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芬 唐 鼎 何韦乐 陈利芳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5
扬刺又称“阳刺”,以中心为主针,上下左右傍以四针作补充,多针直指病所,加强针刺部位的经气感传。易罐是在传统火罐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硅胶罐。现将二者结合治疗面部损容性皮肤疾患医案两则分享如下。
马某,女,23岁。2020年7月17日因“发现右下颌赘生物3天”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右下颌出现多个直径0.1~0.3cm不等的赘生物,灰褐色,伴轻度瘙痒,压之不痛。纳寐可,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诊断:扁平疣,风热搏结证。治拟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操作:病变局部消毒后于扁平疣中心部位直刺进针直至疣底部,针下自觉无阻碍时停止继续进针,再于疣体上下左右四面各刺一针,行扬刺法,针尖指向疣体中央。出针时迅速摇大针孔,以出血为度,此时用易罐进行闪吸。每周治疗1次,2周后疣体大部分萎缩,1月后全部疣体自然枯萎脱落,遗留同疣体大小的浅色疤痕,3个月后面部无遗留疤痕及色素沉着。
按:中医学称扁平疣为“疣瘊”,初发多因正气亏虚,风热搏结所致。疣中心直刺至根部可直接破坏疣体的血管,阻断血供使其自然枯萎脱落;周围行扬刺法,从四周进针,既可增大刺激量,又可有效汇聚经气,多针共同作用于病变中心,加强软坚消疣之功。出针时配合刺络拔罐,易罐闪吸,可迅速泄热解毒,加速疣体脱落。扬刺法在阻断疣体中心血供的同时,配合易罐还可有效改善周围小血管血液循环,促进面部损容部位炎性物质吸收和局部组织代谢,故不易遗留疤痕和色素沉着。
李某,女,30岁。2020年8月14日因“发现颜面部脓疱半月余”就诊。患者自诉半月余前因食肥甘厚腻之品后颜面部出现多处红肿脓疱,压之坚硬疼痛,大小不一,以下颌、面颊部多见,可见白色脓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3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中医诊断:痤疮,肠胃湿热证。治拟清热解毒,散郁消痤。取穴:下关、地仓、颊车、迎香、天枢、曲池、合谷、足三里、阿是穴。操作:常规消毒穴位后直刺或斜刺进针,曲池、合谷行捻转泻法,其余平补平泻;脓疱正中直刺一针直至病灶根部,附近围刺四针,针尖均朝向病所,出针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局部刺络,利用易罐负压放血。每周治疗2次,1月后面部脓疱均消失,仅余局限性少量色素沉着,小便如常,大便仍偏干。继续随诊。3月后患者自诉面部未遗留痤疮残留色素,大便正常。
按:患者过食油腻,郁久生热,热毒上袭头面部,发为囊肿型痤疮;湿热蕴积肠腑,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选穴多取足阳明胃经上行于头面部的穴位及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穴,清中焦之热,助气血畅通“荣于面”。脓疱局部围刺是扬刺法的运用,病所周围附加四针可加强刺激量,促进脓疱产生炎性物质的吸收。囊肿中心因病变层次较深,易侵犯到深部组织,故应尽量控制进针深度能到达病灶底部。易罐刺络放血治疗,是对古代十二刺之“赞刺”的改良。面部皮肤浅薄,解剖结构复杂,硅胶材质的小巧易罐适用于颜面部的留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