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梦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幼儿园,山东 东营 257100)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即:“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教育要求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它们指引了幼儿园接下来的教育改革方向,要让教育活动向自主游戏活动靠拢,让幼儿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有利于幼儿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加快开展更丰富的自主游戏,以真正发挥自主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
自主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为幼儿创设了生动的游戏情景之后,由幼儿自主选择、结合个人兴趣与学习需要,自主展开与自发交流的游戏化教育活动。从自主游戏的内涵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首先,自主游戏是以促使幼儿感到快乐、满足幼儿学习需求为目的的教育模式,符合愉快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可以让幼儿对自主游戏产生必要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促使幼儿在参与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成长起来[1]。
其次,自主游戏充分突显了“自主性”这一特征,意味着幼儿是自主游戏中不变的参与主体。若教师善于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性展开游戏,无疑能让幼儿体会到自己在游戏中掌握的主动权,这可促使幼儿自发地探索游戏内容,与同伴展开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在幼儿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可更快更好地完成自主游戏的任务。
最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会乐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幼儿产生好奇心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可以成长的好机会。教师应积极开展自主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这样的机会,去自发地产生好奇心,在自主探究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目前有的教师所开展的自主游戏没有体现出生成性的特点,一开始就制定了游戏计划,然后贯彻到了整个自主游戏过程之中。归根到底是教师对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具体表现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教师应立足幼儿的发展实情,对自主游戏教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才可以让自主游戏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期望与需要,有利于避免自主游戏教育的导演性。
有些教师对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转换的不够到位,有的单纯做了组织者,在给自主游戏区投放了材料后,就放手让幼儿去自主地选择、参与、交流,也有的在此基础上多扮演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然而却存在指导时间不恰当这方面的问题[2]。实际上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多重性的,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角色意识,思考自己还应该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扮演哪些角色、如何扮演好这些角色。
教师组织与实施的自主游戏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幼儿的差异性,其创设的自主游戏教育环境具有单一性的特点,不利于迎合幼儿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对自主游戏教育进行创新改革。教师应根据游戏环境的多样性这一特点,对现有的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创设进行优化,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环境中获得不同的发展,满足幼儿不同方面的成长需要,甚至使其懂得利用现有的游戏环境条件,更好地展开自主游戏。
生成性资源是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属于比较宝贵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要让教育活动不再束缚于常规,则需充分重视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按部就班”并不是自主游戏活动的教育特点,教师应根据自主性游戏教育的实际需要,细心地观察自主游戏活动的运行过程,了解幼儿在参与自主游戏过程中的疑问,并学会抓住这样的疑问来展开新一轮的教育研究活动[3]。
比如教师可先设计一个以“变废为宝——百宝箱”为题的自主游戏活动方案,为幼儿投放各种废弃的材料,包括废旧的纸张、塑料、瓶子、布等等。这一自主游戏能够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教师投放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设想制作一个百宝箱,并且制作其他各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小作品,如花头巾、发夹、项链等等。幼儿可以在制作百宝箱之后,将各种变废为宝之后的小作品都装进百宝箱里。这一自主游戏显然意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了让幼儿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则需细心观察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并及时把握他们的新情况,对相关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进行及时的开发与合理的利用。
例如有的幼儿制作了发夹、头箍这样的小作品后,就突然想给同伴“打扮”一下。教师关注到这一点,可以抓住这方面的生成性资源,让幼儿自主选择是否运用百宝箱里的小东西去装扮一个人,参与到“比一比谁装扮得更好”的游戏之中;或者自主选择是否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游戏之中;或者幼儿也可自由选择都参加这两个自主游戏活动。教师也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新的游戏玩法,在幼儿制作完手工作品之后,还能参与到更丰富的自主游戏活动之中。也有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新的联想,开始朝着“作品的百变性”这个方向去展开自主探究,努力创作出可以有不同用途的作品。有位幼儿制作了一个浇水瓶,浇水瓶的花洒在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整个瓶子还可以用来插花。教师应表扬和赏识幼儿的个性化想法,并鼓励幼儿更好地发挥自主性,参与到自己想要玩的游戏之中,从中获得丰富的游戏化学习体验。
教师应在自主游戏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选择扮演相应的角色,让幼儿能够获得自主游戏带来的各种益处,促使幼儿获得更好的个体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明确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路线,并从中找出转换角色的关键点,时机到了,就及时抓住,然后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满足自主游戏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推进自主游戏的顺利运行[4]。
以积木区的自主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在自主游戏正式开展之前,可做好组织者的角色,为幼儿的自主游戏设计几个积木搭建的主题。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积木搭建主题,并自主制作游戏活动的内容、方法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在幼儿正式开始进入自主游戏之后,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比如有的幼儿埋头闷声,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搭建积木作品时,教师可用提示的方式,让幼儿主动找小伙伴进行互动交流,或者展开合作,共同制作出个性化的积木作品。当有的幼儿在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发生矛盾时,教师更是要扮演协调者的角色,了解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发生矛盾的原因。若原因是有的幼儿不喜欢小伙伴对他说“我搭这块,小明(化名)你去搭那一块”这样的话语,教师则可告诉幼儿勇敢和小伙伴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直接和小伙伴协商自己想要搭建积木的哪个部分。如此幼儿既可协调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还可满足自主性的发展需要。由此可见,教师扮演的不同角色会在不同的游戏活动发展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为自主游戏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是显然存在的。为了让不同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或者让幼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自主游戏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到哪个游戏环境中去,然后正式参与自主游戏。在幼儿作出自主选择时,可根据个体差异的特点及个人发展需要,做出比较正确的决定。为了让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拥有丰富的选择,教师可先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特点。
比如有的幼儿在生活自理这方面的认知和技能相对比较薄弱,教师可结合生活化的原则投放材料,创设一个具有一定生活气息的游戏环境。教师可以在娃娃家的游戏区域里投放材料,让幼儿在选择进入这一游戏环境时,可以尝试模仿家里的妈妈带孩子的过程,如洗碗、洗衣服、扫地、叠被子等等。有的幼儿喜欢看绘本这样的图画书,则可在阅读区为幼儿投放一些合适的游戏材料,比如树叶、白纸、笔等等,让幼儿在这一游戏环境中扮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以用树叶制作书签,用白纸制作一张看书签到卡。还有的幼儿对大人的一些行为比较感兴趣,比如对爸爸出门钓鱼这件事感到好奇。教师则可为幼儿投放鱼线、渔网、小水桶、塑料吊钩、电动玩具鱼,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探索钓鱼的方法。可以说这些不同的自主游戏环境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可保障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可知,自主游戏始终是幼儿园在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情况下必然开展的游戏教育活动,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意识及其自主行为,让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游戏形式,参与到实际的游戏活动之中。实践证明,教师抓住生成性资源进一步优化自主游戏活动计划,在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善于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创设多元化的自主游戏环境,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