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认识世界,完善自我的最重要途径。一个人通过阅读走上成才之路,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民族和国家通过重视阅读、普及阅读而走向文明与富强。读书,摆脱愚昧和贫困,让知识之光照亮前进之路。读书,战胜焦虑和浮躁,静心、从容走好每一步。读书,荡涤心中的污泥浊水,让智慧与道德滋润自己的心田。读书,使我们胸怀广阔,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舞着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推进全民阅读已第七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已取得瞩目成就。作为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地区文明富强才是整个国家的文明富强。乡村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推广之牛耳,乡村社会进步是中国社会进步之关键。其意义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物质生活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要紧密跟进,才能有真正的和谐与文明,小康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文化教育为基础和前提。读书是文化教育的最根本途径,唯有读书活动的产生,才能有文化之根的生长,唯有乡村阅读活动的普及,才有乡村真正的文化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还是由于忽视了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21世纪以来,国民的纸本阅读率持续下降。读书是提高一个人文化素质、涵养道德、完善人格、提高认识世界和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最根本的途径。社会阅读率特别是读书率持续下降,社会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难有提高,必影响经济发展使其缺乏后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即是这个道理。在农业人口占80%的大国来说,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才能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把阅读推广的重点放在农村其意义即在此。
近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乡村居民的综合阅读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这种态势仍在继续。2019年第十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阅读率低于城镇居民18.1个百分点,综合阅读率低于城镇居民11.2个百分点。在出版物人均阅读数量方面,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是5.48本,农村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是3.73本。据笔者多年观察,实际情况要远低于上述数字。一是此为抽样调查结果,样本仅5514个,以此推及8亿农民是不准确的;二是农民阅读的纸质图书、报刊包括了很多子女购买的教辅读物;三是样本中包括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此看来,能够喜欢阅读并主动购买、借阅书刊的农村成年人的阅读量远比上述数字低。什么因素造成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国人不阅读和少阅读呢?以为主要的几点。
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历史原因,国人先天认为读书是读书人的事,读书是为功利的;其次,功利的驱使下,国人自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急于谋求赚取实利。现实原因,近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价值改变为用钱来衡量和体现,文化不能且难以见到金钱效益,故更加不受重视,读书求知成为务虚。这种观念行为在农村更为深入。
近十多年来政府为每个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但是书刊数量和种类不足;管理不善,导致借阅不便,使农家书屋形同虚设。即使有人想买书,实力与书价之间的沟坎难以跨越,而且农村的购书渠道不畅。因此,读书难、借书难和买书难仍然在农村存在。
近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闲暇时间减少,多忙于有目的的社交活动,更被外面多彩世界吸引,多无暇静心读书看报。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成为当今大众获取知识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普遍认为,手机联通了世界,包含了无限的容量,并且便利、因此以为看书是为多余。
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实施的一项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全国已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不断补充和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广泛利用宣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是乡村阅读推广首要的基础工作。
这是开展阅读推广的基本依据和目标。在掌握乡村居民阅读意识和需求的基本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精准阅读推广。
信息素养包含了阅读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信息素养也包括媒介素养,即对各种传播媒介的认知、判断和使用能力。信息素养不高,也就谈不上有阅读素养。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人们不阅读、少阅读的最重要因素。
以村民中热爱读书的读者为核心,把这些读者紧紧抓住,以他们为榜样,发现和培养村民中的潜在读者,逐步发展,扩大影响。
未成年人正处于学习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进行阅读推广有助于他们的心智成长,也是从根本上促进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据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乡村未成年人各项阅读指标明显低于城镇。所以,乡村阅读推广的重点和关键应放在未成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