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
水利博物馆与水文化建设研究——评《水文化导论》
吴鹏
(河南省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河南 濮阳 457000)
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水文化建设受到了重视,不断推出了推动水文化发展的法规政策并收获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然而由于我国水文化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大众水文化意识仍十分薄弱,对水资源认识不充分、水体污染、水文物遭受破坏等问题,制约了水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为推进水文化建设,要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个领域着手,要注重为社会大众提供各式各样适宜的文化场所、设施,博物馆作为对社会大众开放,可实现科教、娱乐等功能,对人类文明的见证物予以收藏、展示、研究的一个文化场所,在推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越来越多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博物馆在我国的发展迅速。水文化建设可依托博物馆开展,我国有长江、黄河、都江堰等与水利相关的博物馆,但水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本文述了《水文化导论》一书,基于该书阐述了水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水利博物馆建设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有效通过水利博物馆推进水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水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水文化导论》一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爱好者学习参考,并且对本文研究水利博物馆与水文化建设可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书可分为5篇、19章,第一篇宇宙中的水孕育地球生命,由第一章到第三章组成,介绍了宇宙生成的“水源说”、原始生命在液态水中诞生等内容。第二篇大河流域缔造人类文明,由第四章到第七章组成,介绍了两河浇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成就古埃及文明等内容。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构筑独特水民俗、水思想,由第八章到第十一章组成,介绍了上古神话衍生神秘水文化、水崇拜主导传统民俗文化等内容。第四篇古代先民创造水利工程奇迹,由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介绍了“疏浚芍陂淮水引,安澜古堰稻香存”——芍陂、“疲秦之计”建万世功——郑国渠等内容。第五篇人水和谐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由第十七章到第十九章组成,介绍了水患湮没古城辉煌、水利撬动国民经济等内容。本书内容覆盖面广泛,层面清晰,全书从人类文明发展和流域文化发展演变着手,紧紧围绕水元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文化遗产中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将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理念纳人水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及现代化建设反思,可实现普适性教育意义。
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大物质前提,与人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水文化导论》一书介绍的上古神话衍生神秘水文化、水崇拜主导传统民俗文化、传统水思想凝结古代哲学精髓等内容亦不难发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首先是物质形态的水文化,比如人们基于各种水体资源所建造的水利工程,即为人们凭借对水资源的认识所开展的改造工作,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智慧及创造力。其次是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样丰富的以水为载体的制度形态文化,比如,战国时期的“龙舟精度”等即是以水元素实现了充分融合的人文风俗、宗教仪式;又如,不同时代针对水所建立的各式各样法律法规。再次是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在我国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量以水为题材的思想观念、历史故事,诸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高尚品质等,我国先民凭借不同形式将各种内涵深厚的精神财富传诵至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
我国最早的水利博物馆为20世纪50年代黄河博物馆,随后我国水利博物馆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陆续在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及文化遗址周边才展开了对各种小型展览馆、博物馆的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利博物馆总计不超过10家。进入21世纪,我国水利博物馆实现了长足发展,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博物馆。这些水利博物馆主要由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投资建造,且主要可分为综合性水利博物馆、水文化馆等类型。诸如中国水利博物馆、黄河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等即属于综合性水利博物馆,且隶属于某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黄河博物馆为例,其隶属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其拥有自身的文物考古及研究队伍,并构建起了十分成熟的以水利文物为主体的藏品体系。水文化馆侧重于展现极具地方特色的水文化,比如扬州水文化馆,其前身为扬州水环境展览馆。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了对水利博物馆建设的重视度,以此为水利博物馆建设创造了良好契机。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将众多具有悠久水利历史及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打造为水利文化中心,便将大量水利历史文化遗址打造为旅游景区,以此推动了我国水利博物馆及水文化的长足发展。
我国水利博物馆表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征,首先我国水利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各大水利博物馆普遍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筹建管理的。其次水利博物馆与各类水利工程息息相关,有的是建立在现代水利工程基础上的,有的是建立在古代水利工程或者水利遗址基础上的,所以这些水利博物馆被提出了水利工程展示的需求。再次从水利博物馆历史发展角度而言,水利博物馆还有着与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保持同步的特征。如前文所述,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高了对水利博物馆建设的重视度,并收获了一定的建设成效,然而因为水利博物馆的特殊性,使得当前我国水利博物馆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水利博物馆建设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一些新建的水利博物馆,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开展全面系统的规划、可行性的调研,没有针对博物馆的受众群体、展览主题等做深入分析,以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博物馆的有序健康发展。其次,水利博物馆展品质量、数量有限。一些新建的水利博物馆大都存在展品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不得不引入各式各样的仿制品、复制品作为补充。有的水利博物馆由于缺乏实物展示,使得难以吸引到前来博物馆参观的参观者,进而造成不小的社会资源浪费。再次,重建设轻管理。一些水利博物馆存在重建设轻收藏、轻展览的问题,即为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备的博物馆运营管理机制,对展品选择、提升展览质量等相关工作缺乏有效重视。另外,大多数水利博物馆对于展品相关的水文化、水历史等缺乏深入研究,工作人员对博物馆文化、藏品溯源等缺乏有效认知,进而制约了水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基于对《水文化导论》一书的通览,水利博物馆要想有效推进水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内容着手:第一,推进水文化研究,打造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在我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水文化遗产。针对这些宝贵的财富,水利博物馆必须要开展好水文化研究工作,通过推进其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从而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水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为此,在开展水文化研究过程中,要求各相关学科相互协作、谋求发展。在这过程中,应当建立明确水文化研究目标,首先应紧扣我国水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如何发展紧随时代脚步、面向世界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水文化,其次是推进对我国优秀水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再次是通过不断钻研研究,推进水文化研究成果的系统化、理论化转化,进而打造出科学完备的水文化学科。水利博物馆开展好水文化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为社会大众提供多样丰富的水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不断积累研究经验,以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因为水利博物馆的特殊性,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可在自身实际工作中获得大量的教育培训机会,进一步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水利博物馆可组织各式各样的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加强工作人员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以此可帮助工作人员接收到丰富的研究信息、研究方式方法。另外,水利博物馆在推进水文化研究过程中,还可通过编辑出版与水文化相关的杂志刊物,为水文化研究成果提供有效的展现途径,切实提升水文化研究成果转化效率。第二,充分实现水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水文化环境都在不断发展转变,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功能提出越来越多样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为建立起水利博物馆与水文化建设相互间的紧密联系,必须要有效发挥水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为此,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营造人水和谐共处的文化环境,不仅要开展好水文化研究、文物收藏等工作,还要加强对广大受众群体的研究分析,明确自身服务受众群体的体闲、教育职能。与此同时,应推进水与人的有效交流,探寻水文化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契合点。在实现水利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不局限于以往橱窗陈列的单一教育模式,引入多样丰富的教育模式,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第三,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推进博物馆水文化外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然迈进信息化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社会大众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水利博物馆的建设应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依托采用数字博物馆等技术手段,借助影像技术为文物打造虚拟档案及数据库,控制文物的高频次真实展示,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馆藏内容的覆盖面及受益面,向更多国家地区展示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并且还可推出数字刊物,打造水文化数据库,从而为我国水文化科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先进信息技术的引入离不开可靠的人力、物力支持,所以诸如水利博物馆在打造数字博物馆、水文化数据库等方面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建立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有序落实,促进我国水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吴鹏(1972-),女,河南安阳人。本科,中级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