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开拓创新 再创辉煌

2021-03-27 15:28潘绍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体育

潘绍伟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中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记录和见证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不惑之年的成人。我自1983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至今,已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了约50篇文章。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学校体育》是教我成长、催我成长、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正因为如此,我始终对《中国学校体育》有着一份深深的敬意、深深的谢意、深深的爱意和温馨的记忆,由衷地向《中国学校体育》40岁生日表示真诚的祝贺!

4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以引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宗旨,坚持为我国学校体育服务、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服务的办刊方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基调,强调面向广大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并更多地刊登一线体育工作者短小精干、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文章。因此,《中国学校体育》受到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欢迎,成为体育教师工作、学习、研究的良师益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精神家园。

一、不忘办刊初心

40年前,《学校体育》随着改革开放和学校体育发展的深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千呼万唤之中诞生。1981年9月创刊之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曾德林题词“《学校体育》主要是面向学校,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和其他活动服务”。时任中华体育总会主席钟师统题词“为两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为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提高,为学校体育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发挥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原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阐明了办刊的要求“宣传党和国家对于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知识、科研动态、成果,交流体育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经验,研究结合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理论,探索学校体育工作规律,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学术研究空气,推动学校体育蓬勃开展”。创刊号非常清晰地表明了《学校体育》办刊的初心——面向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研究学校体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宽体育教师的知识与视野,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提供服务,提高学校体育的育人质量与成效。

在庆祝《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的今天,不能忘记我们来自于哪里,不能忘记我们出发的地点,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初心——心愿与信念。守望来处是给与这40年最好的纪念和最佳的礼物。

二、坚持开拓创新

40年来,我国的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发生了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一方面,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律地位逐渐提高,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时比例与总学时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学时比例从6%左右增长到10%~11%,总学时从600多学时增加到1200学时;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体系已经形成,体育与健康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以及家庭体育作业、亲子体育活动等校外体育活动体系逐渐完善,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为75%,体育器材达标比例为80.2%,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为85%,体育器材达标比例为90%左右,为开展学校体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稳步增长,201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58.5万人,2019年超过60万人,拥有体育教育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青年体育教师已经成为体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兼具本土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中国经验”正在形成。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已经进入从“有体育”转向“有好体育”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15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加强融合,强化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已经进入深层次改革阶段,只有从整体上解决影响和阻碍学校体育深度发展的教育和体育认识问题,才可能形成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实践的自觉,进而提高学校体育的育人质量与成效。

1.纠正“重文轻武”“身心二元”的错误认知,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第1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需要学校体育,即正确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我国的教育文化中,“重文轻武”“身心二元”的错误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其一是对身体、健康和体育知识的忽视,甚至是无视: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160多年前提出“人们会因为被人发现读错了希腊文学中某个人名的重音而感到羞愧,会因为不知道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人物的事迹而怨愤,却不会因为不知道诸如咽鼓管的位置在哪里、脊柱神經有什么作用、正常脉搏是多少次数以及肺泡是怎样充满空气的等知识而感到一丁点的惭愧。他们对自己的儿子熟知2000年前的迷信传说充满期盼,却毫不在意自己是否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有关自己身体构造和机能的知识——不但如此,他们甚至还希望不要有人教孩子这些东西”[1]。这种观念至今在我国教育中仍然存在。其二是将体育与智育对立的观点,错误地假设进行体育锻炼会让学生“玩疯了”,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学习成绩。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将学生关在教室里、钉在课桌前,只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基于此,即使强调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仅仅是将学生的身体与健康作为文化学习的工具,即为了文化学习成绩而关注身体、健康与体育,而不是从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认识与实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刻反思“重文轻武”“身心二元”的错误认识,重新确立“文武双全”“身心一元”的以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本的教育文化。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能的退化预示着人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功能、新陈代谢功能、免疫功能乃至大脑功能的全面弱化,可能对人的学习能力造成限制,进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早期运动经验就是人的“底层经验”和“原始智力”,这种经验的缺失将会大大影响人后期智力的发展;现代神经教育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能够让大脑前运动皮层、海马旁回、海马体、颞下回、尾状核等区域的大脑灰质增多,而大脑灰质增多意味着神经元数量多。因此,体育运动不仅能通过改善与学习有关的脑功能帮助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通过改善注意力、执行能力、情绪调节等学习行为间接提高学习成绩。概言之,增加体育运动时间不仅不会降低学习成绩,反而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毋容置疑,在学校教育中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体魄强健、头脑聪明、品德高尚的“接受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人”,即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全面发展的身心,有健康的身体与健康的心态,对于成为能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前提性、基础性的地位。

2.坚持学校体育“运动育人”“体育与健康有机融合”的方向,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

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第2个基本问题是做什么样的学校体育,也就是既要正确地做体育,更要做正确的体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中,由于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焦虑,以及“训练化倾向”的泛滥和受“生物体育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将学校体育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生物学改造,单纯追求“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的目标,过分关注体能与技能训练结果,而忽视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本质,导致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另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分离与脱节,也会导致学校体育的科学指导不够和学生健康知识素养低下。

学校体育改革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与追求,确立学校体育的核心价值不仅是“身体的强壮”,而且是“和谐发展的人”。蔡元培先生在百年之前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体育对教育的四大贡献“促进生活技能教育和终生体力活动参与;促进青少年成为负责任的积极公民;培养具备身体素养和完成学业成就所必需的知识与信心的学生;掌握应对21世纪挑战的必备技能和价值观”[2]。这些都为正确实施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始终追求学校体育的“运动育人价值”,学校体育本质上包含了体育运动中的教育、关于体育运动的教育和通过体育运动的教育3个方面,即包括学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获得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方面的技能,学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文化价值,充分认识体育运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另外,在学校体育中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取、理解个人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健康幸福。

在学校体育中坚持“体育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营养健康、锻炼、良好的睡眠习惯、放松和心智知觉、运动和竞技等,对学习、动机和自我发展均有正面的影响”[3]。只有始终坚持“运动育人”的正确方向,实现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目前我国学生发展中突出存在的健康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从体育教师“唱独角戏”转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第3个基本问题是怎样开展学校体育,即如何组织实施学校体育。我国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往往将体育和学生健康仅看成是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的问题。实际上,学生体育和学生健康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解决学生体育和学生健康问题,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体育教师“唱独角戏”向体育教师、科任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育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转变。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必须从体育与健康课和校内体育向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校内与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并与校内校外健康教育整合转变。通过校内外“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让每一名学生无论其体能、技能基础如何,都能平等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来,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逐渐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锻炼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认知、能力基础。

四、期盼再创辉煌

《中国学校体育》是目前唯一一本以“中国”冠名的学校体育类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面向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专业性刊物,在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非常广泛的影响:证据之一是这个主要由体育教师个人订阅的刊物,曾经创造过近10万册发行量的辉煌;证据之二是很多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都以能在《中国学校体育》上发表文章作为一种荣耀。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作为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期盼《中国学校体育》在现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进一步加强刊物的引领性、知识性、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我期盼并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学校体育》可以成为体育教师人人喜欢、人人阅读、人人受益的专业刊物,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为培养身心健全、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英] 赫伯特·斯宾塞.教育论:智育德育和體育[M]王占魁,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16:18.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社,2000,11:66.

[3]查尔斯·菲德尔,玛雅·比亚利克,伯尼·特里林.四个维度的教育——学习者迈向成功的必备素养[M]罗德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8.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