遇与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能感受到作品对超越社会阶级规则的伟大人性光辉的讴歌,这种高深度的文学体验会经由阅读转变形成一种积极的社会影响力[4]。而像这类优秀的作品在经由汉语言转译后,它的表达情感并未受到影响而流失。尽管网络环境促进了新的文学体裁诞生,但目前来看网络文学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却并没有因此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这是因为网络文学与狭义上的经典文学创作环境不同,受到了大众价值取向的影响,如哪种题材比较畅销作者就会写哪一种,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学蕴藉。而从这一方面来看,汉语言文学经典也会因网络中的大众价值取向影响,一些文学作品虽然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美感,但却很难给出版发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会导致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被埋没,失去应有的现实影响力,也就等于失去了读者元素,这样是不利于一些文学经典阅读传播的,尤其是古典文学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的影响各有利弊,但无论如何,在互联网引领时代进步的社会趋势下,由纸质为主的印刷媒介向网络媒介转变已经成了文学媒介进化的必然现象。因此,需要在完全实现普及网络作为汉语言文学文本主要传播媒介前,重视文学经典的蕴藉性阅读与体验,让文学经典展现艺术美感的同时可以发挥它应有的现实影响力。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汉语言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