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利利
(晋城大医院儿科,山西 晋城 048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37 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出生后常需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早产儿普遍身体素质较差,在出生之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给早产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开始设立新生儿监护病房,以此来为新生儿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避免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出现过多的波动[2]。但是在病房中存在较多可能引起早产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因素,需要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基于此,选择2018.01-2020.01 于新生儿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20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选择2018 年01 月至2020 年01 月于新生儿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200 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对200 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 例早产儿中男性118 例,女性82例,胎龄在28 周到36 周,胎龄中间值(33.67±1.12)周,体重在1026g 到3512g,平均体重为(2542.46±80.54)g,住院天数在10d到43d,平均住院天数(31.76±4.69)d。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标准,批准此项研究;研究内容对患儿家属公开,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配合,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早产儿。
使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收集200 例早产儿资料,从中查找到存在医院感染情况的新生儿。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评估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讨论200 例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感染情况、感染高危因素以及护理措施[3]。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中提出的规定和要求对可以检测环境卫生的指标进行采样,采样后对标本进行培养,当空气菌落超出每立方米200cfu 即代表菌落超标;物体、手表面菌落超出每立方米5cfu 即代表菌落超标[4]。
早产儿感染率为7%,共14 例患儿感染,感染症状包括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脓胞疮、菌血症其他具体对比数据见表1。
表1 早产儿感染情况(n/%)
胎龄<30 周感染率10%,31 到32 周感染率为10.4%,33 到35 周4.7%,≥36 周感染率为6.5%,具体对比数据见表2。
表2 胎龄与医院感染关系(n/%)
体重<1500g 感染率10%,1500g 到1999g 感染率为11.1%,2000g 到2499g 感染率5%,≥2500g 感染率为4.4%,具体对比数据见表3。
表3 体重与医院感染关系(n/%)
对空气物表进行监测后达标率为88.9%,对手进行监测后达标率为87.5%,具体对比数据见表4。
表4 监测情况(n/%)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率7%,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脓胞疮、菌血症、其他的发病率分别为42.9%、21.5%、14.3%、7.1%、7.1%、7.1%。由此可以发现在目前的医院管理中存在较多会引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出现。下文将详细阐述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胎龄过小和体重过低会使新生儿出现身体机能发育不全、营养成分吸收不足的问题,因此早产儿身体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进而增加感染的几率[5-7]。实验表明,胎龄<30 周感染率10%,31 到32 周感染率为10.4%,体重<1500g 感染率10%,1500g 到1999g 感染率为11.1%,感染率均较高。这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早产儿的身体情况实施适当的营养支持,提升身体免疫水平。
新生儿监护病房中仪器设备多、抢救操作频繁,而噪音污染、不规则光线暴露等环境刺激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对早产儿远期发育结局有不良影响[8-9]。因此,为早产儿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环境干预护理可减轻环境因素对早产儿造成的负面影响,将其与早产儿护理相结合可满足早产儿的护理需求。在本次研究中空气监测达标率为88.9%,需要护理人员后期加强环境护理干预。空气中如果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会影响到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健康发育,护理人员可以选择用温暖的绒布卷圈在患儿四周,形成鸟巢状,将消毒后的鸟巢置于暖箱中,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胎龄调节合适的温湿度,使其躯体呈卷曲状态,在保证早产儿休养环境卫生性的基础上提升舒适度。通过鸟巢式护理能够为早产儿创造一个和目前子宫较为相似的环境,给予早产儿以安全感,防止早产儿出现其他应激反应。
如果医护人员手卫生没有保障,那么在和早产儿接触时容易将手上的细菌传给新生儿,进而增加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10-12]。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存在手卫生监测不达标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早产儿护理工作中必须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按照正确的方法清洁手部,手上不得出现长指甲和假指甲。在对早产儿进行护理前后需要分别进行手卫生消毒,在多个区域增加免洗消毒洗手液,让护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手部消毒,提升护理人员在手卫生管理方面的依从性。新生儿监护病房也会有其他科室的人员进入,也需要对这些人员实施手卫生管理,确保在经过手部消毒后再允许相关人员进入,防止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和早产儿有任何接触,尽最大努力为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这需要科室内部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确保医院全员均能够有效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环境清洁不到位、手卫生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早产儿自身体重和胎龄因素均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出现,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这几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新生儿监护病房的环境卫生水平,降低早产儿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