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促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2021-03-27 05:32杨国均刘勇姜远强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游戏

杨国均 刘勇 姜远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自修订以来,重庆市合川区以《课标》基本理念為指导思想,根据《重庆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精神,印发了《重庆市合川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逐渐形成了“灵动、创新、融合”的合川区体育教学特色,提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练、在比赛中用”的游戏化教学主张,强调教学时应以内容为主体,以游戏为载体,将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寓于游戏中,实现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融合,发挥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和互补作用。

一、游戏化教学的目标

游戏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巧妙设计,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通过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规则性、情境性、参与性等特点融入教学中,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及评价方法,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方案》在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在何种情境下”“通过什么样的行为”“达到怎样的程度”的要求。“在何种情境下”是游戏化具体要求的体现,一节课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应把握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宜的游戏充分调动其学习的欲望与激情。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游戏化教学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进取精神,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全身心地参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通过“兔行”“跳人羊”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再通过“找朋友”游戏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最后通过“挑战不同难度的‘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使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趣味化,也使得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主、合作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游戏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出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不畏强手、敢于进取、勇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调控自我行为和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抗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较好地养成竞争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沟通能力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课堂学习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如,在《骑竹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骑竹马”的要点,体育教师设置了“骑马打仗”的游戏,让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骑竹马”的技术动作,同时引导学生在“如何才能打胜仗”的排兵布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路径和方法,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如,在投掷教学中常用的《甩炮》游戏,除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还通过选用常规的纸片或手帕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同时,在游戏中强调不能对着人打或投等,既进行了安全教育,也了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游戏化教学的理念

(一)灵动

灵动即课堂教学组织活而有序,教法、学法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接受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与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创新

创新即注重体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贴近生活,预设充分,能够根据目标引领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对目标、内容、方法、形式、评价、器材、场地、环境等进行构建。

(三)融合

融合即注重跨学科、跨项目、跨内容、跨形式、跨方式的组合教学方式,不能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如,在《五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一课中,体育教师创设了“捉妖记”的情境,根据开始、基本、结束的教学环节,安排了“选宝”“悉宝”“炼宝”“赛宝”“收宝”的游戏。“选宝”即选择自己喜欢的排球;“悉宝”即熟悉排球,先用“听口令举球”“看手势举球”等小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诱导练习——“抛抛乐”“小球钻树洞”等游戏活动拓展趣味化游戏;“炼宝”即学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时,体育教师设计直臂运球、跳跳球、垫球比多、垫固定球、垫移动球等游戏;“赛宝”即垫球比赛,体育教师设计了“垫球比多”“垫球接力”“垫球比多”等游戏;“收宝”即收球,体育教师设计了“夹球跳接力”等游戏。在整个游戏中,技能、情感、情境并驾齐驱,既有内容的重组,也有方法的多样,既有项目间的融合,也有形式上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练、在比赛中用的特性,也体现出了游戏化教学的灵动、创新、融合的教学主张。

三、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改编与改创

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要在借鉴传统体育游戏的基础上,根据场地、器材、天气、学情、内容、目标等具体内容对游戏进行改编与创编,充分整合场地器材等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加、减、扩、变、改、代、反”等方式对游戏进行加工再使用。如,“贴膏药”游戏,原规则是2名学生追拍,其他学生站着等待,练习密度较小。基于此,教师采用“扩一扩”的方式改进游戏,即将2名学生扩大为4名或6名学生同时追拍,等待的学生在原地做下蹲、开合、换腿等相应的动作;采用“变一变”的方式改变规则,以行进间“贴膏药”的方式进行游戏。这样变化游戏,不仅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与运动强度,而且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灵敏性和速度素质。再如,“石头、剪子、布”游戏,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将技术动作有机融入,以立定跳远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双脚同起同落的方式边唱“小白兔”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边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通过对游戏方法的改变,将其与立定跳远中双脚同起同落的要点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要领。

(二)组合与重组

1.根据运动项目的特征进行组合与重组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特征,每一类运动项目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体育游戏也应有所不同,有时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组合与重组。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掌握蹬、伸、翻、拨的传球和迎、接、收的接球技术动作,并能将之运用到篮球比赛中,同时发展学生协调、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良好品德。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悉球性,针对双手胸前传接球内容做针对性的热身活动,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练习,在有对抗性的情境中进行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战术学习,最终组织学生在比赛中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根据篮球项目的特征,将传球与运球进行组合,将传球与投篮进行组合,将篮球的移动、进攻、防守与篮球的技战术进行重组,使得课堂显得生机勃勃,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主张。

