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创新力度强,融合常规施工技术,可应用到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中,在建筑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是现场装配混凝土构件,由工业化加工制造而成。选择专业运输车辆,科学运输预制构件,防止出现机械性损伤。在施工现场拼接和吊装技术人员,将预制混凝土构件放置在相关位置,对接孔洞和预留插筋,做好灌浆浇筑操作。整合拼接预制构件,形成完整构件体系,以此提升建筑安全与强度。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材料使用量,加强建筑性能。
关键词:装配式;预制构件;施工
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属于重要的施工项目,可以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基础上,节约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获得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好预制装配项目施工流程的制定工作,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并保证现场清洁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优势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在合理的预制构件支持下,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并在保障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人们对装配式建筑整体建设的满意程度。而对于装配式建筑重要组成部分来说,预制构件的优势如下所示:第一,预制构件的组件是由专业工厂,通过专业设备加工而成的,这就可以避免预制构件现场加工制作时,出现尺寸不准和构造偏差等问题,从而保证预制构件规模形态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借此强化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整体建设中的作用。第二,在进行预制构件加工制作时会应用一定科学工艺,通过各项科学工艺,缩短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以此为工程项目建设效果和整体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保障预制构件质量和装配式建筑整体建设效果,继而将预制构件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中的优势表现出来。第三,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加工制作时,出现基础材料浪费问题的可能性比较低,这就可以保证各类材料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加工制作中的利用率,严防预制构件加工制作時出现材料浪费的问题。这就是说预制构件具有节能和制作经费低廉的优势,减少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资金消耗量,保障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
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的难点,首先是针对于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其涉及到建筑功能结构、受力建筑、平立面构建承载能力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进行预制构件拆分的过程中,其涉及到垂直构建与水平构件拆分过程中,要考虑受力合理,且对运输和吊装的要求进行满足增强,对安装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使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能够达到要求,降低施工的难度;其次,在连接节点处理的过程中,这是装配饰建筑建设的难点,建筑连接节点是在建筑现场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增强节点的合理对接,保证施工质量。预制构件竖向受力钢筋连接是常用的连接技术,通过对技术安全性的检验,要利用内外套筒的环形间隙填充水泥等灌浆料,确保受力均匀增强对节点的合理处理。与此同时,节点处理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外保温与防水措施,内层是混凝土的受力层,中间是保温层,外层是混凝土的保护层,要将内外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整体性能的发挥。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预制构件的制作
预制构件是用预制混凝土经钢模具现场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硬化形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通常的构件类型分为: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墙、预制混凝土不含保温外墙、预制柱、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楼梯、预制楼面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阳台挂板、预制剪力墙、预制轻质隔墙、预制凸窗、预制PCF板等。预制构件又分为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竖向构件在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主要为预制柱、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等;水平构件主要是三板结构: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楼面板、预制楼梯等。预制构件开模生产前必须先对开模的第一个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组织专家会审,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包、构件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各方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签字确认后,方可通知构件生产企业开始批量生产。由施工单位牵头组织各方进行构件质量会审,只有通过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批量生产。
3.2预制窗体施工
预制窗体属于预制装配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应合理设计窗体朝向,并核对位置,将螺栓顺利插入窗体中,拧紧牢固。为了保证施工效果,还应做好生产流程的管控工作,保证生产出韧性强、性能高的预制窗体。在安装时应为窗体预留一定空间,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热胀冷缩的变化,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3.3运输和存储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以吨为计量单位,体积庞大。构件运输期间损坏,厂家必须重新制作,此时会减缓施工进度。运输构件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构件卸车与装车操作中,合理选择装卸车机器设备,选择专业运输车辆。构件装车时,必须做好防震加固处理,避免构件在车上摇晃,造成构件损坏。在运输时选择平整的道路,匀速行驶,严禁急刹车。存放预制构件时,选择标准位置,注重防潮处理,隔离构件与地面,避免构件发霉。构件表面使用物体遮盖,不仅能减少雨淋,还可以避免污染,防止构件损坏地面。运输和存放预制构件,遵循标准化方法处理,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3.4预制内剪力墙施工
首先,施工期间应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选择螺栓连接方式,保证精确度;其次,安装构件时应做好下层板的铺设工作,预留对应的插筋,保证插筋有效进入螺栓孔,保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应将水泥浆注入至螺栓中,连接相邻预制构件,保证不同预制构件连接稳定性。期间还应预留剪力墙连接螺栓,为此后施工操作补充更多空间,提升剪力墙结构稳定性。
3.5吊装预制构件
吊装预制构件,涉及预制构件支撑。在选择支撑工具时,能够顺利开展吊装工作,参考构件种类与实况。基于施工安全角度分析,吊装操作危险性较高。吊装操作时,遵循柱、大小梁、楼板、阳台板吊装顺序。吊装外墙时,阳台板之前为湿吊装,阳台板之后为干吊装。完成吊装施工后,做好机电配管操作。吊装施工中,通过模数化技术确定吊点,同时做好构件标号,合理划分吊装警戒线,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6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将预制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确定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对方向进行调整,降低施工中的误差。对预制叠合板安装的方式进行选择,要采用模数化吊装的方式,在底部设置临时的支架完成后可以对于支架进行拆除,在双层结构安装时,要结合工程的具体状况,利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对于强度进行检测,当强度达到标准后,拆除下一层的支架,保证整体的建设质量。
结束语
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项目设计和管理人员要意识到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对其提出的具体要求,要从构件设计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加强把控。但实际情况是,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作为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应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角度,高度重视现场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同时要善于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整体项目工程施工质效达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磊.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44-45.
[2]方丰灵.BIM对装配式建筑的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0.
[3]张春惠.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0,11(10):72-73.
[4]乌云毕力格,张全卫.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51-53.
[5]张玉林,范康妮,杨晓宇,龚文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工艺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