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

2021-03-27 09:48孟凡涛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农村

孟凡涛

(中共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委党校,山东 济宁 272000)

乡村振兴不能采用“一刀切”“大呼隆”和“面子工程”模式,要因地制宜,科学筹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乡村振兴并不是“全部振兴、同步振兴”。中国地域广阔,资源气候、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人文历史千差万别,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有差异化地推进乡村振兴。

一、精准施策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

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开拓乡村美好的明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选项目,才能让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有些县乡搞层层加码,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有些地方急于求成,一味地大拆大建追求整齐划一的房子;有些地方看到乡村旅游行业风头正盛,便一哄而起、山寨克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把饭碗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创新施策

让每一项政策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才能够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比如,城市郊区、工业园区以及风景旅游区等发展较好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特色产业,尽量弥补短板,率先进行乡村振兴,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可以优先发展优特乡村旅游和新型都市农业。如济宁市泗水县王家庄民俗村,充分借助周边优美环境,打造出“石屋石墙石径斜、桃花深处有人家”等景观,带动一方百姓发家致富;如济宁邹城市结合当地气候地理优势和农民种植传统,突出特色和规模,打造圣和牌呱呱鸭制品、圣琪生物等著名商标,培植食用菌、甘薯、核桃、草莓、樱桃等优势产业;如济宁金乡县农业种植已经实现“3+N”格局,3是大蒜、辣椒、棉花,N是其他多种作物种植,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如胡集白梨瓜、肖云甘蓝、高河茄子、鸡黍山药、马庙金谷等。发展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不要急于求成,要分步实施、小步快跑,可以涵养生态、养精蓄锐,尽量改善人居环境,厚积薄发。特困地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实际需要,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好铺垫。

2.推动发展要因地制宜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发展,当前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就是脱贫攻坚,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精准扶贫,更需要特色扶贫,才能以崭新的方式按下乡村发展的快捷键。农村不仅是农民的生活家园,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让农村的生活与城市全面接轨、有效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乡村振兴在因地制宜的同时,要注重重点突破

一是突破僵化思维,发展农村经济,扩展产业链条,必须走“质量、公司、市场、效益”整体结构的模式。质量是起点和基础,必须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等落后思想,破除急功近利、一锤子买卖等短视行为,树立“质量是生命、效益是灵魂”的现代市场理念,做就做拳头产品,创就创百年产业。二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应确保耕地、山林、湖泊、草地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协调,保存乡村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三是升级治理模式,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走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乡村振兴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1.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头雁和战斗堡垒作用

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和发动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龙头和引擎。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好赖看干部”。村庄还是那个村庄,环境还是那个环境,人口还是那些人口,乡村发展是涛声依旧,还是日新月异,关键是否拥有一个“境界高远、谋略深远、善抓机遇、持续奋斗”的好班子。

要加强顶层设计,疏朗思维,丰富乡村选人用人渠道和方式,在现任村干部中“留优”,在致富能手中“择优”,在退伍转业军人中“引优”,在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网格员”中“荐优”,在返乡退休人员中“察优”,真正让政治素质高、创业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善奉献乐为民的“优秀人才”担任村级干部。同时,在提高村干部薪级待遇、医疗退休等方面做好文章,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真正解决部分农村基层“无人可用”“无优秀适配人才”可用的困难局面。

2.提升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不同于城市。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不适用于农村,只能合理借鉴,不可照搬全抄。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注重现实基础和质量绩效,不可一哄而起,又一哄而落,既影响士气又贻误发展。要重视发展“新六产”,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框架,扩展农业内涵外延,挖掘“三农”潜力,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量、完善利益分配,增强村集体收益。发展乡村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如济宁泗水县宋家沟村,建有宋庄写生基地,被艺术家们誉为中国的“莫奈花园”。

济宁兖州区瑞鹏现代农业基地积极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每亩草莓每年产值提高到六万元左右,比传统作物种植提高数倍效益。兖州区新驿镇依托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成集旅游休闲、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滨阳古驿乡村旅游景区,成功举办了美丽新驿首届乡村旅游节、美丽乡村骑行、美丽乡村厨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旅游经济正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手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贯彻科学发展理念,不可搞政绩工程和短视行为,不能以“产业园”“工业园”等名义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摒弃盲目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和人民生命健康换来一时一地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构建多维社会参与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乡村振兴,单靠农村激发内生动力,进行内部循环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靠各方力量协同推进。一是建立多元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都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据专家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重点任务,总投资需要7万亿元以上;二是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招工、技能培训等方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三是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源,集中财力主攻重点和急需事项;四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美丽乡村建设、移民搬迁等相结合,形成集聚效应。

4.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和要素

如废弃的坑塘、荒芜的田地,都是农村闲置沉没资源,亟须摸底造册,加快使用。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一是对村级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等闲置资源调查登记;二是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5.创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与乡村资源环境气候人文是浑然一体的,乡村的差异造就了“特色”,“特色”是避免形成“千村一面”的王牌。一是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民俗游、修学游等产业项目;二是村集体开发或者参与各类乡村特色产业项目,让村集体有所作为、有所收益;三是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方式,加快农村品牌建设,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三、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

乡村要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民风淳朴的人文环境,文化是灵魂和关键。

1.留住乡村文化记忆

中华民族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故园之恋,留得住乡愁,寻觅到故土,精神家园有所依归,实现文化认同。乡愁,是青山绿水,亦是文化民俗。挖掘乡村文化价值,促进中华农耕文化传承,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浙江桐庐环溪村(《爱莲说》作者——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聚集地),专心打造“莲文化”,是全国著名文化旅游村落,是留住乡村文化记忆的典范。

农村地区遍布的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和非遗项目等,都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切实保护好传统文化村落中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以提升乡村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底蕴。曲阜市是典型代表,在曲阜的大部分行政村中,都建有“孔子学堂”,在全市10个试点村推行“乐和模式”,建设“乐和家园”。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基础;二是开辟新平台,运用新技术,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形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如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大型诗词音乐节目,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观众喜爱。邹城市香城镇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目标,通过编撰《香城镇志》《香城记忆》《香城印象》《香城历史文化传说》《五宝庵山风情》一套系列丛书,谱写一首香城之歌,拍摄一部微电影,讲好讲透“香城故事”,打响“美丽好客香城、养生休闲福地”品牌。

3.打造乡村文化产业

一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向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打造精品乡村文化产业项目;二是探索乡村文化产业营销新思路、新模式,形成文化产业品牌,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如济宁邹城市构建“邹东深呼吸.山乡慢生活”文旅品牌,努力打造“田园儒乡”全域旅游大格局,推出“田园儒乡”二日游、精品农业观光游。邹城市的乡村旅游体系和乡村文化紧密融合,把“旅游+文化”提升到新高度。

乡村振兴,要摸清家底,因地制宜,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破。既要让农民获得物质财富,又让农民获得“记得住乡愁”般的价值内涵。目标已定,砥砺前行,实现五大振兴,方能建设好新时代的新农村。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农村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