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视域下中医药院校新医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03-27 00:15李宝琴曾雪璐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医科跨学科中医药

刘 杨 李宝琴 曾雪璐 郭 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019 年4 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版,重点强调建设“四新”,“新医科”便是其中之一,进而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掀起了一场医学教育“质量革命”。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新医科”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 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模式[1],即将传统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3D 打印等现代科技进行融合,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 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3]。但目前对于中医药院校如何培养符合新医科时代要求的“卓越医生”,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具体实施路径。美国的STEAM 教育倡导以跨学科理念进行创新和创造力培养,与旨在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相融通的新医科教育有不谋而合之处,因而通过对STEAM 教育理念与新医科教育两者进行深入剖析,来探讨STEAM 教育对中医药院校“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启鉴。

1 STEAM 教育的核心思想

STEAM 教育是在STEM 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五个学科门类英文首字母的缩写。2017 年,世界STEAM 教育联合会对STEAM 教育的定义是一种基于现行教育与未来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要求,以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问题为目的,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数学等多学科充分融合,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升直观发散思维和融合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理念[4]。但STEAM 教育不是五门学科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现实需求问题出发,将来自不同学科的零碎知识有效地整合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5]。其中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律,工程与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根据社会需求改造世界,人文艺术可以帮助人们以美好的形式丰富世界,数学可以为人们发展应用科学、工程、艺术和技术提供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6]。

STEAM 教育拥有跨学科整合资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做中学的开展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要手段等特点。STEAM 教育主张以现实世界问题与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设计流程来制订解决方案,且提倡通过项目协作的方式进行开放式探索,鼓励答案的多样化并认可失败是学习的必要部分[7]。可见,STEAM教育是一种创新的综合素质教育,以项目驱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机器人、编程、3D 打印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8-9]。STEAM 教育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跨学科融合的学习内容、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模式、沟通和表达的交互形式、创新成果导向的学习目标等核心思想[10]。

2 新医科人才的培养方向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强调,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11],发展建设“新医科”教育,一是理念新,二是背景新,三是专业新。具体来说,新医科是构筑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建设发展“新医科”,医学院校需要以信息化时代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为导向,将“互联网+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医学领域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方法更新到日常教学内容中[12],让学生紧跟“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树立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生命健康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的医学新理念[13];在重视现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上,主动建设发展新医科专业,积极推动传统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型、综合化的“医学+X”创新人才[14]。2020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等多项举措。

中医药院校应主动瞄准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大力促进中医药与工科、理科、文科等学科深度交叉融通,探索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理念的新医科人才培养路径,着力培养高质量中医药创新人才,有力保障健康中国战略实施[15]。

3 STEAM 教育与新医科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STEAM 教育与新医科教育虽然从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领域,但两者却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着深度的内在联系,让中医药院校对建设发展新医科教育,培养新医科人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3.1 教育理念: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STEAM 教育与新医科教育在教育理念层面存在着许多共性,两者都强调以跨学科的方式学习,注重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倡导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性。STEAM 教育以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并且支持学生以综合创新的形式改造世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见,STEAM 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16]。建设发展新医科教育,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理应打破传统教育壁垒,改变过去仅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引导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同时将AI、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课程更新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紧跟“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逐步实现从纯医到大医的变革;引导医学生在“医学+X”的学习情境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跨学科综合素养[17]。

3.2 教育主体:多元化主体合作共育

STEAM 教育强调跨学科教育[18],更强调多元主体共育,整合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学校等各方资源,建立一个由政府搭台、专家引导、第三方参与、学校为主的实践创新发展系统,形成“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社会支持、用户参与”的“政产学研用”STEAM 教育生态闭环[10]。发展建设新医科教育,培养医学创新人才也必须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在采用学校附属医院资源的基础上,统筹省内、国内乃至国外先进资源,推动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的新体系发展[19],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形成协同联动机制[20],共同探索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开发新医科课程资源、举办新医科创新创业赛事、建立新医科导师资源库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共同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搭建多元育人主体合作共建的创新模式,最终建成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

