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笠,康冬柳,刘远超,胡爱明,王云,幸程鸿*
(1.江西省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群发性疾病监测与防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45;2.吉安市畜牧兽医局;3.江西省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在发生疾病的过程中,常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在面对不同的临床症状时,兽医常误认为这些临床症状对动物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会通过药物等方式改善或是制止这些临床症状。然而,盲目的用药不一定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反而可能会阻碍动物疾病恢复进程[1]。临床症状常是动物机体表现出来的防御反应,在不影响动物的生命特征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进行强行制止。所以动物临床症状情况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动物的生命特征时,应该尽快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治疗。
发烧即在致热原的作用下,导致动物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当发烧程度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且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时,会导致动物机体代谢、内环境发生改变,直接引起肺脏、肝脏、肾脏等实质细胞变性,严重时会导致坏死,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要及时使用退烧药使动物体温下降,来维持动物的生命体征。
当动物出现发热发烧的情况,绝大多数兽医会认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对动物不利,便立即使用药物进行退烧治疗。然而,发烧其实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有利于动物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侵入[2]。因为发烧会增强动物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动物体温升高时,体内的白细胞吞噬、杀菌作用及肝脏的解毒能力会随之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伴随发烧的出现而增强,免疫系统将加快攻击病原体,从而缩短病原体感染的过程,加快机体恢复进程[3~4]。同时,发烧会使得病原体处在不利于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从而降低其生长速度,减少机体抵抗的病原体数量,且发烧引起的温度变化会使病原体酶或产生的毒素活性降低甚至失活[4]。因此,当动物出现发烧时,并不能一味的进行制止。
当动物发热程度较轻时,不能马上使用退烧药物治疗,应尽快查明病因,针对病因选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5]。若强行使用退烧药物使体温下降,易造成热型混乱,掩盖疾病真相,往往会因热型紊乱而造成误诊[3]。
但如果发烧过于严重(超过正常体温2℃以上)或长期的发烧,影响到动物生命特征,才应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如乙酰氨基酚、柴胡、安乃近、氯丙嗪等药物来保证动物的正常功能,同时应该尽快查明病因,缓解症状,对因治疗。
咳嗽是由呼吸道分泌物、病灶及外来因素刺激呼吸道而引起的一种强烈的呼气运动,常见原因有理化因素、微生物感染、寄生虫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吸入变应原及肿瘤等。当动物一旦出现咳嗽症状,大部分兽医会立即使用止咳药和抗生素进行缓解,但这种做法不一定利于疾病的恢复[6]。
咳嗽本身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性反射,可将呼吸道中的异物和分泌物排除,消除呼吸道的刺激因子,以保持呼吸道的清爽洁净和畅通,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当动物出现咳嗽症状便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止咳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动物疾病的恢复,还易诱发动物的肺部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2]。另一方面,引起咳嗽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仅仅使用抗生素治疗显然是不科学的。如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咳嗽,该病症病因并非是细菌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显然无法改善病症。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改善动物病情,反而易促使引起咳嗽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在动物不明原因的咳嗽时,不要一味的对动物进行止咳和使用抗生素,要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咳嗽应根据咳嗽情况的不同及轻重,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动物因异物性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咳嗽,应及时将异物取出,若无法取出,应马上进行手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咳嗽,则应加强动物机体抵抗力,根据病因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干扰素等。当咳嗽剧烈、频繁时,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氨茶碱、可待因等止咳药来缓解动物症状,但对于有痰的咳嗽应先祛痰后止咳或祛痰止咳同时进行,不主张单纯止咳治疗[7],常用祛痰药有盐酸氨溴索、氯化铵、碘化钾等。
