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2021-03-27 11:02邱治锦阚婷会
光明中医 2021年22期
关键词:腠理络脉少阴

邱治锦 阚婷会 刘 毅

中医称荨麻疹为“瘾疹”,也有“鬼风疙瘩”“风疹块”“赤白游风”等俗称。发作时以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搔抓后即出现隆起、形态大小不等的水肿性风团,骤起骤退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不适,严重者可有喉头水肿甚至休克。瘾疹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1]。这句话是目前公认关于瘾疹的病因病机最早的描述,后代医家对瘾疹病因病机有了更多的补充。《伤寒论》[2]载:“太阴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等。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治疗多以抗变态反应为主,症状易反复,需长期用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信心。现根据历代不同医家对于此病病因病机的分析,笔者归纳了近年来在中医内治方面较为普遍的一些治法。中医治疗主要依据辨证论治,根据各家流派及学术体系施治,法不同,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

1 六经论治

有学者用六经辨证理论治疗荨麻疹[4],病在太阳,其表现似中风证,风团、斑疹颜色多以鲜红为主,以解凝或补虚为则,以和为法;病在少阳以和法为主,少阳本病以小柴胡汤加减,少阳中风病以柴胡桂枝汤加减……病在少阴者,可见皮疹淡红或暗红,散在分布等,辨证属于少阴伤寒者,予麻黄附子汤加减,少阴中风者,可予桂枝附子汤。也有根据瘾疹病名的最早出处,对少阴多做阐述的学者,如郭静等[5]认为少阴君火有余则克伐肺金,心火亢造成血运异常则身痒,搔之可见红色风团,造成热扰心神则见烦躁,愈觉瘙痒。可从营阴不足,风阳有余论治。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能正确从患者表现及发病部位等分析归经,其处方用药就水到渠成。

2 脏腑论治

有诸内必形诸外。荨麻疹虽主要表现为皮肤外在疾患,根本原因却责之于在内之脏腑功能不调。

2.1 从肺论治《素问·痿论》[6]载:肺主身之皮毛。许实英等[7]认为皮毛为屏障,若肺宣降失司,则皮毛失去精微物质的荣润,屏障功能减弱,外邪入侵人体,肺为娇脏,容易出现腠理郁闭、气机郁于肌表不能透达,继而出现瘙痒、疼痛等荨麻疹表现。辨证分型如下:风热犯肺(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可予荆防方加减)、风寒袭肺(多见于急性荨麻疹,可予麻黄方加减)、胃肠湿热(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肺气不降则大肠不畅,生湿生浊,郁久化热,湿热上蒸搏结于肌表,可予大黄苦参汤加减)、气滞血瘀(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肺主气,肺之功能失司所致,可见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血虚风燥(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病程日久,血虚气衰,可予当归饮子加减)。调理肺脏,固卫肌表,腠理致密则使外邪无入侵之径,大大减少发病几率。

2.2 从脾论治周冬梅等[8]认为,脾胃运化功能在气的生成占据重要地位,卫气司腠理开合,若腠理失司,风邪入侵则可发为瘾疹。付蓉等[9]则认为慢性荨麻疹的核心病因病机是风、湿、热。慢性病程多与内风有关,其“风”为肝风,脾虚生湿,木生火,湿可化热,火热生土湿,热又生风,所以风、湿、热三者互为病理因素。除湿以健脾利湿为主。从脾论治的观点出现在急、慢性2种荨麻疹的治疗中。慢性荨麻疹在治疗方面除了疏风解表,还应重视健脾益气固表,临床可借鉴赵炳南创立的多皮饮[10]加减。急性荨麻疹:急性发作常常因饮食不节,如进食腥发动风之发物:如牛羊肉、海鲜等,也可诱发素体不足之人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这也是不少荨麻疹患者伴有“肠风”“飱泄”等症状的部分原因。

2.3 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荨麻疹的发生或与气血失和有关。慢性病程中,多由肝所生之内风作祟,故临床治疗可用祛风之法。治内风,散外风。另有肝郁化热型[11],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2.4 从心论治奥敏等[12]受启发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认为慢性荨麻疹应以补心调神、补血祛风为主,以养为清,方以四物类加减。