3.3 教学设计: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设计上,STEAM 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融合于项目式教学中,注重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实践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帮助学生以综合创新的视野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STEAM 教育课程有真实情境体验、注重合作创新的特点,教学设计的系统性、行业标准的规范性、资源支撑的持续性是STEAM 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21]。建设发展新医科教育,教学设计要侧重于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领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指导,建立“医学+X”的课程体系,完善新医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中由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临床医学中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发现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运用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等多学科知识与前沿科技手段,为解决医患现实难题而进行探究式学习,真正实现跨学科、跨专业教育,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创新。

4 STEAM 教育对中医药院校“新医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4.1 树立STEAM 教育+中医药育人理念

STEAM 教育理念为中医药院校培养新医科创新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育人理念。中医药院校应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原则,以“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为发展定位,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思想,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复杂的医患现实难题相连接,从单向知识传授向综合创新应用转型,培育“中医药+”复合型创新人才。在STEAM 教育视域下,新医科教育从宏观变为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因而中医药院校应树立STEAM 教育+中医药的育人理念,即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为核心素养,以中医药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临床应用为核心,创新实践为导向,一专多能为特色的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理念[22]。一方面,在重视现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础上,主动建设发展中医药与理工文学科交叉领域的新专业,如医学信息工程,培养具有“中医药+X”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3]。另一方面,医学生借助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体验,建构跨学科知识体系,促进自身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融合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大局意识和站位高度的医学创新人才。

4.2 开发STEAM+中医药课程体系

传统中医药院校专业教育倾向对各门课程进行单独教学,往往忽略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面临着封闭孤立、内卷化的发展困境,容易造成现实需求与中医药教育教学之间出现断层。在STEAM 视角下,中医药院校为培养新医科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之间的互相支撑,秉承项目化、立体化、模块化、生动化等设计原则,分别建立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创新实践类课程[24]。基础类课程主要涵盖中医药专业必修课和通识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与基础。拓展类课程主要以中医药与理、工、文学科交叉的专业限选课程为主,如中药化学、医学信息学、医史文献等,采用线上+线下立体化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类课程可以根据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和医患现实需要开设专创融合课程,按照STEAM+中医药的思路进行教学模块设置,基于项目式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医学生交叉学科素养以及知识转化与实际应用能力。

4.3 打造STEAM+中医药师资队伍

中医药院校培养符合新医科时代要求的医学创新人才,离不开跨学科背景教师队伍的支撑。因而,应努力建设一支专业交叉、学科交叉、院校交叉的STEAM+中医药师资队伍,即兼具创新精神和理科、工科或文科专业背景的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为促进新医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扎实人力资源保障。但由于新医科诞生时间尚短,拥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资源极为短缺,目前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建STEAM+中医药师资队伍[25]。同时通过搭建新医科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来实现校友资源、社会企业资源、其他兄弟院校以及著名理工文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共享,逐步吸引更多“中医药+X”行业的专家学者加入。同时,中医药院校还应着眼于教师本身的培养与发展,根据新医科发展需要开展专题培训,加大培养新医科方向教师力度,制订新医科教学人才引进制度,鼓励在职教师选择跨学科、跨专业深造研修,由此保障新医科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4.4 构建STEAM+中医药学习模式

STEAM 教育的核心本质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其跨学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质决定了开展STEAM 教育离不开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中医药院校建立STEAM+中医药学习模式需要构建智能便捷的信息技术系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医药学习氛围、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以及资源整合的社会实践平台。首先,智能便捷的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实现中医药院校与校外学习资源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新医科人才的综合素养。其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医药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设计问题、沟通协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建立新医科思维方式。再次,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感受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回归发展建设新医科的初心——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目标。最后,资源整合的社会实践平台是检验中医药院校新医科人才的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构建合理完善的STEAM+中医药学习模式是中医药院校培养新医科人才的重要举措。

5 小结

中医药院校的新医科人才培养同时代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密不可分,也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是否符合新医科发展趋势紧密相关。STEAM 教育理念与新医科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学设计等方面深度契合,两者都以培养跨学科、综合性、敢于创新的人才为初心使命。因而,STEAM 教育理念为中医药院校培养符合新医科时代要求的医学创新人才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中医药院校应推进中医药学科与工、理、文等学科以及中医药学科内部交叉融合创新,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习模式等方面着手,努力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传统医学知识又懂现代科技应用,既有家国情怀又敢闯敢创的新医科人才,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医科跨学科中医药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医校协同开展医科生医患心理教育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