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人本意识”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启示——评《协和的农业: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

2021-03-27 07:48顾敬婷
灌溉排水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意识生态农业

顾敬婷

中国古代农业“人本意识”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启示——评《协和的农业: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

顾敬婷

(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00)

我国古代农业的“人本意识”思想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理论指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人本意识”思想作为现今遗留的历史理论财富,在分析传统农业的基本思想和生态框架,研究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遵循的思维模式,是作为保障农业生态思想和产业文明稳固拓展的有效课题。由胡火金撰写的《协和的农业: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一书,是以传统哲学和农业实践经验为依据,在掌握“天地人物协调统一”的理念后,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整体观的总体框架,并且从自然社会、哲学思维以及思维实践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析,最终向读者直观展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态思想框架和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警示。

书中第一章主要从生态环境、经济构成以及宗教伦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入手,简单介绍了传统意义上农业生态化取向的真实背景。阅读这一章节,读者能逐渐理解以往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及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并在某个特定的环境、经济条件以及政治背景下,找到影响极深的传统农业生态思想,这对接下来研究农业生态思想与哲学思维的关联具有促进作用。而第二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以往我国农业生态思想所依据的内容,也就是“天地人物协调统一”的哲学理论,并根据实际农业的生态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本质分析。书中写道,天地人物这4个基本元素虽然分布在不同区域,但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通过从五行、阴阳及气的理论思维角度进行研究,读者可以在掌握元素运行机理后,通过对比分析古代农业生态系统运行情况,可以掌握更多具有价值性的应用经验。

在书中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中,作者分别阐述了以往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观与优化观,第七章和第八章又介绍了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和实践水灾防治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读者在阅读这4章内容时,能再度深层认识到以往农业建设发展提出的天地人“三才论”,其理论代表了哲学思想以及宏观的宇宙观。了解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可知,人们在经过多次实践后才意识到,在种庄稼时只有遵守时间、地理条件和农作物的变化需求,再保障外界人的作用力,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结果,以人为本作为这一实践的农业生态思想的根本。同时,书中提出,古代曾有学者和农民利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土地,并在不断干预下产生了更多认识,总结了新的且具独特性的观点:“地力常新壮”。这一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虽然存在偏差,但仍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建设发展所遵循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实现精耕细作的重要依据。

而书中的第九章从目前农业建设发展问题入手,通过明确构建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古代农业的“人本思想”对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的启示。同时,还选用日本作为案例介绍,真实体现了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及其生态思想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在阅读本章节后,读者会发现我国古代农业的生态思具备一定的民族特色,为了构建符合时代变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2点入手:一方面,绝不能改变农业在国家建设当中的基础性,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居民收支等方面,不断推广与“人本意识”有关的根本内容和应用价值,促使当地农民可以在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以此保护农民的自身权益;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工作中总结经验,注重按照预期提出的战略方针全面调整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以此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供给量。同时,还要针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提出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指导原则。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古代农业“人本意识”思想对我国哲学发展具有极深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展现这一生态思想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必须要在熟悉各个阶段的农业经济、产物产量等基础上,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展现“人本意识”的影响力,并在未来发展中严格遵守这一原则。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居民经济收支、主要劳动力及经营模式等基本信息,从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入手,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仅能满足“人本意识”思想的要求,而且可以避免居民过于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促使中国走向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建设新道路。

猜你喜欢
意识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