2.5 从肾论治大多与少阴有余有关[13]。基本病机为少阴心火有余或少阴肾水不足致心火亢盛。一方面从心火有余或肾水不足致心火亢盛展开, 另一方面亦不可忽视心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治疗时当以清心安神或交通心肾为主, 辅以心理疏导。国医大师禤国维对于顽固、难治性CU重视补肾法,认为久病及肾,肾为卫气之根,肺主皮毛,肺肾不足则卫气不能温分肉,肥腠理,且肾水亏虚,不能涵木,内外之风同气相求,导致风团出没难除[14,15]。

3 从络论治

络脉畅, 则气血运行畅, 全身得以濡养, 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络脉在身体分布也最为广泛密集, 同时由于络脉细而窄的特性, 络脉为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郁、血阻和痰结等表现[16,17], 而皮肤之络脉功能受气血盈亏影响情况较大, 易虚易实, 易瘀易滞。如各种原因导致毒郁脉络, 气血运行失常, 肌腠难得以濡养则发为皮肤瘙痒等。提出了针药并用,三针通络,辛通为主的治法。任琳等[18]认为从络论治荨麻疹应强调络脉空虚及内风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填补络脉为主要治法。

4 卫气营血辨证

也有认为此病系卫分受风, 营卫失调, 血分受累而迁延难愈。故治以祛风为主, 并酌情选用调血脉、开腠理之药。荨麻疹发于皮肤腠理之浅表, 乃因邪气与卫气相搏于皮肤之间而发为瘙痒, 而卫气不能安行于阴、营卫运行失常则影响睡眠, 故最宜采用营卫气血辨证治疗[19]。

5 八纲辨证

不论是内科疾患还是皮肤病,都无外乎谨审病机,八纲辨证,理法合参。八纲辨证中应首辨阴阳,施畅人等[20]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素体虚弱,气血本虚,加之风邪外袭,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邪正相搏而发病。在赵炳南的内治八法中,疏风解表止痒法的代表方剂即为“麻黄方”和“荆防方”,分别对应荨麻疹的风寒和风热二证[21]。

6 六淫论治

荨麻疹发作与外感六淫密切联系,其中以风邪为主,常兼夹寒、热、湿、燥等邪气,合而为病。王玉玺表示风邪贯穿整个疾病的始终,临床上应以“风”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整体病因病机有风邪、湿邪、火热之邪和多邪兼夹等[22,23]。

7 其他治法

根据中药药象学和中医直观论治总结出的以皮治皮法,韩世荣认为动物的皮肤,植物的皮部性轻浮而行于肌肤,质地符合“如羽”的特征,为治疗荨麻疹首选药物[24]。所选药物作用于肺脾两脏,但每一味药物的选择都符合“治病求本”的思路,涵盖八法中的“下、清、温、消、补”五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各种病症。临床上对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根据出生、起病或其加重年份等因素,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施治者[24]。姚姝君等[25]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阳虚外感风邪有关,提出扶阳法治疗荨麻疹,温水潜阳,引火归元,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有根据皮肤病特有的皮肤损害的特点与脏腑辨证、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等思路相结合以提示病机,或根据其伴随症状如瘙痒(风痒、虫痒、湿痒等)辅助辨证论治[26]。这也是皮肤病区别于其他内科疾病诊疗的一个方面。

8 中医外治法

目前临床上治疗荨麻疹,多依赖于抗组胺药应用,但疗效并不太显著且患者依从性差、易复发。故除了较为普遍的西医治疗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口服中药等治法,常常合并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如中医外治法就是其中常见有效的联合治疗手段。中医外治法丰富多样,尤其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使用广泛,包括针刺、熏药、灸法、穴位注射、拔罐、穴位埋线、中药敷脐、耳穴贴压等[27],更有不同药物结合外治,如不同中药结合熏药、敷脐等治法[28]。外治法也有外用药物配伍、穴位配伍等。总的来说,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思路上,同样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中医药在我国历史悠久,从诞生到发展与传承,有很多优秀医家及获效甚佳的治疗方法与思路。作为中医人,我们需坚定的文化自信,坚信中医疗效。中医学博大精深、灿烂繁荣,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我们还有很多未提到或者暂时没有成为主流的思路,需寓中医精髓于治疗当中,探索适宜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腠理络脉少阴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论少阴“三急下”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望“纹”知病,“掌”握小儿健康
结肠络脉探析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