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宇
摘要:市政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整体性能。其中雨水污水管道又是保障民生和稳定城市基础的设施,承载着雨水和污水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管理重任。然而,在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仍然有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化建设进程。为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着重阐述了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供施工单位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污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要想富,先修路”是先辈用实践检验出的真理。在整个市政道路建设体系中,雨水污水管道建设属于施工难度比较大的一环,其难度就在于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导致市政道路工程普遍存在着质量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正视实际问题的存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城市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1.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雨水污水管道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意义非比寻常,对人民的基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作用在于收集并运输雨水和污水后,经过统一的管道处理,最终进行管理排放,以减少雨水及污水对城市产生的恶劣影响。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雨水污水管道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些和质量相关的问题,比如管道渗漏、污水聚积等等。具体来说,引发管道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统筹规划不规范。在管道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太过于重视市政道路的质量控制,反而忽略了对雨水污水管道建设的严格管控。虽然他们的初衷在于降低市政道路出现问题的几率,但是因为没有结合当地情况以及施工路线来统筹规划而导致了施工困难的局面未免有些得不偿失[1]。
(2)设计蓝图跟不上时代发展。市政道路在建设雨水污水管道时,比较明显的短板就是仅针对近几年的城市发展开展设计,却没有顾全城市未来几年长远发展的大局,这也就导致了雨水污水管道建设无法应对城市的高速发展。
(3)设计思路不切合实际。部分设计人员没有进行完全的实地考察分析,采用传统单一的排水渠规划方案,致使规划方案无法与土地利用计划达成同一配比。
(4)忽视分层设计的实效性。雨水污水不有效分层,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增加了两者混排的概率,且增大了管道的排水压力,导致管道排水的效率降低,最终造成雨水和污水不易排放的局面。
(5)汛期管道容易淤积。与水域相邻的城市,往往存在汛期时管道淤积的问题。若设计人员忽视了这个问题,则会影响雨水污水管道的整体施工效果。
2.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解决回填土相关问题
为了避免建设过程中回填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回填材料必须要谨慎挑选。材料不能过软或过硬,否则在材料与水进行混合时极易出现较大差异。回填材料和水进行融合时需要按照标准的速率混合,这一标准要求回填的粘性程度需在特定范围内处理。同时,回填的厚度要求是20cm以下,前提是在管道侧面主线区域回填完成时进行厚度控制。另外,为了减少对雨水污水管道的损坏,开展回填工作时尽量让压路机远离雨水污水管道的进行工作。
2.2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
施工人员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提高对市政道路以及雨水污水管道建设的重视程度,增强质量概念,严格把控工程建设的质量。而现实中很少会有施工人员做到如此全面,所以施工单位成立的质控小组就应運而生,以此来达到督促与监控施工人员、增强与提高施工人员质控意识的目的。在整个施工体系中,最高领导机构是质控总领导小组,其职责主要在于规划完整合同段工程质量的创优方案、管理、举措,由项目建设经理、副级经理、项目建设总工程师、项目建设质检工程师、项目试验工程师五部分组成的[2]。而各个施工队相当于质控管理的实地领导小队,由施工指挥、质检队长以及工程专项工程师组成。如此施工人员便会本着层层负责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的效率。
2.3加强对雨水污水管道材料的质量控制
雨水污水管道的材料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在工程建设中,首当其冲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的质检,以此来保障管道自身的质量没有问题。在投入建设之前,要先选好管道材料。好的材料能够避免出现在应用过程中的渗水问题,同时能够保证雨水污水管道的抗压效果,诸如一些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以及抗压性的材料,皆可达到要求。为了杜绝管道直径误差偏大的失误出现,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施工规划来确定管道的具体直径。在实际进行的管道施工建设时,施工人员必须先检查排水管道是否存在质量相关问题,若存在,则需要及时更换或修复问题管道,避免严重事态发生。城市所涉及到的区域对于雨水污水管道来说过于庞大,也过于复杂,这一影响也直接呈现在了设计图纸上。设计雨水污水管道是一道极为复杂的程序,不仅要注意管道路线分段连接情况,还要在连接时注意质量问题,以防连接处有破裂或漏水的情况发生。而且管道连接好以后,需要施工团队进行相关的实验,对排水和废水进行侦测,用以检测管道的质量。一旦发现管道存在质量问题,施工人员需立即修复或更换排水管,避免留下的隐患对市政道路整体产生影响。
2.4增强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效果
如果说施工人员是雨水污水管道建设的支柱,那么施工技术就相当于建设过程中的基石。在进行雨水污水管道建设之前,需要施工人员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所在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进行勘测分析、雨季时先安装排水装置、对管道沟槽进行开挖等等。勘测地下水位是为了方便技术人员分析地下空间是否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施工单位对开挖沟槽进行严格管控,有利于开挖工作的实时质量监控。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开展工作,以保证沟槽的轴线没有和实际情况发生数据偏差。需要注意的是,当施工单位在雨季建设工程时,必须先行安装好排水装置,其安全距离的标准是0.5米,以避免积水的情况出现[3]。
2.5采取流程化管理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雨水污水管道建设过于复杂,对施工团队的有效管控增加了难度。如果施工单位考虑数据化、科学化的管控模式,一切问题会变得简单。而流程化管理模式是比较适合管道建设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施工单位能够达到更全面、更细化、更有利的管理效果。涉及到管道建设工程的质量层面的问题时,需要工作人员分析庞大的的信息数据库,其中包含不同地区的具体管道建设情况、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等等,这就非常需要施工管理阶层提高对施工流程的质量控制能力。而流程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此模式的重点就在改造管理流程上。现在的时代是属于大数据、电子、网络、机器的,施工人员完全可以利用相关信息化设备来获取信息数据,以此为基础参考进行工作。流程化管理能够提高管道建设工程的施工效率,为项目的施工和开展提供信息基础,从而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效率,稳中求快,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3.结语
市政道路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其中雨水污水管道建设更是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此,相关部门以及建设单位不仅要重视雨水污水管道的建设,更要加强对管道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将其有效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承国.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道路桥梁,2021,4(07):284-285.
[2]周志伟.探索市政道路和雨水污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J].节能环保,2020,16(08):87-88.
[3]刁传杰.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9):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