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燕
(延津县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200)
随着,旅游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文旅融合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形成的产物。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肩负了属于它自己的文化使命。图书馆本身是文化传递的场所,在此基础上,打造旅游与图书馆文化的二元融合,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利用两种产业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实现企业资源的融合,打造一种创新发展模式。
每个公共图书馆因其所在城市不同的文化特色,将自己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变得独特起来。公共图书馆分别可以从城市的独特建设风格、独一无二的书籍资源、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价值等方面,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景点[1]。正因为不同城市的文化氛围,使公共图书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宣传的文化招牌。例如我国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它承载着我国浙江当地的许多历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公共图书馆,不仅承载着人类知识文化,而且可以对于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作为宣传者的公共图书馆具有以下服务方式利用图书馆的网站、开展主题展览、举行文化会展、组织体验活动、举办讲座讲坛等方式来进行旅游文化的推广活[2]。例如部分图书馆,主动承办了许多国际性会议,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开展文旅活动,促进公共图书馆会展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宣传力。除此之外,开展读者活动,邀请读者进行旅游知识竞赛的方式,大力宣传城市旅游资源,从而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利用特色内容的场馆资源和服务,实现人们对特定专业知识和资料的需求,这便是主题图书馆功能。主题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服务体系中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围绕主题展开文化内容活动。例如在我国四川成都建立了以熊猫为主题的图书馆。它不仅体现了野生动物的保护,同时也传递了熊猫文化等。读者们在这里进行阅读学习,还可以进行对大熊猫的探究。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熊猫以及大熊猫文化,将大熊猫主题图书馆成为传递四川熊猫文化的小天使。
“图书馆+”是指将图书馆传统业务与其他实体业务进行相互融合形成多样化的服务体系。该模式开展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可以传递阅读能量,将阅读打造成为“悦”读[3]。图书馆以书为中介,利用自身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相互融合,创造新的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使得公共图书馆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创全新的阅读模式,从而达到资源互惠,实现双赢的局面。例如图书馆+公园“图书馆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地铁”“图书馆+景区”“图书馆+农业”等多种模式。比如,惠和书院采用了图书馆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式,将闽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得淋漓尽致,公共图书馆书籍主要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为主。同时,为了促进读者更好的阅读,该馆经常会举行各种读者活动,收获了读者的许多好评;又如中原地区“中国第一麦”的故乡以“图书馆+农业”的文化阅读模式,开展以麦子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文化活动,举办的“麦田诗会”活动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广大读者的关注,推动了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助力了中原地区乡村振兴。对“图书馆+”的活动进行合理组织的设计,让读者享受良好的服务效果。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播的主要地方。只依靠图书馆作为文旅宣传者受众面较小。公共图书馆要尝试与其他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相互沟通,开展文旅融合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传播方式,突显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底蕴。第一,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城市宣传机构,进行资源融合与协作,利用城市交通网络广播、旅客们铁路线、旅游观光巴士所途经的专线之中,将我们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活动做到可视。采用语音和视频介绍的方式,把公共图书馆文化呈现在各位游客的面前。第二,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力量,发掘具有宣传力度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媒介。这样有针对性地使用专项主题、系列报道、产品推荐等模式,将公共图书馆文化文旅产品与服务更多地展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第三,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趣味互动,让读者在活动中感受到公共图书馆文化的氛围。读者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分享对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体验、感受、建议,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同时可以利用城市的风景、文化、美食为主题组织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创活动。这样读者不仅感受到当地地区文化特色,也拉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应当高效利用科技发展的便利,创造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新局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使用“互联网+”模式,合理使用5G网络、融合VR、AR技术,搭建优质的文旅融合平台,让读者感受到在高科技下,阅读变得更加便利与有趣。在新的呈现方式之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心态都产生了新鲜感,从而掀起一波文化行业与旅游行业高度融合状况。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科技技术,采用投影互动模式,将书籍中的内容图片,不单是通过文字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通过画面感声音,提高视觉和听觉的渲染效果,让读者身临其境,沉醉于文字与画面感的熏陶之下[4]。例如在我国太原市,就采用了投影式模式,在山西图书馆的外壁上,向读者们展示出了风景秀丽的山西,从而使读者感受到山西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时代变迁之下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这都是通过科学技术层面,实现文旅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的途径。同时,在我们国家典籍博物馆,根据每一个区域的特色,利用科技技术进行巧妙的设计,使读者实现与文物的多重互动体验。
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是以文字方式进行,而通过物质型文创产品可以代表独特地区的文化氛围,同时拓展了图书馆文化旅游服务的经济路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要意识到,纯粹的自然风光与缺乏内涵的实物,比较难以可持续性地吸引游客们的注意。因此,要学会利用丰富的地区文化资源和别样风俗文化,设计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旅客在物质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被当地特色文化风俗所吸引[5]。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据自身特色,由设计师设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例如湖南长沙,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风俗,美味佳肴、文化历史背景等角度进行创意设计。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修正是来自湖南,因此,湖南公共图书馆抓住这一特色,打造文人形象。从有趣的人物形象声中让我们游客感受到湖南人民博学多通、刻苦学习的人物品质,也让大家了解到长沙的丰厚文化底蕴。在上海浦东地区,根据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提高了游客在图书馆的体验氛围感受。
公共图书馆文旅的可持续发展,依靠图书馆馆员的人才队伍建设。而公共图书馆的文旅服务,需要馆员具备可以挖掘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行业价值所在的能力。就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状况来看,这种创新型人才在我国还比较的缺少。因此,我们要制定好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文旅人才团队。首先,可以从高校出发,设置文旅融合培养方面的专业,从学术层面对于人才的培养进行完善;其次,建设专业的人才培训团队。对于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跨领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只拥有丰厚的实战经验与操作能力的人才培养团队。再次,我们不但要培养人才,还要引进人才,采用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的进入。最后,人才的培养可以与其他专业人才相互融合,将旅游业、创意设计等专业性人才融入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队伍之中,使人才的培养更加的多元化,这样同时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例如在上海浦东地区,该地区制定了馆员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为管员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与学习途径。开展馆员心得分享交流会、组织有关课题研究活动,丰富馆员们的视野,创新出更好的文旅融合方案。实现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创造高效价值。
在文旅大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要坚持复兴文化,充分发挥本地区地域性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与作用,积极促进文旅融合,但同时图书馆也要具有一定的危机感。公共图书馆都应当正确认知自身的职责与职能,保证自身特质的同时与当下的社会背景先进技术相融合,以保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带来有效动力,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证自身转型的顺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