腹泻指动物的排粪次数增多,排粪量增加,粪质稀薄、水分增加,粪便中带有黏液、脓血、脱落的黏膜或未消化的食物等。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中毒等因素导致。兽医常认为当动物腹泻一旦发生,便应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止泻,但该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科学研究表明腹泻是动物机体对病原刺激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动物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8]。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侵入动物的胃肠道时,动物机体则会以腹泻的方式来保护自身,将肠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肠内容物异常发酵所产生的腐败分解产物以及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排除体外,从而以达到降低体内有害物质浓度,减轻胃肠道负担的目的[9]。因此,当动物机体一旦出现腹泻,兽医应先让机体排出有害物质,再使用止泻药止泻[8]。盲目地使用止泻药,不仅不会利于动物疾病的改善,而且会掩盖病情,影响对动物疾病的诊断。
腹泻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宜疏通、忌涩堵、补水、补盐,抗感染[7]。对于轻度的腹泻,以缓泻、清理胃肠、抗菌消炎为主,动物机体的初次腹泻是排出体内有毒物质的表征,不要盲目使用止泻药物,应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进行综合性治疗。如因刺激性、毒性物质引起的腹泻,应先用盐类泻药以促进毒物大部分排出后,再使用药用炭以吸附残余的毒物、碱式硝酸铋以保护受损的胃肠黏膜;寄生虫引起的动物腹泻,不能随意使用止泻药,应及时确认寄生虫种类,再使用驱虫药对动物进行驱虫;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应考虑饲料因素,气候因素等,同时也可给动物使用益生菌等方法来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肠道健康[10]。
但对于较严重的腹泻,或是腹泻持续时间较长,往往会导致动物机体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此时兽医应使用止泻药(如次碳酸铋、白陶土、药用炭、阿托品等)来缓解症状,并及时补液、补充电解质和纠正酸中毒[7],来维持动物生命。
呕吐是动物将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腔或鼻腔排出体外的一种现象。导致动物呕吐的病因有消化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毒物或药物等,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原因导致的呕吐都要立即进行制止。如中毒性疾病造成的呕吐,不仅不能制止,反而要进行催吐,使动物将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以减轻肠胃对毒物的吸收。若此时采用药物止吐,会使有害物质滞留在体内,危害动物生命。因此,呕吐这一症状有时是机体为排出有毒物质的一种防御反应,不应该一味的制止[11]。
治疗动物呕吐的关键是祛除病因。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步便应采取病因疗法。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诊断,找到具体的病因,根据病因正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2]。如动物误食有毒物质发生呕吐,应尽量让动物通过呕吐将有害物质排出,再使用肾上腺、阿托品、维C等药物维持机体生理状态,而不是一味地使用止吐药。
当呕吐无法控制或次数过多时,将会导致动物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造成动物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将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及生命,此时应及时止吐,常用的止吐药物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昂丹司琼、马罗匹坦等,目的是为了防止进一步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止吐药物的选择、使用应依据呕吐的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而定,不能乱用及混用[11]
疼痛是动物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感受,作为一种警报信号,提示实存或潜在的组织性损伤,是动物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在动物疾病过程中,动物常因疼痛而表现出精神沉郁、肌肉战栗甚至哀叫等,饲主或兽医为了缓解动物疼痛,常会盲目使用止痛药,忽视止痛药的使用条件,造成不良后果。随意使用止痛药不仅会掩盖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甚至会导致动物中毒,也给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疾病造成了困难。因此,当动物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不能盲目使用止痛药,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及时查明原因,安全合理地使用止痛药。
当动物出现疼痛症状时,应根据动物的疼痛程度,合理地选择、使用止痛药。当患病动物疼痛程度较轻时,不可急于使用止痛药,需对因治疗、加强观察。但若患病动物疼痛程度过于严重,则应及时正确地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加快动物疾病的恢复。
动物止痛药的使用有以下要点:不同的动物对止痛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不尽相同,不能根据一个物种的用药剂量及安全性去推断其他动物的用药剂量[12]。如人用止痛药不能随意给动物使用,否则将导致动物过敏、中毒甚至死亡;止痛药的使用要根据动物的状态合理地进行品种及剂量的选择。如有肝、肾功能不全,怀孕或年迈的动物,不能随意对其使用止痛药;不能随意混用止痛药,否则将加强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有卡洛芬、美洛昔康、托芬那酸、托灭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