2.根据课堂时段进行组合与重组

体育课堂教学可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每个部分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游戏化教学时组合与重组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开始部分的游戏组合与重组以激趣为主,基本部分游戏组合与重组应以增智促技为主,结束部分游戏组合与重组以放松身心为主。如,“听数抱团”游戏一般用在课的开始部分,可采用“根据数字找朋友”“根据色彩或形状找朋友”“桃花朵朵开,开几朵”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在准备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做相同的动作、模仿相应的动物等方式展开“听数抱团”游戏,将学生随机进行分组,以小组学练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游戏规则与要求的改变,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重组,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适应目标的达成。再如,体育教师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在基本部分以“听数抱团”的方式,引导学生随机分组,随后在组与组间进行快速跑的起跑、全程跑的对抗比赛,一轮游戏后,再以“听数抱团”的方式重新分组,再次进行对抗。这样,根据课堂时段特性,将游戏与教学内容重组,较好地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实效,彰显了游戏化教学创新。

3.根据技术动作的关键元素进行组合与重组

每个技术动作均有一个或多个关键元素,通过关键元素的重组,可引导学生更快地了解所学内容。如,蹲踞式跳远的关键元素为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仰卧推起成桥的关键元素是顶髋,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的关键元素在于全身的协调用力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就可以抓住技术动作的关键元素进行组合与重组,体现游戏化教学。再如,仰卧推起成桥动作的关键元素在于“顶髋”,教学时体育教师可根据“顶髋”关键元素,对仰卧推起成桥实施游戏化教学。在《仰卧推起成桥》一课开始前,教师可根据“顶髋”这个关键元素,将“编果篮”(俯卧垫上,双手反抓脚踝上提)、“摘果子”(站姿,双手放于肩上,掌心朝上,然后推直)、“站姿后仰传果”(站姿,双脚开立,顶髋,直臂由前往后传果子)、“跪姿后仰传果”(方式与站姿后仰传果方式相同,只是改为跪姿进行)、“仰卧挺髋传果”(仰卧垫上,向上顶髋传果)等一系列游戏组合串聯起来,帮助学生完成“成桥”动作。无论是“编果篮”“摘果子”,还是“站姿后仰传果”“跪姿后仰传果”“仰卧挺髋传果”,每一个游戏都与仰卧推起成桥动作中的“顶髋”关键元素息息相关,学生在进行相关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仰卧推起成桥的技术动作。

(三)融合与共生

融合与共生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内容之间、项目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协调统一、和谐共进。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通过融合与共生的方式,更好地提升课堂实效。

1.改造器材,为融合与共生助力

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器材,挖掘器材的各种功能,采用组合、变形、简化的方式,力求一物多用与巧用外,还应在器材的改造上下功夫,让其为体育游戏化教学服务。如,将矿泉水瓶运用于轻物投掷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将矿泉水瓶作为投掷的工具,没有思考如何通过对矿泉水瓶的改造提升教学实效。如果将一些硬的矿泉水瓶用钢丝穿起来,按学生的身高固定在场地上,给一些小瓶颈的矿泉水瓶加装一根鞭子,创设“飞火流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站姿固定,出手角度固定的情况下,体会如何将“流星”转快、击中,从而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正面肩上投掷“快速挥臂”的要点。

2.学科融合,为融合与共生添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川区意识到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教学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简单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而应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如,在《五年级快速跑及体能练习》一课中,教师创设了“奇妙的音符”情境,将音乐与体育进行了有机整合,从用垫步高抬腿的方式弹奏二分音符,到用快速换脚的方式弹奏四分音符,用高抬腿的方式弹奏八分音符,用快速换步加高抬腿的方式弹奏十六分符,再到用全程跑的方式弹奏完整曲子及进行三十二分音符的体能挑战赛。通过学练,让学生掌握了用音乐节奏指挥步频的方法,学生在用脚快速弹奏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步频,提高了跑速,增强了体能,而且强化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这也让体育课上的音乐不再是简单的渲染效果,更是提高步频、调控课堂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游戏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