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9)
智慧城市以一种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新型科技的全面应用体系,是当前城市朝着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公用交通、城市管理、地下综合管网等部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智能交通、文物古迹保护、现代物流管理、数字医疗等领域当中。举例来说,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东城区、山东潍坊市、湖北武汉市等地区已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会安全立体防控、行业管理、民生智慧服务等工作当中,为当地城市安全稳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势包括,首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通过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城市部件联网运营管理成为了可能;其次,物联网技术能够延伸云计算与互联网的“触角”,并且这些延伸出的触角可以形成智慧城市感知脉络的“毛细血管”,为城市感知工作提供保障;再次,在智慧城市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令城市明确物品的实时动态,尤其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物流运输管理工作中,借助物联网,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明确了解到物品运输的路线、周边环境等信息,进而通过加强对物品管理的方式,保障城市的安全;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芯片朝着小型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物联网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与电子手表、房屋开关、景观装饰等物品进行结合,加强对城市的管理,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将这种小型的传感芯片安装在各种智能机器人身上,由机器人对城市内诸如深雪、水管线缆、深坑洞穴等不适宜人体活动的环境下穿梭的方式,在加强城市的管理,保证城市稳定有序发展的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
智慧城市这一说法虽早于1990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以“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上,并且2008年,在IBM正式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后,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热潮。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智能化城市管理运营模式,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同样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体系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受限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时间仍比较短,现阶段,智慧城市在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效果。
尽管当前部分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物联网技术,但对当前群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当前真正融于智慧城市,在实际生活工作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群众仍比较少,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首先,当前部分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过于超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智慧城市的各项服务与人们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尤其是对于一些幼儿与老年人来说,智慧城市的各项服务申请较为复杂,并且可能存在无法满足自身需要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还可能造成群众对智慧城市产生厌烦恐惧心理的情况;其次,由于融入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受资金、宣传、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众眼中的智慧城市与预期的智慧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明确的感受到智慧城市与原本普通城市之间的差别,进而降低了智慧城市的推进效果。最后,当前部分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群众对于智慧城市参与度低这一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这种情况的出现同样降低了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2]。
每个城市都是独具生命文化特色的整体,城市建设规划则是其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是保证智慧城市理念有效落实的关键点。但对当前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解后可以发现,设计雷同、保守、缺乏亮点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智慧城市的推进进程,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智慧城市的前期规划不够合理。现阶段,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时,若在开展城市规划之前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全面考察城市的具体情况,并依据当地的物资资源、人口等信息情况,制定科学的设计规划情况,就可能导致智慧城市与预期建设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领导层未能正确认识智慧城市的作用与意义,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沿用传统治理机制与小块利益保护的思想,导致城市不同行业、领域之间信息碎片化严重,并且城市内的一些部门惧怕自身的利益会遭到损伤,并不会主动开展信息融合工作,使得信息处于一个分离的状态,无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得城市物联网数据信息受阻,难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流共享,还会导致在进行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复构建、资源浪费等问题[3]。以部分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项目的建设情况为例,现阶段,受信息交流不够畅通的影响,智慧交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大多采用单一服务、单一功能的工具性低级应用模式,这种应用模式的价值链相对单一短小,导致智慧交通的建设成本提升,社会化应用程度降低。比方说,在公安业务需求当中,受限于智慧交通系统信息资源范围小、信息适时性差、精准化管理程度低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公安部门在西宁机动车管理的过程中,部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实验室提出,其工作模式为在世界上各种事物上嵌入一个微型射频标签或传感器,使得物品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交互,进而形成一个由物品交互组成的“物联网”,现阶段,“物联网”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可以借助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各类传感器实现物品与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递,进而实现诸如物品智能识别、定位、监控、轨迹管理等功能。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使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模拟人智能的方式,对城市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进而保障城市稳定可持续发展[4]。
从根本上说,人是城市的发展的根本,任何以推动城市发展为目的的制度或策略的制定,其根本都是为了满足人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具体需求。因此,在当前物理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当下,为使智慧城市能够得到更好地建设与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将社会大众的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到一起,并且通过加大对智慧城市中各类公众服务宣传的方式,保证智慧城市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群众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具体来说,智慧城市中各种公共服务为群众带来的便利是激发群众参与智慧城市的动力,也是保证智慧城市文化环境形成的核心,现阶段,将物联网技术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吸取大众的声音与建议,通过为提出建议的群众提供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并且在城市建设完成后,虚心接受各种批评与指导,及时对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以便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比方说,上海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就在融入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要,实现了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等多种商业内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商业运营的成本,还满足了群众的日常需求,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建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为使城市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避免“摊大饼”情况的出现,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具体来说,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使智慧城市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社会文化优势,在规划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对产业架构加以整合,深入挖掘已经开始建设项目的潜力与价值,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发展优势。同时,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保证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各种先进的技术方式应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中原有的设施加以优化,助力城市的发展壮大[5]。举例来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以传统视频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智能交通系统在公安、交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技术主要是以机动车固有车牌作为信息采集源,若出现车牌涂抹、遮挡、前后车间距过小等情况时,视频系统可能无法有效识别车辆信息,这一技术的应用质量将会大大下降,现阶段,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工作当中,通过建设具备有物联网感知公共信息平台的方式,对城市车辆的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形成以运营商为主导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联合服务模式的方式,为智慧城市的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城市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是保证智慧城市实现对物理城市全面感知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在智慧城市运营过程中,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传感器感知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并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发出科学的指令,提升城市下的政策服务、民生环境等内容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